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近決定為“神風敢死隊”申遺,還打出口號“向世人傳遞戰爭慘烈程度,避免類似悲劇發生”。此舉引起軒然大波。“神風敢死隊”是軍國主義踐踏生命的暴虐產物,日本這么做,根本是在美化侵略戰爭,為法西斯招魂。
讓飛行員開著飛機撞美艦
所謂“神風敢死隊”,又叫“神風特攻隊”,通常指二戰后期的日本空軍自殺攻擊部隊。這些隊員多數是青少年,駕駛滿載炸藥的飛機,直接撞擊美軍戰艦,以求“以一機換一艦”的結果扭轉戰局。
在戰場危急關頭,士兵向敵人發起“同歸于盡”的攻擊,這在世界戰爭史上并不罕見。太平洋戰場上,日本戰機撞擊美國軍艦就有先例,但真正第一次由預先制定的“神風”攻擊,是在1944年末的萊特灣海戰。
面對美國“下餃子”般的艦艇和麻雀般眾多的飛機,日軍陷入絕境。萊特灣之戰前期,日軍損失了600架戰機,空中力量幾乎喪失殆盡。而且大多數飛行員都是新手。日本第一航空艦隊的司令官大西瀧治郎中將提出了一個瘋狂的主意:讓飛行員直接開著飛機撞美艦!
萊特灣海戰中,“神風敢死隊”絲毫未能扭轉戰局。但是,在美國損失的3艘航母中有2艘是被“神風敢死隊”擊沉的,這個戰績又讓日本軍國主義者欣喜若狂。他們決定大規模使用“神風敢死隊”。讓青年們去進行毫無意義的送死。專門的櫻花攻擊機(攜帶大量炸藥的滑翔機,其實就是一枚有人駕駛的巨型炸彈)以及自殺潛艇也被生產出來。一共有5000多名日本飛行員死于神風特攻。
有的神風隊員8次出擊8次逃逸
大批日本青年,迫于軍部的壓力不得不上陣。那些被戰爭欲念沖昏了頭腦的軍官,有的下令自殺飛機只許攜帶單程油料,有的不給自殺飛機配備降落傘包,有的則鎖死艙門。有資料顯示,日軍竟然專門制造摻有毒品的“特攻酒”、“特攻藥丸”,讓這些最小年齡僅16歲的特攻隊員吞服后“從容”走向死亡。
然而,也有一些人用各種方法進行反抗。比如日軍王牌飛行員坂井三郎,他在硫磺島之戰時也被要求參加自殺性攻擊。坂井三郎出發后,半途即遭遇美軍飛機攔截。坂井見勢不妙,當即帶著自己的小隊趁夜色溜走。而本次出發的其他戰機,幾乎全部被美機擊落。
最聰明的一位叫佐佐木友次的飛行員,他一共參加了8次神風特攻。每次征召神風隊員,他都踴躍報名。可是每次出發后,他就仗著自己的技術好,找機會溜走。等隊友全部送死后,他再飛回基地。這么一來二去,佐佐木友次8次出擊,8次安然返回。而且因為報名踴躍,他甚至得到了幾次晉升。
每次都光說不練,這讓佐佐木友次的上司忍無可忍,決定下次出擊時直接密令護航戰機把他擊落。幸運的是,還沒等他第9次出擊,日本就投降了。于是佐佐木友次大難不死,戰后得以安度晚年終老。
戰后很多神風隊員失去工作機會
相對于普通的戰機轟炸和魚雷攻擊,神風戰術確實容易對美國海軍的心理造成強烈的壓迫感。然而,一旦美軍熟悉了這種戰術,有意識加強艦艇防空火力,擴大戰斗機護航范圍,神風戰術也就遭到了遏制。
參加神風攻擊的多數是經驗不足的菜鳥,即使想和敵人同歸于盡,也未必能實現。據評估,只有5%的神風戰機能夠成功撞上敵艦,其他的不是根本找不到目標,就是被美軍的護航戰機和艦炮擊落了。對于已經占據絕對優勢的美軍而言,即使被日軍自殺性攻擊造成了一些傷亡,卻不會改變整體戰局。

日本投降后,原本大力鼓吹的日本政府,立刻翻臉認為“神風敢死隊”是日本的恥辱。很多幸存的神風隊員失去了工作的機會,一生被毀。
很多指揮官把年輕人派出去送死,自己卻食言茍且偷生。譬如,神風特攻指揮官菅原道大為特攻隊送行時,說自己稍后就來,最后養雞過完一生;人體炸彈“櫻花”的發起者太田正一,向上級說“自己也會駕駛,所以請讓我開發吧”,完成后卻說“自己沒有駕駛資質”拒絕出擊,戰后改名更姓,自然死亡。
戰后,隨著右翼勢力的抬頭,日本開始用另一種形式美化“神風敢死隊”,辯稱“神風敢死隊”是防御性戰術。繞了一大圈,還是在給軍國主義涂脂抹粉。
日本著名右翼分子石原慎太郎任編劇,2007年上映的《吾為君王》,就是為“神風敢死隊”招魂的影片。石原慎太郎在歷史和細節之間鋪陳出這樣的結論:這些可愛的青年人,為了守護自己所愛的人慷慨赴死。不管這部影片在細節上做得多么用心,但它刻意回避了戰爭的非正義性,回避了許多青年人是被迫送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