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證監會上市公司監管部主任歐陽澤華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為小微企業的融資中心,為各級財政資金以市場化運作方式支持小微企業發展提供了重要平臺。實踐中一些地方政府已在這方面做了積極探索,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增強區域性股權市場服務小微企業的能力和水平,建議由財政部牽頭研究,推廣成功經驗,指導各地政府將扶持小微企業的資金以市場化的方式向區域性股權市場集中。同時,建議明確將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企業作為國家創投基金的重要投資對象,或者在國家創投基金中劃出專項資金,用于投資區域性股權市場。
歐陽澤華還表示,現行預算管理體制無法滿足新形勢下監管工作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到監管工作的開展。建議財政部在公務員、事業單位工資制度調整及養老保險并軌改革之際,對證券期貨監管機構預算管理體制進行改革。
打造扶持小微企業重要平臺
歐陽澤華介紹,2008年以來,為了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各地陸續設立了一批區域性股權市場。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國已設立33家區域性股權市場。除河南、寧夏、云南3省正在籌建外,其他省份都已建立區域性股權市場。各市場共有掛牌企業4200多家,展示企業2.43萬家,累計為2700多家企業實現各類融資1800多億元。
目前,區域性股權市場總體上運行規范,風險不大,形成了一定的市場規模,在服務實體經濟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各地政府也高度重視發揮區域性股權市場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功能,大都明確由省市政府金融辦(局)負責監管,并統籌協調其他職能部門,結合各地實際,在資金支持、稅收優惠、技術開發、人才引進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針對市場運營機構、掛牌企業、中介機構等的扶持政策措施,激發了區域性股權市場服務小微企業的創新活力。
歐陽澤華建議,應將區域性股權市場作為各級財政資金以市場化運作扶持小微企業的重要平臺。一方面,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清理、整合、規范專項轉移支付項目,逐步取消競爭性領域專項”。《國務院關于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決定》明確要求財政轉移支付要減少行政性分配,引進市場化運作模式,逐步與金融資本相結合,引導帶動社會資本帶動投入。《國務院關于清理規范稅收等優惠政策的通知》規定,未經國務院批準,各地區、各部門不得對企業規定財政優惠政策,包括先征后返、列收列支、財政獎勵或補貼,以代繳或給予補貼等形式減免土地出讓收入等,堅決予以取消。因此,之前各級政府通過稅收、土地、補助、貼息等方式對各類企業進行的財政支持方式,將面臨全面轉型。
另一方面,從境外情況看,通過市場化方式運用財政資金是各國政府支持小微企業融資普遍采用的一種基本模式。如美國政府通過小企業管理局(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向小企業投資公司(Small Business Investment Company)提供資金支持,以直接貸款、債權融資擔保、股權擔保融資等方式滿足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
理順監管機構預算管理機制
歐陽澤華還表示,證監會2003年起由原來的財政預算外“收支兩條線”管理改為全額財政預算管理,自實行該體制以來,證監會的監管模式和組織結構已多次調整,而預算安排基本未發生變化,人員經費預算定額標準自2005年以來沒有變化。總體來看,現行預算管理體制與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有效開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集中體現為人員經費等預算資金不足。建議按照繳納養老保險費后現時收入不減少的原則,全口徑納入財政預算保障體系,理順證券期貨監管機構預算管理機制。
一是當前預算管理體制無法適應新常態下證券期貨監管機構的監管轉型需求。二是新監管機制要求人員素質更高,而現行預算管理體制與證券期貨監管機構人才激勵約束需要不相適應。三是現行預算管理體制不利于證券期貨監管機構預算管理進一步科學化和規范化。
宋麗萍:小貸行業打開資本市場之門
全國人大代表、深圳證券交易所總經理宋麗萍指出,今年做的工作,要創造條件讓優質的中小金融機構進入資本市場,使他們通過上市、掛牌或者資產證券化,解決急需的資本金及資金來源。
宋麗萍形象地說,中小金融機構就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當中的“毛細血管”,他們分布廣泛、滲透力強、精準度高,對于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支持“草根”經濟具有獨特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與中小金融機構有效對接,是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覆蓋能力的有效途徑。
“比如說小貸公司,通過發行資產證券化產品,可以拓寬融資渠道,促進其規范運營和可持續發展。”宋麗萍說道。
她指出,深交所很早就開始了這些方面的探索。比如2013年9月掛牌的“阿里巴巴小額貸款證券化”,將阿里金融小額50億元貸款資產進行證券化,從而盤活阿里金融小貸產品,使小額業務規模得以持續擴大,形成支持小微企業的可持續金融服務模式。
在此基礎上,2015年1月,“中和農信2014年第一期公益小額貸款資產支持專項計劃”在深交所掛牌,規模5億元。作為一家專注于農村小額信貸的企業,中和農信前身是中國扶貧基金會小額信貸項目部,主要是為難以由傳統金融機構惠及的貧困地區低端群體提供服務,貸款客戶97%來自農村,其中93%是農村婦女,她們平均年齡42歲,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下。
據統計,2014年末全國已有小額貸款公司8000多家,吸收資本達8283億元,貸款余額9420億元,從業人員超過10萬人。“小貸公司已經成為一支不可忽視的金融服務力量,成為了我國發展小微金融、普惠金融的重要支撐。”宋麗萍說道。
這些項目的試點,為小貸資產證券化積累了經驗,具有很好的示范效應,為小貸公司打開資本市場之門探索了道路。更為有意義的是,資本市場對規范透明要求,對小貸行業發展會有很強的引導性,引導一批優質小貸公司更加注重貸款資產的質量,更加注重規范和內控,對行業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