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公布《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其中對于利率這一重要問題作出明確規(guī)定:民間借貸年利率超過36%以上部分的利息無效。該司法解釋從2015年9月1日起施行。
針對民間借貸的利率與利息,該司法解釋規(guī)定,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有權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約定利率超過年利率36%,則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應當被認定無效,借款人有權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面對24%和36%這兩個關鍵數(shù)字,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的解釋是:這兩個數(shù)字劃分了三個區(qū)域,分別是司法保護區(qū)、自然債務區(qū)(24%—36%期間)及無效區(qū)。在24%以內(nèi),當事人起訴到人民法院,民事司法審判都要給予法律保護。如果當事人約定的年利率超過24%,但沒有超過36%,這一段叫做自然債務區(qū),法院不保護,但當事人愿意自動履行,法院也不反對。但如果借款人已經(jīng)償還了這部分利息,之后又反悔要求償還,法院同樣會駁回。
(資料來源:新華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