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同志:
我是一家超市的收銀員。一周前,因超市驗鈔機出現故障,我向超市反映后一直沒有及時修理,超市還以不能耽誤工作為由,讓我繼續收取貨款。由于我對識別假幣的知識掌握較少,加之當天的顧客實在太多,我雖然一直小心翼翼,但下班后向財務繳款時,仍被告知我收到了8張百元假幣。超市隨即通知我自擔全部損失,理由是我與超市簽訂的勞動合同中明確規定“收到假鈔,后果自負”,超市同時表示將從我下月1300元工資中一次性扣除。請問超市的做法對嗎?
讀者:閻素萍
閻素萍讀者:
超市的做法是錯誤的。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用人單位可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要求其賠償經濟損失。經濟損失的賠償,可從勞動者本人的工資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過勞動者當月工資的20%。若扣除后的剩余工資部分低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則按最低工資標準支付。”與之對應,姑且不論超市一次性扣除你的工資達800元,大大超出了你月工資的20%,也不論扣除后你的月工資僅有500元,已低于月最低工資標準,即明顯違反上述規定,僅就公司要求你賠償的條件而言,也不符合有關規定。一方面,賠償必須是以“因勞動者本人原因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為前提,超市不分原由,不管你是否存在過錯以及過錯的大小,一概要你“收到假鈔,后果自負”,無疑是對該強制性規定的違反,而《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三)項規定“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勞動合同無效,即雖然你與超市的勞動合同中有著相關約定,但你從一開始時起便無須受此約束,超市也無權將此作為處罰依據。另一方面,“勞動者本人原因”是指勞動者對所造成用人單位的損失存在故意或重大過失。而你既沒有故意,也沒有重大過失。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給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卻希望或者放任該損失的發生。可你既不希望收到假幣,也沒有對收到假幣聽之任之,放任自流;重大過失是指能夠注意,卻沒有盡到起碼的注意義務,以致造成了用人單位的損失??赡阍隍炩n機出現故障后曾向超市反映,被超市強令繼續收費期間也一直小心翼翼,表明你不但已經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心盡責,即已經盡到注意義務。相反,超市沒有及時對驗鈔機進行修理或更換,甚至讓缺乏假幣識別知識的你繼續收取貨款,當屬對可能造成的損害疏忽大意或輕信可以避免,即具有過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