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不缺少傳說,而清司便是其中之一。每年五月十五,那位青衣俠客都會抱著琴,登上長安最高的望風樓,臨風而奏。
今年他依舊來了,這日長安下著細雨,琴聲在氤氳雨霧中散開,像是一幅古舊的畫,遙遠而溫暖。樓下行人被琴聲吸引,紛紛駐足觀望,只見樓臺上的人青衣長發,有一種蕭然氣質,不似人間。
每年也只有這天,能聽到“琴劍雙絕”的清司少俠的琴聲。他的琴似乎從某一日開始,便只屬于一位故人了。
今年,是重煙離開的第三個年頭。才人輩出的長安城,新的傳說如同雨后春筍,舊的傳說很快便會被人淡忘,譬如當年的“白衣圣手”重煙。那個救死扶傷的醫者,亦是長劍錚然的俠客。
在他消失后,江湖上已無人記得,清司每年風雨無阻登樓彈琴的五月十五,正是重煙的生辰。只有清司一直記得。
他記得初識那年,是重煙救回性命垂危的他,告訴他人生珍貴,莫輕言放棄。他記得熟識之后,兩人結伴而行,行俠仗義,琴劍和鳴,在長安城留下了許多美好回憶。他記得重煙離開那天恰是五月十五,他只尋到了重煙留下的書信:別矣,吾友。別矣,吾鄉長安。
重煙說過,真正的江湖,并非名利之所,我們只是用自身所學所長,為世間多留一點美好,多除一點罪惡,即使微不足道,無人知曉,也很有意義,不枉此生。
一念及此,琴聲轉急,如同一聲聲快意的清嘯,又如同一聲聲遼遠的呼喚。
清司在江湖,不為功名,不為恩仇,若不是當年的重煙,亦不會有如今的清司。即使他終生都不再回歸,即使整個長安城都將他淡忘,每年仲夏正半的琴聲會記得。
無你處,無江湖。一聲滑音之后,琴聲回歸清婉,這首曲已近尾聲,雨也有加大的趨勢,淅瀝雨聲似在與琴相和。整個長安城,仿佛被籠罩在一場無邊大霧中,行人都躲到屋檐下避雨,路上漸無人跡。
在這場煙雨之中,依稀可見一個白衣身影撐著竹傘,緩緩而來。歲月不堪數,人世多離散,然而那些曾經一起創造的美好事物,會成為我們存在這世上最深刻的痕跡。
所謂長安,所謂江湖,大抵便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