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三星在中國的日子頗為艱辛,除了運營利潤持續下滑外,近日又因預裝軟件問題被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提起公益訴訟
天津三星通信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星”)作為全球最大智能手機廠商,正受到來自蘋果和小米的夾擊。近年來,三星為了扭轉種種不利的局面和持續下滑的運營利潤也是蠻拼命的,不過現在看來收效甚微。這家韓國最大制造企業估算,今年第二季度營業利潤為6.9萬億韓元(合61億美元),比上年同期下跌4%,遠低于分析師預計的7.23萬億韓元。
除此之外,三星近期又因預裝軟件問題被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以下簡稱“上海市消保委”)提起公益訴訟。
7月2日,上海市消保委在官網宣布,因手機預裝應用軟件引發侵權責任糾紛問題,上海市消保委分別將三星和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OPPO”)起訴至上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在其所銷售智能手機外包裝或說明書中明示手機內預裝軟件的名稱、類型、功能、所占內存,同時請求法院判令被告為其所銷售智能手機內預裝應用軟件提供可直接卸載的途徑。
上海首起消費公益訴訟案被受理
近年來隨著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革新,手機已從單一通信功能發展到集通信、社交、學習、娛樂、電子商務、健康管理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移動智能終端。這極大地刺激了消費者對智能手機的消費需求。與此同時,與手機相關的消費投訴也呈快速增長的趨勢。2012年,上海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受理的手機類消費投訴為4188件,2013年為5680件,同比上漲35.6%;2014年達到了7066件,同比上漲24.2%,手機類投訴已經連續三年占到商品類投訴的第一位。
今年初,針對消費者反映的手機成像不佳、內存縮水、軟件異常等熱點問題,上海市消保委委托專業機構對手機多項性能開展了比較試驗。比較試驗發現,受試手機除系統軟件外,均不同程度地預裝了各類軟件,最多的達到71個,少的也有近30個。受托專業機構模擬普通消費者的操作方式卸載預裝應用軟件時,有的手機無法卸載任何預裝軟件,有的手機雖可卸載部分,但仍有大量預裝軟件不能卸載。此外,抽樣測試還表明,手機預裝應用軟件在消費無操作的情況下,仍然會發生流量消耗。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鑒于手機廠商的行為侵害了眾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有必要通過公益訴訟的方式糾正此類不合理的做法。試驗結果顯示,三星SM-N9008S手機不可卸載軟件數量位列第二(OPPO第一)。三星手機不可卸載軟件數量為44個,且所有預裝軟件均不可卸載。
通常情況下,消費者購買手機后即享有對手機以及手機虛擬空間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預裝應用軟件占用了手機的內存,無法正常卸載導致手機可使用空間的減少。因此,手機廠商應當對預裝軟件的類型、功能、所占內存明確告知消費者,并允許消費者自主卸載應用軟件。
上海市消保委表示,希望通過此次公益訴訟能夠起到示范效應,徹底破除智能手機行業捆綁銷售應用軟件又不告知消費者的潛規則,推動手機應用軟件公平競爭,促進智能手機行業健康發展。
專家:預裝軟件
侵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
手機的預裝軟件問題早已引起消費者的不滿。預裝軟件過多直接影響消費者的用戶體驗。
中國通信業觀察家、飛象網CEO項立剛表示,有些廠商不顧用戶體驗,大量地安裝各種應用,甚至一些應用是開機即啟動,既占用了手機內存,也降低了手機的運行速度,這類應用“偷”流量的可能性非常大。
“艾媒咨詢調查發現,絕大部分手機預裝軟件都有潛在的危險性。”艾媒咨詢CEO張毅說,手機預裝軟件的風險在于可能盜取用戶銀行卡信息等個人資料,危害用戶財產安全、隱私安全,預裝軟件還有可能“偷”流量,對用戶造成信息騷擾等。
“不僅如此,若用戶通過卸載軟件獲得手機ROOT權限強行卸載預裝軟件,就要面臨廠家不再保修的規定”,張毅補充說。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中心特約研究員、IT行業律師趙占領認為,“手機的預裝軟件不僅影響了消費者的用戶體驗,也違反了消費者權益法的相關規定,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
趙占領表示,目前手機行業主管部門確實沒有對軟件預裝和卸載進行詳細規定,但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消費者有兩項重要的權益,一個是知情權,消費者購買商品時,有權知道商品的真實情況,比如手機外包裝說明書里應告知有哪些預裝軟件及軟件的功能、內存、占用大小等等;另一個是選擇權,消費者購買商品后,可以選擇使用或不使用某種軟件,否則會涉及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
中國律師協會消費者專業委員會主任葛友山也認為,除了必須的手機軟件外,廠商在預裝其他第三方軟件時,應該告知消費者。
“不得不承認,有的入門級消費者確實需要預裝軟件,但消費者有選擇用或者不用的權利,如果預裝軟件不能刪除,就違反了消費者的選擇權。”葛友山告訴記者。
目前,我國并沒有相關法律規定什么樣的軟件可以預裝,什么樣的不可以預裝等,一部分人對于這次公益訴訟的前景仍表示擔憂。
2012年6月,工信部有下發通知,明確要求“手機生產企業不得安裝未向用戶明示并經用戶同意,擅自調用終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耗費、費用損失、信息泄露的軟件”。次年,工信部再次表態,下發《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明確要求手機廠商預裝軟件必須通過工信部的審核關卡。但專家們都表示,國家進一步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去禁止手機廠商預裝軟件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趙占領表示,“若上海市消保委勝訴,相關的標準和規定應該也不會太遠了。”未來手機預裝軟件既可以進行“準預裝”,又不傷害用戶利益方便用戶體驗,那當然是最好了,目前看來,離實現目標又前進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