摘 要:山地蘋果是米脂縣農民經濟重要來源之一,提高米脂縣山地蘋果栽培技術具有重要意義。該文從品種引進和栽植、園間管理、整形修剪、疏花疏果以及病蟲害防治等方面介紹了山地蘋果栽培管理技術。
關鍵詞:山地蘋果;栽培技術;優質高產;米脂縣
中圖分類號 S6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22-63-02
米脂縣位于陜西省北部,榆林市南部,無定河中游,地理坐標為東經109°49′~110°29′、北緯37°39′~38°51′。全縣轄7鎮6鄉,396個行政村,總面積1 212km2,總耕地4.8萬hm2,總人口23.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0.9萬人,2012年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為7 509元。屬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境內梁峁起伏,溝壑縱橫,有大小山峁2萬多個,支毛溝16 000條,黃土層深厚、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9.03℃,無霜期154d,年平均日照2 753h,年平均降雨量451.6㎜,海拔842.3~1 252m,生產栽培蘋果具有優越的自然條件。米脂生產出的山地蘋果果型端莊、果面潔凈、色澤艷麗、風味濃郁、含糖量高、富含多種微量元素、硬度大、耐貯運等諸多優點備受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米脂縣委、縣政府把蘋果產業作為離不開土地的農民擺脫貧困、發家致富、實現富裕夢的主導產業來抓,先后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和扶持辦法;發展果業專業合作社32家,涉及果農總戶數3 123戶,建土窯洞等各類果庫6 800個,總貯藏量4萬t,產業化服務體系初步形成。2012年被省果業管理局確定為陜西省優質蘋果生產基地縣。截至2014年全縣蘋果總面積0.96萬hm2,掛果面積0.47萬hm2,產量達7萬t,蘋果總產值1.68億元.農民人均蘋果收入800元,果農人均蘋果收入3 450元,占果農人均純收入的53.8%。蘋果產業已成為米脂縣農村和農業經濟發展中占據資源優勢最佳、生產規模最大,農民收入最直接、最穩定、最可靠的產業。
1 優良品種引進和栽植
優良的蘋果品種是山地蘋果高質高產的前提條件。長富2號、煙富6號以及秋富1號等紅富士是國內較好的蘋果,紅富士原產于日本,在20世紀初期引入我縣,經過多年的培育,已具有樹勢成枝力強,開張角度好,坐果率高,果實大,果肉呈淡黃色,外皮色澤鮮艷,質細肉脆,汁多味甜,且耐貯藏和運輸等優點,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山地蘋果的種植密度與蘋果的品種、地勢以及種植地的氣候等因素相關。紅富士最佳栽植密度為4m×5m,每1hm2的山地宜種植520株。目前我縣山地蘋果的栽培方法主要為冬前栽培和春栽2種,春季栽植主要在每年的5月中下旬進行,這時氣溫較高,土壤墑情好,而且這時蘋果的根系處于生長期,這時進行移栽有利于提高果樹的成活率;冬前栽培一般在11月中下旬進行,應選擇莖粗1.5㎝、高度在1.2m以上的苗木進行栽培。2種栽培方法均需要培后澆足定根水,然后埋土踏實。經過多年的蘋果培育發現,最適蘋果砧木為新疆野蘋果、山定子以及西府海棠等,這些植物具有良好的抗寒、抗旱以及延遲掛果期等優點。
2 果園管理
2.1 栽培管理 山地蘋果的栽植管理主要包括修剪定干、幼樹防寒、春季保墑等。(1)修剪定干。根據蘋果的品種對其進行適當修剪,提高其坐果率和果實品質,蘋果樹的定干高度一般在0.6~1.0m。(2)幼樹防寒。我縣冬季溫度較低且冷風較大,如果不采取適當的防凍措施,常常發生凍害;加上冬季天氣較為干旱,為了防止幼苗越冬失水,應在秋栽后立即澆水,并進行埋土防寒,埋土的厚度應該控制在20㎝左右,有條件的可以在壓倒的果樹上覆草簾等,在春季幼苗萌發時應該及時進行除土、放苗。(3)春季保墑。我縣春季溫度依然較低,為了加快幼苗生長和防治凍傷,可在春季覆蓋地膜,對土壤進行保墑增溫,促進幼苗生長。同時在春末對果園的蘋果樹成活率進行檢查,發現果樹死亡,應及時將挖出和補栽。
2.2 土壤管理 對蘋果園進行土壤管理是提高蘋果幼苗成活率和提高產量的重要措施。(1)深翻。一般在移栽前對果園進行深翻,深翻的深度一般為30~50cm,根據果園所在山坡的坡度將深翻分為擴穴深翻、隔行深翻和全面深翻;為了提高蘋果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可以在深翻時施加適量的基肥。(2)耕翻。耕翻一般在秋季蘋果落葉后進行,主要對蘋果的行間和株間進行耕翻,要將耕翻后的果園整平,并除去雜草的根部,耕翻的深度最好不要超過30cm。(3)壓土。主要對土層相對薄弱的果園進行壓土,壓土也是在秋季進行,可與耕翻結合,在壓土時可對果樹施加適量的肥料,促進果樹生長。(4)除草。如果果園內雜草過多,會與蘋果樹爭水爭肥,影響蘋果樹生長和結果,可采用覆膜的方式進行除草。
2.3 水肥管理 不同品種蘋果樹其施肥時間不同:對于中熟品種的蘋果一般加大基肥的施入量,對于晚熟品種的蘋果一般在秋季果樹停止生長后進行施肥。蘋果樹在不同的生長期其施肥方式也不相同:蘋果幼苗常采用半環狀溝或者環狀溝施肥;成年蘋果樹主要采用條狀溝或放射溝施肥。施肥要嚴格控制施肥深度,防止肥料對蘋果根系造成傷害,一般生長1~3a的蘋果樹施肥深度為40㎝,生長4a以上施肥深度為20cm。為了使蘋果樹更好的吸收肥料,可在距離樹干1m左右的地方進行施肥。施肥時可將鉀肥、磷肥、氮肥等進行混合施入,對幼苗應偏重施加氮肥,對于掛果期的果樹應該偏重施加鉀肥。在施肥結束后,可以對施肥地噴灑適量的水分,促進果樹吸收肥料。蘋果樹在不同的生長時期,其對水分的需求量不同,根據蘋果樹的生物學特征可知,其在萌發期、新梢旺長期、果實膨脹期以及落葉期對水分需求較大,可以在這4個時期適當的進行灌水。
2.4 整形修剪 蘋果樹整形修剪主要包括幼苗期修剪、盛果期修剪和掛果期修剪。(1)幼苗期修剪,對蘋果樹幼苗進行修剪主要遵循以下幾點:一是培養主枝。在果樹定干后對果樹進行刻芽、促進萌發,擴大樹冠,然后根據對樹形的要求選留主枝,疏剪成疊枝和競爭枝,適當保留輔枝。二是拉枝開腰角和基角,隨著樹齡的增長,應根據樹形將主枝拉開一定的角度,為側枝結果做準備。(2)盛果期修剪,盛果期果樹新梢生長量相對減少,樹勢逐漸趨于平緩,對其進行修剪的目的是為了增加果樹透光通風性,提高產量;在進行修剪時應該以開張主枝角度和外甩延長枝為主,并適當培養更新結果枝。⑶掛果期修剪,隨著果樹不斷生長,大量結果枝逐漸衰亡、枯死,雖然結果枝成花較多,但是坐果率較低,所以應該及時培養輔枝,剪除病枝、弱枝和枯枝,并除去多余的花芽,防治大小年結果現象的發生。
2.5 疏花疏果 蘋果樹大量的開花和結果,雖然可以提高蘋果的產量,但是由于果樹吸收的營養有限,無法為這些果實提供充足的營養,不僅會影響果實的品質,降低了其商品價值,也會對果樹造成一定的傷害,應根據果樹的長勢,對果樹進行適當的疏花疏果,提高果實品質。疏花疏果是指人工去除多余的花和果實,提高果實的整齊度,減少果樹殘次果率,提高蘋果商品價值和促進果樹健壯生長。疏花一般在蘋果樹花序伸出至盛花期這段時間進行,主要包括疏蕾、疏花序和疏花朵。疏果一般在花謝10d后進行,最遲不得遲于果樹生理落果期結束,疏果的方式主要為按距離疏果和按果臺副梢留果這兩種方式。
3 病蟲害防治
3.1 病害防治 蘋果的病害主要包括腐爛病、輪紋病、炭疽病以及霉心病等。蘋果樹腐爛病主要危害果樹的枝干,長勢較弱的果樹常發生該病,對于該病的防治可以從提高果樹長勢增強抵抗力、減少病源和清除果園內病枝病皮等方式進行防治。蘋果輪紋病主要危害果樹的果實、樹干等,可以從加強栽培管理、提高果樹抗病能力和連續配灑殺菌劑等方式進行預防。炭疽病是危害蘋果樹主要病害之一,其中紅富士蘋果極易感染該病,一旦發現果樹患有該病,應該立即剪除病枝、僵果以及干枯果臺,然后對病樹噴灑10%多抗霉素1 000倍液,并對果園全面配灑80%大生M-45+氨基酸鈣進行防治。對蘋果霉心病的防治主要采取措施:刮除樹體粗皮,剪除病枝、僵果,隨時摘除生長期的病果,并將落果帶到園外深埋或燒毀處理,進行藥物防治和改變貯藏條件等措施。
3.2 蟲害防治 在進行蟲害防治方面,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在蘋果樹種植過程中盡可能的減少農藥的使用次數和使用量。應根據山地蘋果的生長特點,制定科學的蟲害防治方法。每年3月中旬和4月上旬是康氏粉蚧、瘤蚜以及蘋果綿芽等害蟲的發生高峰期,可使用5%的石硫合劑或者25%的苯醚甲1 500倍液進行防治;在4月中旬應該做好紅蜘蛛、綠盲蝽等害蟲的防治,并進行微量元素補充工作;在5月中旬做好食心蟲、全紋細蛾等害蟲的防治工作;在6月中旬到7月下旬重點對紅白蜘蛛等害蟲進行防治。在進行化學防治的同時,還應采取了一些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措施,如在果園內掛燈誘殺等方法。
參考文獻
[1]馮紅利,梁敏學.延安山區蘋果幼園抗旱栽培技術[J].山西果樹,2009(1):48.
[2]馬向東,胡濤.山地蘋果高產栽培技術[J].北京農業,2015(11):54.
[3]劉鐘鳴.蘋果矮化密植栽培技術要點[J].河北果樹,2012(4):37-38.
[4]任邦來.黃土高原地區山地蘋果栽培技術[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11(7):45-46. (責編:徐煥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