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畝的竹海,一盞虔心的燈燃起
紅紅的紅土地,映襯青山蒼翠的細膩
三月的桃江里,激蕩虔城千年的傳奇
在竹林與眾花之間,茶在傳遞著春的氣息
踏著青青的苔色,尋找撫琴的少女
伴著潺潺的溪水,纖手彈奏一闋清碧
客家漢子的一聲長吼,茶發芽嘍!
客家女人采下第一芽新綠
2015年3月24日,在江西“虔心小鎮”生態農業萬畝有機茶園,一場復古的祭茶儀式正式開始。當天上午,百余名身著古裝的采茶女唱起采茶謠,翩翩走入茶園,輕輕采擷下今年的首片茶葉。
“明前茶貴如黃金,今年茶葉長勢很好,預計產量可到5萬公斤。從今天茶園正式開園起,我們每天都要像打仗一樣搶收了。”江西恒泰茶業開發有限公司茶場責人廖承龍滿面笑容地表示。
位于江西贛州龍南縣臨塘鄉“虔心小鎮”的虔茶有機茶園,漫山種植的一壟壟茶樹郁郁蔥蔥,滿山翠綠盡收眼底。走進茶園,不少當地村民穿行在茶林中,他們提著統一的茶竹簍,手指上下翻飛忙著采新茶。一條200米的觀光棧道仿佛將人們帶回到古代:古典雅凈的茶席順著木棧道一字排開,穿著漢服的茶藝師從容地為賓客泡茶、奉茶,茶席對面宋代點茶和傳統手工炒茶表演,古樂清風、意境盎然。
廖承龍告訴記者,這是江西恒泰茶業開發有限公司品牌——“虔茶”的文化展示現場。據他介紹,“虔”是古贛州的稱謂,具有千年文明。在宋朝,虔州居全國十三大茶產區之首,其中“泥片”為貢茶,“芥香”被譽為全國第一香。如今“虔心小鎮”在每年的虔茶開園這天都會舉辦一次復古的祭茶儀式,通過還原宋代茶禮,展現中國茶文化豐富的文化內涵。人們不經意間聞到一陣陣茶香,原來是一杯杯現場泡好的明前茶擺在茶桌上,隨手端起一杯,湯色清澈明亮,葉底嫩綠舒展,飲后更是甜香回味。
據介紹,2013年,虔茶系列產品一舉榮獲第十屆“中茶杯”特等獎、上海國際茶博會金獎、第九屆國際名茶金獎;2014年又斬獲了第三屆“國飲杯”全國茶葉評比特等獎、第十屆國際名茶金獎等。“以前大家只知道臍橙是江西贛南老區現代農業的拳頭產品,如今通過我們的努力,虔茶一躍成為響當當的名茶,成為贛南現代農業新的名片,暢銷港澳市場。”隨行的恒泰茶業開發有限公司虔茶營銷總經理劉哲環介紹說。
廖承龍表示,虔茶的品質保障得益于“虔心小鎮”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虔心小鎮”所在地虔山屬國家自然保護區九連山余脈,平均海拔600米,遠離城市污染,屬原生態山區,空氣清新,終年云霧繚繞,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富含茶葉生長需要的有機質,這些自然條件與優質茶的種植條件非常吻合。
“通過多次的實地考察和權威專家的咨詢指導,證實了我們的判斷,確立了發展優質茶種植的項目。經過幾年的實踐,這里所產的虔茶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綠茶的2至3倍,最高可達10%。”廖承龍說。
據了解,虔茶園采取有機管理模式,“伴紅豆杉而生,飲竹根水而長”是茶園的獨門武器。在茶園里,很多茶友發現茶樹中套種著大量紅豆杉樹苗。廖承龍對記者說,離茶園僅幾十公里遠的國家森林公園——九連山,是南方紅豆杉最大的群落。恒泰茶業開發有限公司利用天時地利之便,首創了茶樹與紅豆杉套種模式,實現了二者的同生同息。紅豆杉被稱為“天然造氧機”,具有極強的通透性,含有珍稀抗癌物質“紫杉醇”。業內人士認為,茶樹與紅豆杉套種,通過土壤接觸與空氣的流通、同生同息,根據植物的通透性,使茶葉也可能含有防癌抗癌“紫杉醇”成分,從而賦予其獨特的保健功能。
茶園周圍郁郁蔥蔥的五六萬畝毛竹林,是虔茶生態環境的“護衛者”。“竹林對于維持茶葉生長小氣候具有重要作用,也是茶樹蟲害的隔離帶,而且毛竹本身具有很強的蓄水功能,這里的茶樹都是喝毛竹釋放出的竹根水長大的。《本草綱目》記載,竹根水具有清熱解毒,過濾毒素之能,被稱為神水。其水質柔軟甘甜,富含多種微量元素,被竹根水滋潤的茶樹,所產茶葉香氣高遠、口感甘甜。”廖承龍說。
正在虔茶園品茶的一位孫女士稱,她在廣州做外貿生意,今天特意帶了一家人來,“這茶清香、甘甜。我們今天是來考察的,好的話現場下單。”
在虔心小鎮,活蹦亂跳形似山中野雞的“虔山雞”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力。這些雞個頭小,細腳趾,或三兩搏斗或飛棲樹枝。據介紹,家禽養殖是“虔心小鎮”生態農業立體開發的一個項目。“我們農場自有10萬畝林地為土雞散養基地。基地為雞群提供廣闊的奔跑空間,純凈的空氣和水源,雞野外覓食性能強,主食山林間昆蟲及草籽、少量五谷雜糧補喂,渴飲竹根山泉、困棲樹枝。雞群報以肥沃的雞糞還給竹林,實現生物鏈的有機循環。同時在茶園休整期低密度地散養土雞,雞群覓食昆蟲、嫩草,給茶園松土,成為茶園天然‘義工’,雞糞還園,為茶樹提供優質的有機肥,實現‘茶—雞’有機循環。”“虔心小鎮”農場場長王顯煥告訴記者。
此外,茶園里還利用邊坡種植了山蒼樹等防蟲驅蟲植物,物理粘蟲板漫山遍野,太陽能滅蟲燈矗立茶樹中,這里萬畝茶樹均采用標準的有機管理模式,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做到綠色、有機。
據了解,在6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山,經過6年的開拓經營,才有了現在的萬畝茶園。如今,茶場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由企業提供茶苗、技術,對茶園進行統一管理,并與農戶簽訂鮮葉收購合同,統一加工銷售。通過這種模式實現企業產業化發展,并帶動農民增產增收。
“以前我們這里的山地基本上都荒廢,兒子兒媳都出去打工了,留在村子里的都是老人和孩子。現在山地流轉給茶場,我們得到了一筆流轉費,如今又在茶園上班,包吃包住,還可以學到一門手藝。” 一位48歲的東坑村村民稱。
據了解,目前有600多人專職在該茶場工作,每月收入有1800元左右。在采茶季節,茶場還要聘請2000多名臨時采茶工人。“虔心小鎮”空余到茶園上班的老人還有很多,他們都很感激茶園給他們帶來了家門口的就業機會。小茶葉撬動大產業,一種產業的壯大無不凝聚著締造者的心血。茶園不僅裝扮了龍南的山山水水,更致富了一方百姓,成為贛州龍南茶農致富奔小康的“綠色銀行”。
據悉,龍南目前有近2萬畝規模的茶場,年產茶葉10多萬公斤左右。“虔心小鎮”生態農業公司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已成為當地茶葉產業的龍頭企業。最近,他們計劃加快標準茶場的建設和茶葉良種的推廣,新開發高標準茶場1萬畝。同時,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到2020年帶動龍南縣8個鄉鎮發展茶場3萬畝以上。
“虔心小鎮”蒼茫的竹林深處,別有一番天地。沿著一條小徑而上,由竹子建成的7個宋唐風小樓閣映入眼簾,這是“虔心小鎮”精心打造的“竹林宴遇”文化餐廳。“這是我們‘虔心小鎮’休閑體驗農業的一個方面。‘虔心小鎮’總體規劃10萬畝,是以特有的茶、竹、雞、油茶等生態農業產業為核心基礎,以‘虔’文化為主題,結合豐富的山水茶竹資源打造的集自然風景、田園風光、客家民俗、虔茶文化為一體的家庭休閑度假體驗式基地。2014年國慶期間,我們舉辦了免費的帳篷節,為市民提供了釋放身心、親近自然的好去處。目前,這里正在建設溫泉療養、跑馬場、家庭式度假等項目,公司正向休閑農業進軍。”“虔心小鎮”休閑度假項目建設負責人胡蔚道。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我們種植生態茶葉和發展休閑農業契合了這一精神,對于今后的發展,我們也更有信心和動力了。”胡蔚說,“未來,‘虔心小鎮’將突破傳統農業的經營思路,用互聯網思維,建設電商平臺,與戰略伙伴建立生態農業產業聯盟,實踐現代生態農業3.0版發展的新理念,為中國美麗鄉村的建設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