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究發現,面部表相的蛛絲馬跡,的確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心臟健康。
面相老的人,可能心也老
筆者在10多年冠心病介入治療工作中,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做冠脈造影的患者,如果是70歲的人長著五六十歲人的面容,行動敏捷,自己能爬上導管床,一般冠狀動脈沒有明顯病變或即使有病變也不嚴重。如果一位五六十歲的人,面相看著像七八十歲,行動反應也比較遲緩,其冠狀動脈病變往往比較嚴重。
聯合利華與荷蘭萊頓大學研究發現,長壽的人上肢皮膚褶皺更少,面容看起來比實際更年輕。與來自正常壽命家族的同齡人相比,來自長壽家族的男性面容大約年輕1.4歲。
耳垂皺褶,預示可能患有冠心病
2014年3月,世界權威醫學雜志《新英格蘭醫學雜志》刊登了一名59歲的男性患者的研究,他雙側耳垂都有皺褶,造影發現冠狀動脈存在嚴重狹窄,遂置入了兩枚支架。
耳垂皺褶在醫學上稱為Frank征,是一條從耳屏開始走向后下終止于耳廓后緣,呈45度角的對角線。近年來研究顯示,日本人冠心病者出現耳垂皺褶的概率(25%)明顯高于無冠心病的人(5%)。原來沒有冠心病的人如果有耳垂皺褶,每年死于冠心病的可能性明顯高于無皺褶的人。有耳垂皺褶的冠心病患者,每年死于冠心病的風險也明顯增加。
耳垂有皺褶預示可能患有冠心病,雖然不能用來診斷冠心病,但有很好的提示和警示作用。耳垂有皺褶但沒有冠心病癥狀的人,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查體,控制好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
從瞼黃瘤到冠心病,一步之遙
瞼黃瘤,是眼瞼表面邊界清晰的黃色或橙色斑塊,微微高出皮膚,上下眼瞼都可出現,多發生于內眥部位。大多數瞼黃瘤患者,不知道從瞼黃瘤到冠心病,也許就是一步之遙。瞼黃瘤多見于40~60歲的中老年人。
瞼黃瘤形成的病理機制,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相似,是巨噬細胞吞噬膽固醇酯而成。多數研究顯示,瞼黃瘤患者往往有高膽固醇,或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
英國醫學雜志發表的研究顯示,有瞼黃瘤的人是缺血性心臟病的高危人群,與其他人相比,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增加48%,缺血性心臟病的風險增加39%,嚴重動脈粥樣硬化的風險增加69%。瞼黃瘤預測遠期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臟病的價值,在女性和年齡55歲以下的人群更為準確。
瞼黃瘤是動脈粥樣硬化的皮膚標志,不完全受血脂水平影響。臨床上應將瞼黃瘤作為心肌梗死和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因素。患者出現瞼黃瘤一定要就診,并檢查相應的血脂指標。同時,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好血脂和血壓等冠心病危險因素。
外在是內在的反映,雖然上述征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示有冠心病的風險,但卻不能用作診斷冠心病。出現以上征象不要亂扣帽子,應及時就診,并進行相應的檢查再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