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讀了陳忠實的散文《晶瑩的淚珠》,文章寫的雖是陳年舊事,但今天讀來依然親切,依然感動。
故事講的是:一個學習成績在班里前三名的農村孩子,因家庭貧困向學校提出休學一年。學校教務處的一位女老師深感惋惜:“白白耽擱一年多可惜!”當這位女老師將休學證書交給學生時,叮囑道:“裝好,別丟了。明年復學時,拿著來找我。”看見學生把那張休學證書折疊好裝進口袋,她從桌子那邊繞過來,從學生口袋里掏出來塞進學生的書包,說:“明年這陣兒,你一定要來復學。”女老師陪伴學生走出學校大門,又喊了一聲“等等”,走過來拍了拍學生的書包:“別把休學證弄丟了。”此時,學生抬起頭來,猛然看見老師那雙睫毛很長的眼睛里充滿了淚水……
這就是《晶瑩的淚珠》所述故事的梗概。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也沒有老師資助學生那樣的情況。故事樸素得像白開水一樣平淡,但卻令人從心底里莫名感動。這,就是善的力量!
我還聽說過一個故事。這個故事說的是一天晚上,一男子回家后偶然發現陽臺上的燈亮著,他以為是妻子忘記關了,走過去想把燈關掉,但被妻子攔住了。他很好奇,妻子指著窗外讓他看。他看到窗外的路邊,有一輛裝滿垃圾的三輪車,車上坐著撿垃圾的夫婦,他們正沐浴在自家陽臺投射出的溫潤的燈光中,邊說笑邊開心地吃著東西。窗外那對夫婦可能永遠也不會知道,在這城市的夜晚,有一盞燈是特意為他們點亮的。
在浮華、喧囂、快節奏的城市中,“善”就是這樣不事張揚地在城市的一角流淌。老子說,善行無轍跡。老子還說過:“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最上乘的“善”,就像水一樣啊!清澈透明,至柔無形,然而總能無聲無息地滲透到生活的所有縫隙,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陳忠實先生在《晶瑩的淚珠》中議論:“當今,各種欲望膨脹成一種強大的濁流,沖擊著所有大門窗戶和每一個人的心扉。我企望自己的淚泉,如女教師那飽含晶瑩淚珠的淚泉,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這是作家發自內心的拷問,也是提出給世人的思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