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在北京舉辦的《鐵軍魂·中華情》圖片攝影書畫展現場,本刊記者有幸遇到了八路軍老戰士、司法部原部長、國家地震局原局長鄒瑜同志,他代表主辦單位宣布了《鐵軍魂·中華情》圖片攝影書畫展隆重開幕。會后,本刊記者帶著相關話題走訪了已經95歲高齡的鄒老。
受黨教育,投身抗戰
鄒老回憶,青年時代的他,就對探索革命救亡道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5歲時考入廣東省立廉州中學高中部,高二時便參加中國共產黨的外圍團體“星星讀書會”,閱讀了革命書刊,成為讀書會的骨干,并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救亡運動,接受了共產主義的啟蒙教育。
與其他許多青年人一樣,鄒瑜也把抗戰勝利的希望寄托在延安,把民族救亡的希望寄托在共產黨??箲鸨l后,鄒瑜產生了投身抗日民族解放事業的強烈愿望。1938年初,經廣州八路軍辦事處介紹,鄒瑜和兩位同學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毅然成為一名抗日戰士。當時他還不到十八歲。
鄒老深情地說,奔向延安的道路,影響了他一生的軌跡,革命圣地延安,也成為了他人生道路上一個嶄新的起點,在延安,他成為了一名職業革命者,并莊嚴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延安精神光芒閃耀,沒有黨領導就沒有抗戰勝利
在黨組織的安排下,鄒瑜進入陜北公學學習。在這里,他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主席。他回憶說,毛主席講話時語言通俗幽默,內容豐富深刻,連伙夫馬夫都興致勃勃地趕來聽他講話。
“1938年6月,我被選入陜甘寧邊區保安處七里鋪第一期訓練班。黨的保衛情報工作一向是黨的高級機密,那期訓練班一共挑選了36名學員,都是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還有6名女學員。鄧小平的夫人卓琳也是那期的學員。訓練班的課程主要是兩門,一門是政治課,一門是業務課。政治課主要講黨的建設,業務課主要講保衛工作與情報工作。授課的人都是著名的政治家和隱蔽戰線的主要領導人,其中有陳云、李富春、潘漢年、孔原、徐特立、鄧發、劉鼎、高自立等。陳云同志講怎樣做一個共產黨員。在講到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時,他舉起拳頭對桌子重重一擊,說:‘為共產主義奮斗到底就是為共產主義奮斗到死!潘漢年同志講的是淪陷區情報工作。大家從中了解到他歷盡艱難險阻不怕犧牲的高尚情操,了解到他機敏巧妙的斗爭智慧。”鄒老談到。
1938年年底訓練班結束時,年僅18歲的鄒瑜被留在陜甘寧邊區保安處擔任文書科科長。在延安經常能聽到毛主席的報告。鄒老回憶起其中一段經歷:“1939年,毛主席在保安處小禮堂作了報告,主題是一般工作的戰略策略與特殊工作的戰略策略的關系。他說,做特殊工作的人,必須懂得一般工作的戰略策略,不懂一般工作的戰略策略就不懂一般規律,就不能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就會成為盲目的事務主義。不懂特殊工作的戰略策略,就會成為空頭政治家,不能做好本職工作。因此,一個合格的優秀的保衛工作者,必須懂得一般工作的戰略策略,同時精通特殊工作的戰略策略。”
延安精神是中國革命留下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鄒老說,當年延安的社會風貌十分積極向上,盡管那時生活很艱苦,但人們的情緒卻始終很高昂,一心追求革命。現在看來,延安精神對于當代中國的進步發展也具有非常重要指導意義。鄒老接著講到,當時的延安,為中國的抗戰和革命培養了大批的骨干,后來許多新中國的建設者和革命的接班人,也是這里培育出來的。
今年是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在此之際,鄒老有深刻感觸,他說:“當年如果沒有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斗爭,就無法取得抗戰的全面勝利,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的歷史地位是誰也無法動搖的?!?/p>
為我國普法事業盡心竭力
解放后,鄒瑜長期奮戰在我國政法戰線,這一時期,他的許多經歷為推動我國法制社會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他先后歷任汕頭市公安局長,中共潮汕地委常委、汕頭警備區副司令員、中共粵西區委副書記、廣東省公安廳第一副廳長、中共汕頭地委第一書記、湛江地委書記、廣東省委常委、國家地震局局長、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委員會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副秘書長、司法部第一副部長、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長、司法部部長兼中國政法大學校長、第七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他還是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
80年代初,立法機關雖開始了系統的立法進程,司法機關也恢復正常運轉,但是由于受“文革”的影響,加上大多數的干部和群眾不懂法,由此引發了各種違法犯罪問題。從那時候起,鄒瑜就萌生了要普及法律常識的想法。
鄒老回憶說,1984年,彭真同志提出把法律交給人民。“為了實現這一任務,我開始注意發現各地法制宣傳的好典型。經過對‘遼寧本溪鋼鐵公司的領導干部給職工上法制課’這一新鮮事物進行調查研究后,我們召開了有各省、市司法廳、局長參加的現場會?!疇幦∮梦迥曜笥业臅r間,在全體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識’就是在那一次會議上提出來的”。
隨后,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通過了《關于在公民中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決議》。接著,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了《關于向全體公民普及法律常識的五年規劃》的通知?!耙晃迤辗ㄒ巹潯庇梅尚问郊右钥隙?,這就有了權威性。
鄒老告訴記者:“中央領導同志聽法制課最早是從1986年開始的。我當時是司法部部長,是這項工作的直接推動者和參與者。那年,我給胡耀邦同志寫了一個報告說:建議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的同志帶頭聽法制課,這樣肯定對全國的普法工作是很大的推動。耀邦同志支持我這個建議,就把我的報告批給了胡啟立同志。胡啟立同志馬上就找我商量了一個計劃。我們商定先開四講,并確定了四講的內容和主講人。1986年7月3日,中央書記處在中南海懷仁堂為中央領導干部舉辦了法律知識講座第一講,即中國人民大學孫國華教授主講的《對于法的性能和作用的幾點認識》。參加聽課的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成員胡耀邦、方毅、田紀云、喬石、李鵬、胡喬木、胡啟立、姚依林、陳慕華、陳丕顯、王兆國等,以及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中央辦公廳、中央政法部門、中央宣傳部門和中共北京市委的主要負責人。第四講結束后,耀邦同志作了重要講話?!?/p>
在此之后,以憲法、刑法和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十法一條例”為主要內容的第一個普法五年規劃實施的結果相當可觀。全國7.5億普法對象中,有近7億公民參加了普法學習,接受了啟蒙式的法律常識教育。通過開展普法教育,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和依法辦事的觀念有了質的變化。
十八屆四中、五中全會,中央都強調依法治國,對于今后一段時間依法治國的重點是什么?鄒老談出自己的看法,“今后一段時間,依法治國的重點依然是領導干部要認真依法辦事,只有領導干部率先垂范,才能帶動全體公民共同遵紀守法,為依法治國創造有利環境和條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