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小鵝瘟依然是危害鵝群健康的頭號疫病,運用中西醫結合的辦法提高小鵝瘟病例的臨床處置效果,是現今養鵝業的迫切需要。筆者現將運用中西醫結合所治療的一例因霉菌中毒誘發的小鵝瘟疫情的體會進行闡述,供業內同行參考。
1 基本情況
尉氏縣某農場購進朗德鵝父母代鵝苗1100只,采用人工地下火道和電熱毯相結合的給溫方式,舍內溫度嚴格按照技術規程操作,35℃開溫,每日下降0.5℃,3周齡脫溫。鵝苗進場第二天全群注射小鵝瘟抗體1mL。10日齡前,一切正常,10~15日齡間,開始陸續出現稀便、白色黏性稀便、水樣稀便病例,每天早晨育雛舍有3~5只病死雛鵝,并呈上升趨勢,21~24日齡間的疫情嚴重,每日撿拾病死雛鵝均在100只左右,至接診日(25日齡)已死亡484只,直接經濟損失7.26萬余元(150元/羽)。期間,曾經按一般的細菌性腸炎投用喹諾酮類西藥,也按流感處置,均未見明顯效果,死亡數繼續上升。
2 臨床檢查
因遠程診斷,戶主僅帶6只病死鵝和1只發病但未死亡的活鵝。群體以問診為主,臨床僅檢查7只樣本鵝。
病死鵝嚴重消瘦,體重1~1.5口供之間(發病前已達2kg,未發病個體2~2.5kg)。被毛無光澤,臟污凌亂,被踩踏痕跡明顯,閉眼,嗉囊無食。腿脛干燥呈灰白色、暗灰色。1只活鵝和6只病死鵝均見肛門周圍糞便。
發病活鵝兩眼有神,反應靈敏。被毛無光澤、凌亂。體溫40.4℃。腿脛、蹼呈暗灰色。嗉囊空但有采食、飲水的欲望。眼、鼻、口周圍干凈。
3 解剖病變
剖檢病死鵝6只,均見肝腫大,有不同程度的條狀、斑塊狀淤血,整個肝臟質地柔軟,膽囊充盈,充滿膽汁。6只鵝胸腔漿膜卡他性炎癥明顯。肺臟充血鮮紅,3只有輕微的片狀出血,心臟肥大,淤血充盈,未見其他明顯異常。2只在心包膜、3只在胸腔漿膜和胸壁間,見到小米粒至綠豆大小金黃色干酪樣物。小腸空,緊縮。脾臟、胰臟、盲腸均無明顯異常。腎臟暗紅。直腸充盈,內壁充血鮮紅,3只有少量黏性脫落物。1只在腹腔漿膜壁層同小腸間見花生豆大小金黃色干酪樣物。肌胃外表無異常,剖檢時鵝黃極易剝離,且質地脆弱,均未完整剝離。真胃空。
4 診斷結論
初步診斷,疫情為飼料黃曲霉污染蓄積中毒誘發小鵝瘟疫情。發病鵝群因蓄積中毒致使抵抗力下降,群體內強壯個體采食量大,蓄積表現強烈,因而從強壯雛鵝開始出現稀便癥狀。肝中毒后膽汁分泌機能亢進是主病因。大量膽汁進入腸道破壞了腸道的微生態體系和酸堿平衡,是拉稀便的主要原因。同時,部分進入真胃膽汁刺激又導致食欲下降,引起采食量的急速下滑。體質的下降為小鵝瘟病毒的大量增殖提供了機會。前期使用了小鵝瘟抗體,在典型病變(栓子)尚未形成時,就因體弱而被踩死。所以,死亡病例雖有直腸炎癥、腸內黏膜輕微脫落的小鵝瘟癥狀,但并非群體大批致死的主因。
5 中西醫結合辯證施治及治療效果
5.1 處置方案
本群雛鵝從10日齡開始發病,21~24日齡時進入死亡高峰(說明群體體質虛弱是主要原因)。升舉正氣、恢復體質成為當務之急,所以,使用了具有強心、益氣、健脾功能的中獸藥,“改進型補中益氣散”(即:人參強心散)5g/只,等分后3d用完(沸水浸泡,自然放涼,對全群飲水或拌料)作為前3d的首選措施。其次,將肌注大劑量的頭孢喹肟,控制肺部、腸道的繼發性炎癥,作為搶救性治療措施(全群注射后,未痊愈鵝再次注射10mg/(kg.bw)頭孢喹肟)。其三,當即更換飼料。其四,于3d后在飼料中添加制霉菌素(1片/(60kg·bw》,在清除病因方面采取了”釜底抽薪“和”揚湯止沸”并舉的雙重措施。其五,在飲水中添加大劑量的電解多維,為發熱狀態下大量消耗的酶,提供合成材料。其六,更換舍內燈泡,避免局部強光,盡量避免管理因素導致的積壓踩踏。
5.2 辨證施治
在制定處置方案首先考慮的是大群體質的恢復,制霉菌素的使用要緩行。大群體質的快速提升,既是避免疫情蔓延的必要條件,也是為后期用藥奠定基礎。先期使用中獸藥的目的是強心益氣,健脾扶正,“正氣內存,邪不可干”。若直接使用制霉菌素,則有可能因體質太弱而致肝腎功能的崩潰,加劇死亡。當然要去除主病因,不過使用的是更溫和的辦法,即第三項措施:更換飼料。這種“釜底抽薪”的措施最為經濟,也無副作用,應為祛除主病因的首選措施。3d后,隨著正氣的提升,鵝群有了一定的耐受力,再往飼料中添加制霉菌素(第四項措施),加快毒素的排解,是加速恢復體質的補充措施。第五項措施,實為扶正之舉。可以看出,此處置方案的實施前提是基于對疫隋的整體認識,對蓄積中毒已經10d、群體體質虛弱的基本把握。
5.3 治療效果
用藥后鵝群病情的發展得到有效控制。死亡量迅速下降,2~7d內共死亡雛鵝101只,第8日停止死亡,第10日采食量恢復正常。
6 體會及建議
該疫情的發生過程和嚴重危害表明,小鵝瘟依然是規模養鵝的頭號疫病。采購鵝苗前首先采購小鵝瘟抗體,應當作為準備工作的頭號任務。若采購不到,應果斷推遲采購鵝苗。本群種鵝若非3d內注射小鵝瘟抗體,不僅會表現典型癥狀,隨之損失也會更大。
鵝同肉雞相比,對日糧中添加藥品反應更為敏感,肉雞飼料中的促生長、抗沙門氏菌等添加劑對肉雞或許是一種保護,但對雛鵝則是不利因素,因而建議養鵝戶育雛時,使用專門的雛鵝飼料。若采購困難,寧可自己配制飼料,也比飼喂肉雞料安全。
朗德鵝體型較大,雛鵝應按50只/群組群,并隨著日齡的增長適時分群。200~300只/群只適用于國內中小型品種,建議50~100只為單位組群。
可以說,預防黃曲霉中毒是所有鵝場都必須注意的技術問題。因為預防該病涉及到飼料采購、原料保管和飼養車間的溫濕度掌握、料槽清洗多個環節,因而應當作為僅次于小鵝瘟防控的關鍵技術予以關注(育雛舍內光照應均勻,低溫或光照不均,均可導致集堆,為高病死率的間接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