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汗水書寫榮譽,用拼搏書寫忠誠,用青春書寫無悔。我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為軍功章書寫它背后的故事。
在爺爺兩歲的時候,爺爺的父親母親被土匪打死在家里,爺爺躲在衣柜里,才免于罹難。小時候也是吃著百家飯聽著賀龍兩把菜刀劈了芭茅溪鹽稅局的故事長大的。
1938年的夏天,剛滿18歲的爺爺隨從桑植革命老區的隊伍走上了保家衛國的道路。
爺爺的槍法很準,那個時候參軍入伍還沒有漢陽造高,手里不得勁,連槍栓都拉不動。這也多虧了同鄉戰友的幫助,天天把好吃的留給爺爺,手把手地教爺爺怎么打槍。在戰斗中,爺爺很勇敢,經常是帶領班里的戰友打頭陣,殺勁敵。現在桑植還有一首歌謠:“賀老總,兩把刀,劈了鹽稅官。桑植兒女八千多,父母盼,妻兒盼,頭發兩鬢白,回家負傷三十多。桑植革命兒女勇殺敵,世代英名傳人間。”
在長沙保衛戰中爺爺中了彈,負了傷,帶著一枚二等功的勛章回到了家。回到家以后,縣里考慮到爺爺是戰斗英雄,又負傷在身,就在家給爺爺謀了個看烈士園的差事,爺爺這一干就是60年。在每年的清明節,爺爺都要帶上我和妹妹給戰友擦碑上墳,每次爺爺都一邊哭一邊講他們的戰斗故事。
“十八歲,十八歲,參軍到軍營”,這是我最喜歡聽的一首歌,也是爺爺喜歡的一首歌,一首百聽不厭的歌。
那一年,我剛滿十八歲,爺爺又把我拉到了烈士塔,看著一個個先烈的名字,看著一個個桑植籍軍士的名字,有我小時候經常聽的名字,賀龍、廖漢生、賀鵬飛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近代楷模。爺爺當年跟著賀龍元帥一起從桑植出發,參加南昌起義,參加長征,大大小小的仗爺爺也不知道打了有多少了。從小到大就看見爺爺身上滿是傷痕,有刀傷,有槍傷。
在那個冬季,在爺爺的目送下,我告別爸媽來到了部隊,踏上了遠行的列車。入伍來到了賀龍元帥的老部隊,成了一名汽車兵。
新兵下連之后,我留在連隊學習駕駛。在學習的時間里,我一看到交通法規頭就大,構保理論一學就想睡覺,一開車就蒙圈,急得班長直搖頭。在一次班會上,班長了解到我是英雄的孫子,在課后就給我家里打了電話,請我的爺爺用軍功激勵我扎根軍營、再立新功。
我給自己在訓練上找出了缺點和不足,再結合班長和戰友的幫助,特給自己制定了詳細的訓練計劃。班長被我問怕了,也被連隊班長骨干稱“時間問”。只要有時間,我就鉆進駕駛室,只要有時間,我就看看發動機模型,只要有時間我就……在參加汽車兵比武我得到了第二名,這一戰也使我得到了更多的殊榮。在年底因為工作和平日表現突出,我榮立了個人三等功。我打電話給爺爺報喜,我爺爺也打算把自己的軍功章送給我,我卻謝絕了:“不,我的軍功章,我要靠自己去爭取!”
軍功章,是軍人的榮譽,更是無悔青春的見證,我用自己的青春去實現了我們認為不可能去實現的夢想。我用汗水書寫榮譽,用拼搏書寫忠誠,用青春書寫無悔。我的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分,每一秒,都在為軍功章書寫它背后的故事。
有人說當兵了只后悔兩年,沒有當兵卻能后悔一輩子。這一句話只會是當過兵的人講的,正因為有當兵的經歷,才能深刻了解和理解什么是軍人。部隊是一所大學校,在這里能讓人勇敢,在這里能讓人成熟,在這里能讓人誠實,在這里能讓人忠誠,在這里能讓人服從,在這里能讓人會的東西太多。在軍旅的征途中,我們都奮發圖強過、都拼搏過,流過汗、流過血,堅強過……但是在軍旅生涯的付出上,我們從未放棄,從未停止。我爺爺是一名軍人,現在我也是一名軍人,我選擇這個職業,我不后悔,因為我的青春就得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