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貿組織近日達成《信息技術協定》(ITA)擴圍協議,同意對201項信息技術產品實施零關稅。這是世貿組織18年來達成的最大規模關稅減讓協議,將極大地促進全球貿易和信息產業的發展
7月24日,世貿組織(WTO)在日內瓦達成重磅協議。WTO框架下《信息技術協定》(ITA)擴圍談判成功,包括中國在內的談判各方同意在3年內對包括新一代半導體、全球定位設備等在內的201項信息技術產品實施零關稅。這是世貿組織18年來達成的最大規模關稅減讓協議,也是全球IT產品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協議。業內人士指出,擴圍后將極大地促進全球貿易和信息產業的發展,中國的手機行業、計算機行業、通信設備行業、軟件行業也將受益。
涉及貿易額1.3萬億美元
自由貿易需要參與國減免關稅。WTO框架下的信息技術產品關稅消減協議是《信息技術協定》,該協議是世貿組織項下的多邊貿易協定,于1997年4月生效,其成員國代表了全球97%的IT產品出口額,旨在分階段將信息技術產品的關稅削減至零。目前,已涉及全球IT產品貿易額高達4萬億美元。
近日WTO簽訂的協議是對以往《信息技術協定》(ITA)的更新和擴圍。此次談判于本月14日在位于瑞士日內瓦的歐盟使館啟動,期間來自54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就不同IT產品的關稅問題進行了探討并達成共識,同意擴大全球IT產品的免關稅清單。
據悉,在接下來的幾個月內,談判各方將確定免除關稅的相關技術細節和時間表,并有望在今年12月WTO第十次部長級會議上簽署ITA擴圍協議。
世貿組織總干事阿澤維多在當天發表的聲明中說,新協議達成后,包括半導體、磁共振成像設備、全球定位系統設備、打印機墨盒、核磁共振成像儀和超聲掃描設備等醫療裝置、視頻游戲機在內的201種IT產品的關稅將取消。擴圍協議具有里程碑意義,協議所涉信息技術產品的年貿易額將達1.3萬億美元,占全球貿易量的7%,比鋼鐵、紡織品和服裝行業的全球貿易量加起來還要大。據美國商會數據顯示,《信息技術協定》擴圍,將每年為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貢獻1900億美元。協定里面主要的成員國代表了全球將近99%的IT產品出口額,擴圍后將極大地促進全球貿易和信息產業的發展。
擴圍協議還有助于增強和恢復各方對于世貿組織多邊談判功能的信心。該協議激活了WTO框架下的多邊談判,下一步可能對服務貿易協定談判(TISA)有所促動,對于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形成對外開放與對內改革良性互動新格局將產生積極作用。
利好中國IT產品出口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信息科技產品出口國之一,美國智庫信息技術和創新基金會預測,擴圍協議達成后,中國將在更大范圍的IT產品關稅減免中減免約80億美元的關稅,并且每年可以增加120億美元的出口額。
專家分析,協議達成后,一方面可以讓國內消費者有望以更低價格購買到國外的電子產品。另一方面,也利于中國IT產品的生產和出口。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國際合作室主任張建平認為,我國的手機行業、計算機行業、通信設備行業、軟件行業等逐漸開始擁有全球競爭優勢,在協議當中可能會受益。
新協議同時也給中國企業帶來挑戰。日內瓦國際貿易和可持續發展中心執行董事成帥華說,目前中國的信息技術產品主要集中在信息技術產業供應鏈的中低端,與發達國家仍然存在較大差距,ITA擴圍對中國部分信息技術企業將構成挑戰。
促進中國IT產業轉型升級
目前具體的產品清單并未同期對外公布,但根據日內瓦智庫ICTSD提供的資料,這些產品包括新一代的半導體、磁共振成像(MRI)機、全球定位系統(GPS)設備、游戲機、打印機墨盒、計算機斷層掃描(CT)儀等。
看起來,這些產品中國并不十分具有競爭力。中國有較強競爭力的智能手機并未納入產品清單。伴隨這個全面降稅清單的最終落地,中國企業將迎來一場轉型升級、提升競爭力的變革。如果能夠轉型成功,這些企業將能夠以更好的方式參與全球價值鏈。那些沒有太多技術含量,僅靠低廉的人工成本、簡單的組裝加工的IT企業,將可能逐步被洗牌。
首先,如果海外高技術產品零關稅了,通過進口來采購的成本大大降低,那么國內同類的低技術產品的利潤空間也會大大減少,如果不及時提升產品的創新力,就會被淘汰。其次,過去一家通過進口部分零配件組裝整機的中國企業,如果還有較強的制造配套能力,在ITA擴圍談判達成一致后,由于進口零部件成本低了,勞動力還有些優勢,再加上中國大市場,反而會吸引更多投資,出口會同步提升。
這意味著,從大的方向上,中國高層已經確立了通過更高質量的開放,以倒逼國內技術企業的轉型升級。樂觀來看,通過免稅,將可以進口更多更好的設備和產品,從價值鏈的角度,這類進口將有助于更多更好產品的出口,全面提升中國的制造優勢和技術能力。
權威人士指出,下一步,國家將按照ITA協定培育中國競爭新優勢,制定更有針對性的產業和貿易政策規劃。在一些清單所涉及的領域,中國已經開始全面布局。以中國目前仍較為落后的集成電路為例,工信部去年宣布,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基金去年9月正式設立。基金將采取股權投資等多種形式,重點投資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兼顧芯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實施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