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經濟仍處于戰略防御階段,在總體政策設計中應以逆周期政策為轉型爭取時間,以集聚新能量為發展拓展空間。
在消費政策方面,重點是擴大有效消費。一方面推動物價改革與提高低收入群體保障水平并舉,提高邊際消費傾向。另一方面提倡理性消費與綠色消費。創造與中高等收入社會相適應的高品質消費品,嚴重打擊假冒偽劣和欺詐消費,否則鼓勵消費只能導致消費流出境外。不宜過度刺激信貸消費。
在投資政策方面,重點是啟動民間投資。一方面對過剩產能堅持市場出清,對僵尸企業執行關停并轉政策,吸收國際上煤鋼區的轉型經驗。另一方面千方百計壯大民間投資力量,通過法律和產權制度保障把政府置于與企業平等的地位,自我約束、取信于民,公私合作(PPP)才能取得決定性成功,政府的債務杠桿才能最終降低。
貿易政策的重點是穩定出口環境。積極推動不同形式的自由貿易協定,維持和擴大自由貿易統一戰線。嚴密監控、嚴厲打擊混在經常項目下的洗錢和短期套匯行為。
財政政策的重點是穩中趨調結構。一方面堅持跨周期債務管理理念,以豐補歉,避免債務懸崖和債務無限膨脹兩個極端。另一方面突出保重點,補短板,集中優勢兵力,不撒胡椒面。
貨幣政策的重點是營造低息環境。后續貨幣政策的穩增長信號需要進一步澄清和加強。國研中心有研究發現,穩健貨幣政策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內涵多變,需要加強對市場的政策引導和溝通。加大公開市場常態操作力度,穩定市場流動性,引導債券市場保持長端利率的合理低位。沒有低利率的貨幣環境配合,穩增長、去杠桿、化風險就難以落地。
債市政策的重點是建設更加平衡、穩健的資本市場體系。一方面雙向拓展債券供求。加強制度建設,協同發揮債券市場功能,降低社會融資成本;拓寬債市資金來源,加快社保基金、企業年金等長期資金入市步伐;加快債市開放,簡化境外機構入市程序,增加通過境外中央托管機構的入市渠道。另一方面及時預警債市流動性風險。完善自動質押回購、中央債券借貸、流動性互助等市場機制,保證市場高效平穩運行。
股市政策的重點是重建制度活力。總體來講,經濟決定股市,股市對經濟有反作用力。一方面穩定對增長、改革、資金的預期。發展股市根本上需要發展實體經濟。股市和經濟是狗與主人的關系,兩者或有時偏離,但最終目標是一致的。另一方面要加快股市制度建設。建立風險監測機制,核心是降低融資杠桿,防范合規風險和道德風險,限制跨市場傳染。規范、完善救市工具箱。積極尋求新三板的制度突破。
通過上述導向鮮明的政策體系,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經濟將不畏風雨,再迎彩虹。
責任編輯:宗軍 印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