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黃蘑,學名金頂側耳,又名金頂蘑、玉皇蘑、粗斗黃等。其子實體(菌蓋)營養豐富、細膩脆嫩、清香怡人、味道鮮美,為食用菌中的上品,鮮食尤佳。其栽培技術如下:
1.菌種制作
母種采用PDA培養基培養。菌絲培養要求菌絲體潔白粗壯,氣生菌絲豐富,菌絲爬壁力強,25℃下恒溫培養,滿管時間少于7天。原種、栽培種可用常規的谷粒培養基或棉籽殼培養基培養,高壓滅菌2.5~3.0小時或常壓滅菌12小時,20天內菌絲滿瓶,28天內可以長滿袋(33~35厘米聚丙烯袋)。
2.季節安排
根據榆黃蘑對環境溫度的要求,于3月至4月制種,5月至6月制袋,7月至8月出菇。
3.配料裝袋及滅菌
配料配方有:①棉籽殼98%,蔗糖1%,石灰1%;②棉籽殼50%,木屑49%,石灰1%。按配方將配料拌勻后加入水,料水比為1︰1。含水量為65%左右,充分攪拌均勻,然后裝袋。選用高密度低壓聚乙烯塑料筒袋。先將塑料袋的一端扎緊,然后裝袋,松緊一致,裝好后再將另一端扎緊,即可進行滅菌。
4.接種
采用兩頭接種,接入的菌種應覆蓋整個栽培料面,接種量為干料重的13%~15%。
5.發菌管理
選擇干凈的空閑房屋作發菌室,在地面撒一層石灰粉消毒。①排袋:根據當地氣溫情況,確定菌袋擺袋的層數。氣溫在20℃以上時,菌袋一層單排擺放地上;氣溫在18℃左右時,菌袋2~3層單排擺放;氣溫在10℃左右時,菌袋3~4層單排擺放;氣溫在0~5℃時,菌袋4~5層雙排擺放。整個發菌過程,菌袋溫度要始終控制在28℃以下。②翻堆揀雜:接種4天后開始檢查菌袋有無雜菌污染,第7~8天進行第一次翻堆,以后每隔7天翻堆一次,結合翻堆每次檢查并及時剔除受污染的菌袋。③每天注意通風換氣,直至發滿菌袋。
6.出菇管理
該菌管理方法與平菇基本相同,相對空氣濕度保持在85%~95%,二氧化碳濃度降至0.05%以下,避免強光照射。
7.采收及后期管理
榆黃蘑出現原基后,正常情況下7~10天成熟。一般20℃左右條件下,現蕾后10天即可采收,采收標準是菇片平展、顏色鮮黃、無雜色。采收前一天停止噴水。采收時,一手按住料面,另一手插入子實體下側左右旋轉摘下,或用刀將子實體于菌柄基部切下即可。子實體采收后,停止噴水2~3天,清除料面菇根和畸形菇,松動老化菌絲,若料內缺水,可打洞補水,出菇中后期,可結合補水給培養料補充營養液。
8.菌蚊的防治
菌蚊一般在出菇期為害,藥劑殺蚊效果良好,但易發生藥害,應綜合防治。一是搞好菇室環境衛生,減少蟲源。二是出菇期間,盡可能降低室內溫度。三是采用黃板防治。四是藥劑防治,菇室四周用高效氯氰菊酯噴霧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