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剛才您也提到了工業互聯網。業界普遍認為,工業互聯網會成為國家經濟和互聯網產業的一個新的增長極。您覺得這個產業的規模和潛力是怎樣的?
苗圩:工業互聯網是順應新一輪工業革命和產業變革的一個重點發展領域,也是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互聯網+”最早實現的行業之一。工業互聯網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在現實中有很多企業也注意到應用互聯網技術來提高企業的整體競爭能力。據一個國際權威機構估算,在未來20年中,中國工業互聯網發展至少可帶來三萬億美元左右GDP增量。
我們應該高度重視,積極引導,做好工業互聯網的應用和發展。從兩個方面切入,實現融合發展。第一個方面,就是前面提到的智能制造。第二個方面,就是把互聯網引導工業企業、工業行業中去。互聯網發展方面,中國有一批互聯網企業成為國際競爭的領跑者。把這些企業發動起來,和工業企業密切融合,搭建好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框架,就會為企業未來的發展提供更多的機會。據國際權威機構測算,應用工業互聯網后,企業的效率會提高大約20%,成本可以下降20%,節能減排可以下降10%左右。
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組織論證工業互聯網整體的架構。互聯網時代是自上而下的架構,工業互聯網是自下而上的發展戰略,也就是從數據中心怎么建、云服務怎么用、大數據怎么分析這些方面入手,從企業到行業到國家乃至到國際。同時也要趨利避害,既要看到它發展有利的一面,也會給我們帶來負面的影響,比如如何保證網絡的安全,不被攻擊、不被篡改,如何保護用戶個人的信息安全。這些方面都還需要研究,趨利避害,為發展做一個更好的謀劃。
記者:應該說,現在互聯網跟工業的融合應用還有很大的空間。
苗圩:還有很大的空間。現在互聯網應用多半是在營銷環節和售后服務環節、采購環節,如B2C和B2B,以后在制造環節以及企業與企業之間,都會給現有的生產方式帶來顛覆性或者革命性的變化。
比如說,現在制造大規模消費類的產品,一定是集約制造,這是最經濟最合理的,但問題是對個性化需求的滿足不夠。現在通常是一個企業大批量制造出產品,發送到各地,通過分銷的環節到達用戶的手中。將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每個人都可能成為設計師,你需要的材料和零部件,可以通過網上采購過來,自己也可以把它生產出來。這是最好的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生產方式。
眾所周知,個性化的定制是附加值最高的。西裝成批生產出來的并不很值錢。如果按著量體裁衣做出來的衣服,一定比大批量生產出來的更值錢。
記者:剛才您說到工業互聯網,是不是和物聯網是一個概念?
苗圩:應該說基本上是同一個概念。互聯網解決了人和人之間的信息交互和共享,物聯網是要解決更大維度的人和物、物和人、物和物之間的信息交互和共享。工業互聯網是物聯網重要的組成部分,只不過物聯網應用的范圍比工業互聯網更大,除了工業之外,還包括金融等各行各業都可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