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省六安市壽縣一中,坐落在八公山下,淝水之濱,其前身為明代循理書院。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下令把全國的書院都改成學堂,時任學部大臣的邑人孫家鼐,會同孫傳檙等捐資擴建循理書院,創辦壽州公學,即今天的壽縣一中。
老樹萌新枝 名校繪新篇
壽縣一中老校區位于古城區大寺巷內,2013年,按照壽縣縣委縣政府“保護古城,建設新城,提升名城”戰略部署,學校移址出城。壽縣一中新校區,占地264畝,建筑面積14萬平米。新校環境幽靜典雅,道路寬敞潔凈,綠化錯落有致。假山奇石,小橋流水,曲徑圓亭,相映成趣;辦公樓、教學樓、科學館、圖書館、塑膠運動場布局和諧;學生公寓、師生食堂、醫務室、校園超市設施完備齊全。
新校搬遷后,學校把握契機,充分利用先進的硬件條件,打造精品校園,提升辦學品位。目前,學校擁有95個教學班,近7000名學生,330名在職教職工。全校147個教室,20個標準理化生實驗室,6個語音室連同圖書館、信息中心全部裝有多媒體教學控制系統,聯通千兆校園網絡;圖書館設有電子閱覽室,藏書達20萬冊;一線教師均配備計算機,現代化教學技術的運用大大提高了教學效果。
面對新的教育形勢,學校新一屆領導班子圍繞“立德樹人”,以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確立了“和諧一中、法治一中、人文一中、魅力一中”的治校理念,不斷創新德育工作,全力打造優質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逐步形成了適合校情的辦學特色。
創新教育模式 成果豐碩喜人
作為中國價值教育聯盟校,壽縣一中積極與北師大理論團隊合作,深入探討價值教育的方法路徑,不斷深化活動育人課程建設,不斷完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加強公民意識教育,著力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志愿服務和公益事業,逐步形成了課堂教學、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多位一體的育人平臺。
在構建優質高效課堂的探索中,壽縣一中全面落實國家課程方案,致力于推進“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建設。通過細化教學常規管理,完善“全方位立體式”教育質量檢測體系,促進師生和諧成長,力爭在“輕負擔”基礎上實現育人“高質量”。
辦學理念的創新和教學管理的科學化,壽縣一中收獲了累累碩果! 2010年高考,該校學生陳蓓以總分666分的優異成績奪得全省文科第一名,2012年該校學生丁志遠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錄取,2013年高考,六安市文理科狀元均花落壽縣一中。2014年該校何雪冰同學被清華大學錄取。
在高考成績不斷取得突破的同時,壽縣一中收獲了眾多榮譽。學校是國家級節能減排示范單位、“關愛明天 普法先行”先進單位、省級“文明單位”“花園式學校”“教書育人服務育人先進單位”“創建文明行業標兵”“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學校是 “西部教育顧問校”“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校本培訓”會員校、省教育學會會員校、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示范學校、省體育傳統項目校、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2009年12月,學校加入中國價值教育聯盟學校。2014年4月學校成為安徽省書法示范學校。
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辦學內涵不斷提升,如今壽縣一中正昂首闊步,行進在素質教育的道路上,成為江淮大地上一顆耀眼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