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微博是Web2.0時代產生的新媒體技術,在分析微博及其高校教育應用現狀的基礎上,探討了教育微博的應用模式,并對教育微博系統做了詳細設計,進而分析高校教育微博應用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策略。
關鍵詞: 微博; 高校教育微博; 微博系統; 微博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5)10-30-03
Abstract: Micro-blog is a new media technology in Web2.0 era.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Micro-blog and its applic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mode of educational Micro-blog, and makes a detailed design of the Micro-blog system. And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ducational Micro-blog in universi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solving strategy.
Key words: Micro-blog; university education micro-blog; Micro-blog system; Micro-blog application
0 引言
微博是Web2.0時代產生的網絡新媒體服務,是一種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它是由埃文·威廉姆斯提出的Twitter服務演變而來,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及獲取平臺,用戶可以通過Web、WAP及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以140字左右的文字及圖片等方式更新信息,并實現即時分享[1]。微博以其簡單易用、內容短小精干、信息傳播及時、便捷等優點受到人們的青睞。隨著微博的產生、發展和廣泛應用,微博的教育應用潛力成為學者關注的焦點。
1 微博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現狀
大學生群體是伴隨著Web成長起來的一代人,他們在接受新媒體技術和應用方面的能力比較強,同時他們有著比較穩定的學習特征,加之微博的優點,在大學生中開展微博教育有著廣闊的前景。
通過查閱相關資料文獻統計,目前微博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利用微博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和微博在學科及實踐教學中的應用兩方面。
1.1 利用微博開展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學生管理的重要內容,為進一步探索運用新媒體開展青年學生思想引領的方式方法,中國共青團中央于2011年11月啟動了高校團委微博體系建設,到目前為止基本建立起了利用微博開展工作的新平臺和新模式[2]。不少學生管理工作者利用微博進行班級管理、了解學生思想動態等。也有學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進行分析后,結合微博的特點提出微博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與策略。
1.2 微博在學科及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結合具體學科探究其在學科教學中應用是微博在高校教育中的另一研究焦點,主要是利用微博的快速信息傳播、分享、組群等功能組建跨越教室內外的微博課堂,開展新型教學。通過研究發現,微博具有在正規學習和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巨大潛力,同時也可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促進混合學習[3]。
河南大學的郝兆杰構建了“C程序設計”微博教學班級,利用微博課堂輔助教學。教師利用微博發布本章節重要知識點、典型例題、作業、學習方法、意見征集等內容,反饋學生問題,以及對學生行為進行監督、管理、激勵和引導等;學生則可通過微博閱讀知識點、例題、程序、學習方法,提出問題,參與討論,提出意見或建議等[4]。
為了改善實踐教學過程中師生和生生交流匱乏的現狀和實踐課程的組織管理方式,有學者將微博應用于師范生教育見習和實習中,提出了基于微博的教育見習和實習實施流程[5]。
2 高校教育微博應用探討
教育微博主要是指應用于教育教學環境中,服務于教學及管理的微博,它的特點是提供更多服務教育教學及管理的功能,更好地支持教與學的活動[6]和教學管理。微博在高校教育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校園信息發布與共享
學校的每一個部門都可以是校園微博系統中的一個用戶,可以借助微博系統發布部門的公告、通知或其他動態。教務處可以發布各種教學文件和通知;科研設備處可以發布課題申報、立項、結題通知及學術講座等信息;就業處可以發布就業指導、就業信息及招聘會通知;學生處可以發布獎助學金評定、綜合測評等通知;團委可以發布學生活動及社團活動通知等。校園中的教師、學生則可以關注自己關心的部門和個體,從而及時地獲取校園信息。
2.2 群組及班級管理
微群源自微博,是微博群組功能的產物,其本質也是一個虛擬社交網絡[7]。它允許用戶以簡短文字隨時隨地更新自己在群里的狀態并發布信息,支持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的出版,每個成員既是微內容的創造者也是微內容的傳播者和分享者[8]。微群可以將興趣愛好相同或相近的人聚合起來共同討論相應的話題。
微博用戶可以創建興趣微群,如“教育技術微群”、“移動終端應用技術群組”等,它們以興趣標簽對信息進行分類存儲和處理,感興趣的用戶可以加入到群組中關注相關領域的信息。
利用微群還可以對班級進行管理,如發布班級通知、班級課表、綜合測評結果、貧困認定名單、班級通訊錄等。
2.3 微課堂教學與管理
微博對教學設備和環境沒有嚴格的要求,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微博組建一個跨越教室內外的課堂教學社區,構建適合課堂交流的知識分享機制,同時可以促進不同地區院校間的教學協作[9]。課前教師可通過微博發布預習內容,對下節課教學內容進行一個開拓性的指引;學生則可以把預習中遇到的問題發布到微博,與老師和同學進行探討。與此同時,教師能及時發現學生預習中的問題,上課時可對學生的疑難知識點進行重點講解。課后教師可以發布課堂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提醒學生及時復習,學生可以將學習新課的感受和疑難問題發布到微博上進行討論,教師可以參與并引導和管理學生之間的討論,在適當的時機下給學生相應的提示和具體指導。
微課堂教學模式促使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向對話式教學轉變,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使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提高學習效果,加強教學效率。
課堂作業、調課通知等信息都可以通過微博客平臺以短小精悍的文字發布出來,以便每一個添加關注的微博成員都可以馬上看到,便于課程教學管理和作業管理。
2.4 教學資源共享
教師可以將自己的教學課件、習題、模擬試題等學習資源上傳到微博或通過微博分享資源網站地址供學生訪問。微博除了能夠分享學習資源外,還支持學生上傳資源,教師對學生資源進行評價并鼓勵。
3 高校教育微博系統的設計
基于對高校教育微博的應用探討,本文設計和開發一個移動教育微博系統,為在校教職員工和學生提供一個集學習、交流和管理于一體的服務平臺,用戶能夠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通過Android客戶端登陸該平臺進行學習、工作和交流。
3.1 移動教育微博的系統網絡接入模型的設計
本系統以無線通信技術為基礎,實現多種移動設備的接入,如手機、筆記本電腦等。該系統擬采用B/S和C/S相結合的模式,支持多種設備的多種接入方式,該移動教育微博的系統網絡接入模型如圖1所示。
3.2 移動教育微博的系統框架設計
在分析移動教育微博系統的邏輯結構的基礎上,設計了適合高校應用的微博系統的功能,系統框架如圖2所示。
我們將系統的框架分為五層,分別為用戶表示層、網絡層、功能層、應用層和數據層,同時將系統的用戶角色按權限設置為系統管理員、學生和教師三類。
⑴ 用戶表示層
表示層是用戶應用界面的呈現,系統總體的功能應用是按用戶角色劃分的,所以表示層的PC端是供系統管理員維護和管理系統使用的;學生和教師如果想利用我們的微博系統,需要Android手機及其下載并安裝我們所開發的移動教育微博系統軟件才可使用。
⑵ 網絡層
結合圖1和圖2可以看出,系統的網絡接入方式包括LAN、WLAN、GPRS、GSM、3G和CDMA,LAN,是系統管理員接入系統的網絡支持模式,WLAN(僅限校園內的無線接入點)、GPRS、GSM、3G和CDMA是教師和學生接入系統的網絡支持模式。
⑶ 功能層
在系統設計時將用戶角色分為系統管理員、教師和學生。每種用戶所有擁有的權限與功能如表1所示。
系統管理員具有用戶管理、資源管理和系統維護的權限。用戶管理主要包括對用戶身份的驗證、授權及信息修改等。資源管理主要包括教學資源的上傳、審核、整理及學生過期作業的刪除和整理等。系統維護包括系統的升級、功能擴展及系統安全維護等。系統管理員除具有上述權限外,還具有學生和教師用戶所擁有的權限。
教師除具有審核學生微博內容、發布通知、作業管理、群組管理權限外,還具有學生用戶所擁有的權限,如教師也可發布微博,將自己的教學心得、體會和教案發布到個人微博上。
學生用戶除具有發布、瀏覽、回復微博、好友管理外,還有查看作業、討論和上傳作業等權限。
⑷ 數據層
數據層是整個系統的后臺支持,主要是通過數據庫管理整個系統的數據,系統所需的數據庫主要包括用戶數據庫、微博信息庫和資源庫,根據需要每個數據庫中有多張表。
4 高校教育微博應用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4.1 無手機課堂與教育微博應用的沖突
學生在校一般用手機上網,學生通過微博參與教學也以手機為主,這無疑與我們提倡的“無手機課堂”發生沖突。一些學生會在課堂上刷微博,查看課程相關信息。
4.2 教師的引導作用有待進一步提高,微博的討論和評價還需提高深度
微博的教育應用促進了教育信息化,教師可以利用微博將課堂上需要講授的內容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提前預習,學生各自查找資料,然后將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或資源鏈接發布,并在微博上進行深入地交流和討論。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的討論,使之不偏離學習要點,維持微博教學秩序。同時鼓勵學生參與到微博活動中,使學生在課下“刷”微博進行知識的學習,課上認真聽講,進行知識的深化,這樣就可避免上面提及的沖突。教師要及時回答學生的問題,一旦學生提出的問題,老師沒有回答,學生的積極性就受挫,會嚴重影響微博的教學效果[10]。因此,教師對每一個學生的問題都應認真予以回答并轉發,確保每一個學生都能看到。
4.3 完善教育微博應用評價體系
利用微博進行教學后,學生的學習效果該如何評估,目前還沒有形成基于微博的科學的評價方法。筆者認為,在課程考核中應適當增加微博應用的考核內容,了解微博內容、學生參與微博教學的頻次、發表評論數、交流互動程序等并分析其效果。
5 結束語
本文主要探討了高校教育微博的應用模式,并對高校教育微博系統進行了詳細的設計,但是開展微博的實際教學應用的研究相對較少,這也是我們今后的研究方向,進一步深化將新媒體應用與教學中,提高或改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袁磊,張哲.我國微博教育應用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4:48-53
[2] http://www.ccyl.org.cn/bulletin/xxb_xxgz/201204/t20120427_564146.htm
[3] 關中客.微博與學習[J].遠程教育雜志,2011,(1):112.
[4] 郝兆杰.微博在“C程序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1.1:101-109
[5] 高山.微博在師范生實踐教學中的應用—以華東師范大學08級教育信息技術學系師范生為例[D].華東師范大學,2012.
[6] 王萍.教育微博系統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1.8:21-27
[7] 肖升,何珍珍,李勇帆.微群及其在微學習中的應用[J].電化教育研究,2013.6:28-33
[8] 張豪鋒,楊緒輝.微群網絡學習共同體的實踐探索[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3,(1):95-100.
[9] Yong Zuo, Chao Li, Xing Minhong, Li Zengxue.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s of MicroBlog in Education[A].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ical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CECE)[C],2011:4919-4922
[10] 姚屏,李玉忠,王曉軍.微博教學特征及教學模式研究[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13.7: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