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陜西省銅川市一名8歲小女孩凌凌最近猝死,后經警方調查,結果是孩子系顱內挫裂傷致死。原來凌凌猝死那天中午,凌凌邊寫作業邊看電視,后來媽媽來檢查作業,發現凌凌做錯了不少,一生氣,就伸手猛打了女兒的后腦勺一下,接下來凌凌就出現頭暈、嘔吐現象,送醫院后,沒能搶救過來。媽媽追悔莫及,傷心欲絕。打一下后腦勺真會這么嚴重嗎?我們來看看浙江省人民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生趙云云是怎么說的——
有些家長出于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急切心理,當孩子做出不符合自己心愿的事情時,便采用“說服不了便壓服,文的不行便來武的”的方式,甚至還搬出一套“小樹不修不成材,小孩不打不成器”的理論。在這種近乎愚昧的思想驅使下,不僅使孩子受了許多皮肉之苦,搞不好還會造成無法挽回的終生遺憾。打孩子法律上是不允許的,而且從人體科學角度講,小孩子正處在生長發育的階段,孩子身上的任何一個部位都是打不得的。父母盛怒之下,手下無情,輕則讓孩子被打部位紅腫、軟組織挫傷,重則脫臼、骨折,甚至造成嚴重的神經損傷,遺憾終生。
有人喜歡用巴掌拍孩子的后背,殊不知,人的神經系統主要分布在后背的脊椎骨中。擊打孩子的后腦或后背都會因為猛擊、強壓、震動,造成其中的某些神經受損。有時這些神經受損又不易及時發現,最終導致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
有人認為小孩的屁股肉厚不怕打,但坐骨神經卻正在屁股部位上,被重打受損之后,其后果也不堪設想。
有人習慣擰孩子的臉蛋和耳朵,其實臉部有敏感的三叉神經,一旦受了傷害,會造成五官變形。孩子耳朵神經末梢反應非常敏銳,擰耳朵用力過大、過猛,會損傷“聽宮”“聽會”等穴位,造成耳膜損傷或耳神經受傷而致聾。
因此,家長懲罰小孩子要講究方法。懲罰是一種教育手段,也是一種微妙的教育藝術。高明的懲罰方式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奇跡。父母在遇到孩子出現錯誤時,要特別注意以下幾點:
當孩子做出讓家長生氣的事情時,家長首先要忍一忍,等自己冷靜后,再選擇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適當的方式教育孩子。批評孩子不能傷害其自尊心,切忌當眾訓斥或暴打孩子。
2.善于借助寓言、故事、童話,適當加以引申、發揮,旁敲側擊,含蓄、委婉地批評教育,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3.對一些好勝或者倔強的孩子,有時不妨故意冷淡一下,使之感到無聲的懲罰,從而反省自己的過失。
4.采取幽默的教育方式作為批評教育孩子的手段,能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使之在笑聲中認識錯誤、改正錯誤。
懲罰只是手段,改錯才是目的,請家長們在動怒前先思考3分鐘,一切懲罰手段都必須立足在引導孩子健康成長上,要有效但不能過激,掌握好懲罰的手段,即掌握好教育的藝術,那才是愛的正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