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園址選擇
在當歸主產區,選擇地勢平坦、背風向陽、距離生產大田較近的地區建溫室。要求溫室周圍無高大建筑、林木或山峰遮擋,海拔2000~2300米,年均氣溫5~10℃,冬春季較干旱,日照充足,交通便利,水電條件正常。
二、溫室結構
要求育苗用溫室為第二代節能日光溫室,采用鋼拱架磚混墻結構??缍?米,長40~50米為佳。溫室內耕作區無立柱。要求溫室方位角正南偏西5°~7°,前屋面基角60°~65°,主采光面仰角22°~25°,后坡仰角37°~38°。棚膜采用無滴膜,采光效率高;保溫材料選用草簾或保溫被,保溫性能好。冬天最冷月份溫室內氣溫不低于12℃,地溫不低于10℃。
三、穴盤育苗
1.培養土配制:培養土要求結構疏松、營養全面,推薦用蛭石、泥炭土、干凈田土打碎過篩后按體積2∶5∶3比例配制,且每150公斤培養土再加腐熟過篩(孔徑1毫米)的油渣粉2.5公斤、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克,充分拌勻。
2.填裝穴盤:采用標準32孔育苗盤,長55厘米、寬28厘米、高12厘米,方口,播種穴頂邊長6.5厘米,底邊長2.5厘米。先將穴盤橫向雙排整齊擺放在苗床上,均勻填裝培養土,輕輕壓實,使培養土表面低于口沿約0.5厘米。穴盤四周用細土封閉,穴盤苗床間用磚或土壟分隔開,寬約40厘米,作為管理帶。
四、播種
1.品種選擇:選用當年采收的“岷歸1號”“岷歸2號”等當歸新品種。
2.種子處理:當歸種子選用當年采收的側穗種子、主穗種子或早期抽薹種子均可。播種前一天進行藥劑拌種,每公斤種子用2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10克均勻拌種,悶種12小時后播種。
3.播種方法:在11月下旬播種。藥劑拌過的種子,播種時需要戴口罩、塑膠手套等防護。采用點播法,每穴均勻點播5~8粒種子,播種后,用孔徑2毫米×2毫米的鐵篩,將蛭石與森林土配成的營養土均勻篩覆于穴面,厚約2毫米,切不可覆土太厚。覆土后及時噴水,保持床面土壤濕潤。可用微型噴灌設施噴水,也可用撒壺噴水。噴透水后,宜用白色農用地膜覆蓋畦面,以便保水保溫,使出苗整齊。一般出苗前無須再噴水。
五、幼苗管理
1.日照管理:當歸種子播后15~20天出苗, 80%以上種子出苗后,選多云天氣,于上午10時左右揭去地膜,視土壤墑情,及時噴水。此后,采用無滴棚膜的溫室須在苗床上方20厘米以上的空間覆蓋50%遮陽網,待苗高5~8厘米時揭去遮陽網;采用普通棚膜的溫室,可不覆蓋遮陽網。
2.溫度調控:育苗前,溫室要及時覆蓋草簾,提高溫室地溫。育苗后,上午8時左右視天氣情況,應及時揭起草簾,提高室溫;10時左右,室溫上升到25℃以上時,應及時打開通風口,降低棚室溫、濕度;中午室內溫度宜保持在25~28℃,溫度過高時,應加大通風量,也可采用微噴灌設施噴水降低溫度;下午4時后,要及時關閉通風口,下午5時左右,及時蓋上草簾;夜間氣溫宜保持在6℃以上。1月中下旬夜間溫度較低時,宜在草簾上覆蓋一層棚膜,可提高室溫2~3℃。遇陰天,及時在草簾外覆蓋棚膜,避免降雪導致草簾吸水結冰。
3.除草間苗:當當歸苗出齊后,視雜草生長情況,進行人工拔除雜草。每次除草后,需及時噴水,以防止因除草使當歸苗根系與土壤接觸不緊密而出現死苗現象。穴盤育苗,應在播后60~70天、苗高約5厘米,即3~4片真葉時間苗,每穴選留健壯苗2~3株。
4.病蟲防治:在當歸幼苗真葉展開后,及時噴灑殺蟲、殺菌劑,預防病蟲害??蛇x用50%多菌靈800倍液、65%代森鋅600倍液、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預防菌核病、根腐病等。選用40%辛硫磷1000倍液、90%敵百蟲800倍液,防治苗床害蟲。藥劑要交替使用,每隔10~15天噴一次。
5.蓄水保溫:每次床苗噴水后,應在晴天及時蓄水,保證蓄水池水溫接近地溫。禁止邊蓄水、邊噴水,防止幼苗發生立枯病、猝倒病。
6.及時煉苗:從3月下旬開始煉苗,直至4月上旬。白天先揭開后屋頂部通風口,必要時揭開溫室前坡棚膜,風口由小到大,逐步加大通風量。白天氣溫保持在25℃以下,夜晚關閉前坡通風口,屋頂通風口不需關閉,以提高當歸苗的抗逆性。4月中旬開始揭去棚膜,并用50%遮陽網扣棚,使室內溫度與室外溫度保持一致。4月底至5月初即可移栽。
六、移栽定植
穴盤苗可帶苗搬運穴盤至大田,邊起苗邊定植。采用地膜覆蓋栽培法,起壟、覆膜后再定植。壟面寬80厘米,壟間距30厘米,每壟定植4行,穴距25厘米,每畝定植9700穴左右。定植時,用窄鐵鏟按照穴距在地膜上垂直向下扎深15厘米左右并前后搖動鐵鏟使種植穴成鍥形,將當歸苗按每穴2株、大小搭配、保持苗距3~5厘米放入穴內,舒展根系,用細濕土封穴,使苗頭與地膜平齊或者高出地膜0.5厘米為度。在苗頭周圍撒施提前拌好的藥土(按50公斤細干土,拌入80%多菌靈超微細??蓾裥苑蹌?00克、15%毒死蜱顆粒劑1000克),每穴撒施15克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