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教育的目標是培養大批“高素質的技術技能型勞動者”,而創新能力是他們必備的能力。如何培養和加強他們的創新能力則是擺在我們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課題。本文提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育者首先要轉變思想觀念,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使教育的每個環節都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服務,同時發揮社會、企業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作用,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創新發展的大環境。
關鍵詞:中等職業學校 創新教育 創新能力 創業能力
中等職業教育是培養技術工人的教育。職業學校培養出的學生是否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直接關系到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水平,所以在職業學校中開展創新教育勢在必行。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職業教育會議上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強調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廣大青年打開通往成功成才大門的重要途徑,肩負著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職責,必須高度重視、加快發展。目前,中國教育改革已經從應試逐步向素質教育方面轉變。全國第三次教育工作會議頒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提到:“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國創新能力不足,受到了諸多因素的影響。其中由于受到傳統教育行業自身的制約,學生普遍缺乏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所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職業學校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對此,筆者作為長期工作在職教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有如下幾方面的思考。
一、合理設置課程,注重應用性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每個地區經濟各具特色,統一的教材難以滿足各方的需求,所以要對教材、課程進行改革,尋求適合本地區特色的可行的創新教育課程內容。學校也可以提供更多的選修課程,讓學生有機會接觸各方面的知識,使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交融,從而開闊視野,讓他們在學習中發現自己的特長,使他們的個性得到發展。同時要重視人文課程的設置,它可以修身養性,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二、轉變觀念,營造創新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首先,轉變觀念,教育的發展始終與教育創新相伴而行,這是一種開拓式創新,即在發展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每一個學生都看成是具有獨特個性的個體,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是主導,學是主體,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啟發者與促進者。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給學生營造一種寬松的氛圍。借助多媒體、網絡通信技術、模擬訓練技術等現代化工具創設問題情境,提出疑問,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鼓勵他們大膽想象,擺脫以往學生學習的被動性和對教師的依賴性,使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充分發揮他們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可以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比如組織學生進行參觀、調查,增加社會科學技術的信息量,鼓勵學生制作各種小發明、小創造,同時展示自己的作品,激發起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設計才能。
三、創設個性化、民主化的教學環境
教學環境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影響至關重要。創新能力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還需要自由寬松的空間,而這些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中是很難達到的。實踐經驗證明,良好的師生關系在創新教學中至關重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放下架子,與學生平等、民主地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學生有更多的提問和實踐動手的機會。其次,要創設有利于學生個性發展的環境,沒有個性化就不會有創新,這是創新人才必備的條件之一,這就必須改變以往的教學計劃統一、教材統一、管理統一的特點,實行相對開放的彈性制。同時讓學生有選課的自主性和更大的活動空間,使學生把自主性學習和創造性學習統一起來。建立起教師與學生的互動獲取知識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創新中學習、在學習中創新,讓每個學生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都有出彩的機會。教師也應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打造具有鮮明職教特點、教練型的師資隊伍,走在知識的前沿。
四、建立合理的多元評價模式
中職教育長期形成的評價模式限制了人的發展潛能,已經不能適應現行提倡的以創新能力、創新精神為目標的素質教育,所以要重新建立考評體系。以學生發展為本,評價的每一環節都應建立在尊重學生、理解學生的基礎上,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開展多種評價方式,如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點評等等。要讓學生在自評中做到自律學習,在互評中學會相互交流,從而活躍思維,實現創新。采取合理的評價方式是肯定學生身上的優點,使其形成自信、積極、熱情等有利今后發展的創新精神。
五、借鑒國外創新教育的經驗
發達國家在培養職業學校學生的創新能力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對我們實施創新教育有非常好的啟發作用。美國的高等教育在世界上獨占鰲頭,在職業教育中,他們注重創新教育,提倡學生應從觀察提問開始,積極地運用各種假設,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多樣信息,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性,而不是給他們框死答案。只要你講得通,那么一個問題可以有N種答案。美國把創新教育貫穿在人的終身教育體系中,培養的是全民性的創新人才,所以美國擁有全世界最多的諾獎獲得者。韓國在1995年的《為建立主導世界化、信息化時代的新教育體制》的改革方案中提到:“中小學實行以知識記憶為主的教育向以培養創造力為重點的教育轉移;大學由傳授現有知識和外來知識的場所向成為科技、文化創新源的方向轉移”。可見,創新教育是各國都重視的教育。
六、在實踐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李克強總理提出:要走校企結合、產教融合、突出實戰和應用的辦學路子,依托企業、貼近需求,建設和加強教學實訓基地。根據這一精神,中等職業學校通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可以讓學生有充分動手操作的實踐機會,而豐富的實踐活動為學生的創新思想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同時也讓同學有更多的機會動手解決實際問題。在這過程中可以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后融入工作環境的能力等等,這正是創新能力應該具備的素質。
七、重視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
所謂的創業能力是指“具有健康人格品質、專業的知識、綜合的閱歷和卓越勇氣等開創事業必備條件的綜合能力”。職業學校培養的是生產一線的實用型人才,在創業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職業學校教育的又一個特點。它主要鼓勵學生自主創業,指導學生怎樣拓展就業渠道,在這過程中培養的創新能力較其他類型的學生更有競爭力。實現創新教育、技能與創造力三位一體的教育,使具有創新能力的職校學生在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開創美麗的未來。
綜上所述,中等職業學校的創新教育任重而道遠,但只要全社會力量都來參與與關注,那么,前途肯定是光明的。
參考文獻:
[1]閻麗.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J].天津大學,2004(10).
[2]居衛祥.淺談如何加強中職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學中國人,2014(8).
[3]辛長春.中職教育如何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J].科技與創新,2014(2).
(作者單位:嘉興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