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中國工業的4.0版本中,智能制造是否是很核心的一部分?目前我國的智能制造發展到什么水平?為推動智能制造發展,工信部將采取哪些措施?
苗圩:去年以來我們在研究國際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內涵到底是什么。盡管各方面認識并不完全一致,眾說紛紜,各有各的觀點,但是不同中有共同點。共同點是由于有線特別是無線、移動、寬帶、泛在的網絡的推廣和普及,帶來了新一輪發展的機遇。互聯網能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工業的生產方式,提供了很多新服務、新業態和新發展模式。而且互聯網的技術到現在還沒有走到盡頭,它的應用更是日新月異層出不窮,所以互聯網帶來的變化需要我們高度重視,認真研究。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各國都在研究如何搶占新一輪發展的制高點。我們認為,互聯網和傳統工業行業的融合是要認真重視和搶抓的機遇,這也是所說的制高點的問題。還有一個切入點的問題,或者說主攻的方向。我們經過研究認為,抓智能制造就是我們主攻的方向。前幾年我們已經做了一些探索,比如兩化融合的試點示范,在這個基礎上把智能制造抓在手里,這是解決我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根本路徑。
過去五年,我國工業企業在研發設計方面應用數字化工具普及率已經達到54%,近五年年均增長4個百分點。現在很多工業企業甩開圖版,搞無紙化設計、數字化模型,這些方面的大量應用,減少了研發的周期,提高了設計的效率,也降低了研發成本。另外在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中,生產線上數控裝備比重已經達到30%,近五年也是年均增長4個百分點。這些方面都有很好的發展勢頭。
當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差距,特別是在智能化方面。過去我們使用的一些數控系統、工業機器人,基本上是按人設定的程序作業,它自己并沒有人工的智能。所以就出現過有人在修理機器人的時候,一旦忘記關閉電源,機器人對人造成傷害甚至致死的情況。它沒有智能裝置能感知有人在這作業,設定的程序就不能工作。我們在高端的傳感器、重要的操作系統、數字化的基礎上需要進一步提高智能化的水平,這樣才能達到智能制造的要求。從產品上來說,現在也有一系列智能化的產品,比如工業機器人原來是數控化的、不智能的,將來工業機器人可能智能化。汽車現在還要靠人來駕駛,各國都在研究能不能把人從駕駛的位置上解放出來,人真正是坐汽車而不是開汽車,把開汽車交給智能汽車本身和整個道路智能化系統。當然這里還要有一定的路要走,還有很多技術難題要攻破。現在一些國家已經有這方面的計劃,也有實際的車在路上跑。再比如一些智能化的產品,最典型的是智能手機。過去的手機是不智能的,現在的手機把很多計算機的功能、網絡的應用功能全部集合在手機上。從3G開始都是智能化手機了。這是工業產品的智能化。
智能制造我們正在研究,這是一個主攻方向,一個切入點。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參與國家組織的關于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的研究,我們想從今年開始花大約三年時間,選擇重點領域,選擇一些地區、行業做一些試點和示范探索,不斷總結經驗,推進智能制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