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5日,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區居民鄧女士疑似吃了泡發2天的黑木耳,致多臟器功能衰竭醫治無效身亡。
2015年7月,溫州一男子吃了泡發3天的黑木耳之后引發腹瀉嘔吐,全身出現黃疸,再后來出現多臟器功能衰竭,在重癥監護室搶救了一周之后才脫險。
最近一段時間,多地出現了因食用泡發太久的黑木耳引發食物中毒的新聞,一時間,黑木耳仿佛成了餐桌上的殺手。一般人都認為,水是干凈的,黑木耳可一直放在水里泡,等吃的時候再拿出來吃并不要緊。但事實并非如此。
黑木耳泡發時間太長易遭受毒素侵襲
眾所周知,一般市場上賣的黑木耳屬于食品干貨類,需要加水泡發、煮熟后,才可以食用。通常來說,黑木耳的浸泡時間一般不到兩個小時就可以泡透,如果任憑黑木耳泡在盆中不管超過兩天的話,食用造成中毒的可能性就會加大。這是因為黑木耳一直泡在水中,這種原本含有極少生物毒素的食物一旦被細菌感染,細菌就會迅速繁殖。最常見的細菌有白喉桿菌、破傷風桿菌、肉毒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在做菜時,這些細菌很難殺滅,易使人體中毒,中毒的癥狀為輕者嘔吐腹瀉、重者導致多臟器衰竭。
泡發食材最好即泡即食
家庭做菜,不僅僅是黑木耳,還有水發魷魚、海帶、香菇等等,都應即泡即食,盡量減少浸泡的時間,以防發生食品變質現象。例如,海帶一旦浸泡時間過長,就會出現海帶表面起泡現象,用手輕輕一捏,海帶皮與肉就會分離,這樣的海帶既失去了它的美味又失去了營養價值。因此,海帶的浸泡時間也不宜過長。
另外,在我國許多地方,人們喜歡做酸豆角、酸白菜等,在做的過程中,這些菜都需要泡在鹽水里,往往一泡就是十幾天。殊不知這種泡菜由于泡的時間過長,容易產生較多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被人體攝入之后,對身體是非常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