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種介紹
云防風藥用歷史悠久,在云南、貴州、四川等地一直作為防風的習用品入藥,據《滇南本草》《中藥志》等書籍記載,云防風具有鎮痛、抗炎、解毒、鎮靜等功效,主治感冒、頭痛、牙痛、胃脘脹痛、風濕痹痛、癱瘓、破傷風等癥。
云防風種類較多,在云南有10余種傘形花科植物均作為云防風入藥,一直以來很多中藥典籍所記載的云防風主要為傘形科植物竹葉西風芹、松葉西風芹,別名竹葉防風、雞腳暗哨、雞足防風、西防風。但目前藥材市場上收購的云防風基本上是竹葉防風的變種單葉西風芹,此變種一直到1983年才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云南元謀發現標本并定名。單葉西風芹株高30~60厘米,根圓柱形,長10~15厘米,葉橢圓狀披針形,頂端急尖,形似竹葉,花為復傘形花序。其與竹葉防風的區別是葉不呈二至三回分叉。單葉西風芹主要分布于我國的四川、云南等地,生長于海拔1200~3200米的稀疏林下、向陽山坡、草叢中及曠地土坡。
二、市場前景
云防風在2000年以前野生資源極其豐富,價格一直很低,為每公斤6~10元。隨著對其藥效研究的不斷深入,云防風也越來越被市場認可。據云南中醫學院研究報道,云防風功效與藥典正品關防風相似,某些方面的功效優于正品防風。隨著以云防風為原料的中成藥的不斷開發,云防風需求量逐年劇增。野生云防風被無序采挖,資源遭到嚴重破壞,加上野生云防風的種子具有休眠特性,自然繁殖率低,這又加劇了野生云防風蓄藏量減少的速度。云防風價格由2000年的每公斤6~10元上升到2015年的每公斤170~180元。到目前為止,云防風人工種植較少,加上市場需求量較大,因此發展空間極大。
三、項目優勢
1.適應性強。野生云防風分布于海拔1200~3200米的地區,但高、中、低海拔地區均可人工種植,并且對土壤肥力要求不太嚴格,有較強的抗旱能力。
2.種子繁殖快。云防風采挖野生苗進行繁種,一般種植當年即可采收種子,每株云防風可采收種子100~500粒,為進一步擴大繁殖奠定基礎。
3.收獲年限短。種植采挖的野生云防風當年可采收,種植直播的云防風1.5~2年可采收,管理成本低。
4.種植技術簡單。云防風由于適應性強,基本上無病蟲害發生,管理較為簡單。
四、經濟效益分析
1.成本投入
(1)種苗費:由于云防風尚無人工栽培,種植當年只能購買野生苗繁殖種子,每畝需種苗15000株,每株0.1元,每畝需種苗費1500元。第二年以后可連年自行留種,一畝地的種子量只需選留100株良好母株即可,種子成本可控制在100元以內。
(2)整地、種植費:按每畝旋耕機翻地費200元,人工理墑種植需要5個人工1天完成,種植人工費用500元計算,兩項需費用700元。
(3)人工管理及肥料、農藥費等投入,按每畝1000元計。
(4)采收加工費:每畝地需要3個人工一天采完,采收人工費用按300元計。
成本投入合計:種植當年成本投入共需3500元,第二年后每年只需投入成本2100元。
2.收入分析
云防風種植兩年后收獲,每畝平均可收獲藥材干品200公斤,按每公斤150元計算,每畝的總收入可達30000元。除去成本,購苗種植當年每畝純收入可達26500元,畝年均收益13250元;第二年后自行留種直播的年均收益13950元,效益非常可觀。
五、種植要點
1.品種選擇是關鍵。云防風品種多樣,在10余種云防風中以單葉西風芹產量最高,其產量比竹葉防風、松葉防風等種類高1倍以上,選擇單葉西風芹種源是獲得高產的關鍵。
2.云防風種子壽命短,一般只能儲藏半年時間,超過半年的種子發芽率極低,種植中需采用新鮮種子播種。并且種子有休眠特性,為提高發芽率需用赤霉素處理,每公斤水加赤霉素0.1克,需用少量50度左右的高度白酒溶解赤霉素后才能加水,浸種2小時。
3.云防風喜旱怕澇的特點明顯。種植選緩坡地為好,平地在雨季需做好排水工作。
六、銷售提示
云防風在各大中藥材批發市場均可交易,特別在云南、貴州、四川三省中藥材市場收購量大。目前云防風價格比正品關防風價格高近10倍,銷售時需注明為云防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