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城鄉一體化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對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的內涵進行了剖析;從信息化基礎設施不完善、專業人才缺乏、信息資源建設落后三個方面分析了中國農村信息化服務的現狀;從基礎建設、相關服務機構建設和服務運作模式三個方面闡述了構建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的過程;從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實現多渠道投入等四個方面提出了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推動策略。
關鍵詞:農村信息化;城鄉一體化;服務體系
中圖分類號:S126;F326.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5)05-1265-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5.058
Abstract: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w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e meaning of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was discussed. The situation of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was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imperfect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lack of professional personnel and backward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including infrastructure, service organization and operation mode was disscussed. Four advices on the rural information service system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rural informati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service system
為了推動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實現城市、農村的協調發展,就必須落實城鄉一體化發展,以城帶鄉來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形成城市、農村優勢互補以及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的構建對于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夠調整經濟結構,還可以提高農村地區的市場競爭力,走現代農業發展的道路,以科技帶動農業發展,以信息技術推動農村建設,從而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實現城鄉協調發展。
1 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的內涵
為了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就必須加大力度構建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農村信息化服務對于現代農業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能夠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可以提高農業的市場競爭力,增加農業收入,對于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和良性互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1 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的定義
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是農村信息化的主要內容。農村信息化是社會生產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農業信息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也是將通信技術、微電子技術等運用到農業生產中的過程,同時對于農村文化教育活動、公共服務建設等方面的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1]。農村信息化過程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提高農村社會管理能力,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
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涉及的領域是多方面的,它一方面是對科學技術、農業生產、環保建設、林業水利工程等多個行業的綜合發展,另一方面是對省、地、縣、鄉鎮等區域行政層次的緊密聯系。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主要是運用計算機、多媒體等現代技術,對農村的自然資源、市場情況和各類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和分類,并通過有形和無形信息服務兩種方式對有效信息進行加工和傳遞,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推動現代農業的進程,實現城鄉一體化的目標[2]。
1.2 農村信息化服務的相關理論
農村信息化服務包括主體、內容和手段三個方面(圖1)。農村信息化服務的主體包括多個方面,其中包括國家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企業等;農村信息化服務的內容也涉及多方面的信息,包括科技、管理、市場等;農村信息化服務的手段則包括服務體系、服務形式、組織管理等四個方面,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的構建需要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堅持統籌規劃,充分借助城鄉一體化建設的機遇實現整體推進。
1.3 城鄉一體化
城鄉一體化是城鎮發展的一個嶄新的階段,是城市與農村地區資源、技術、資本進行融合的一個過程,以期逐步實現城市與農村經濟、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協調發展。
要實現城鄉一體化發展,就需要將城市與農村作為一個整體來進行統籌規劃,逐漸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發展的弊端,使得城市和農村能夠在社會事業、政策措施和市場等方面互惠互利,使得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享有同等的生活和教育資源,使得城市和農村的經濟和社會都能夠全面、協調地發展。
2 中國農村信息化的發展現狀
相比西方發達國家,中國的農村信息化服務起步較晚,尚未達到成熟的水平。目前,技術的匱乏、人才的缺失、資金的不足等多方面問題阻礙了我國農村地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2.1 信息化基礎設施不完善
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是構成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是農村居民用來獲取信息、實現信息共享的工具和手段,一方面是政府建設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如目前大力推行的“村村通”工程,另一方面是農村居民的應用設備,如電話、電腦、電視等。
首先,“村村通”工程中的有線電視網、電話網、互聯網等對于我國農村地區的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對于農村地區而言,農村廣播和有線電視是農民獲取資源信息的主要方式。由表1可以看出,目前中國很多省市沒有實現農村廣播電視的全面覆蓋,重慶農村無線廣播覆蓋率有78.79%,而貴州農村無線廣播覆蓋率只有58.13%,無線電視覆蓋率也只有43.31%。為了完善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就必須加強“村村通”工程的建設。
再者,農村地區居民擁有的應用設備也是農村信息化發展的一個評價指標,由表2可以看出,中國農村地區電視、電話普及率較高,但是電腦的普及還需要進一步提高,例如貴州、青海、西藏、海南農村家庭每百戶電腦擁有量不足10臺。
2.2 信息化專業人才匱乏
信息化專業人才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農村信息化的專業人才,另一方面是能夠獲取和利用信息的農村居民。目前我國農村的信息化專門人才較為匱乏,無法及時有效地對信息化資源和設備進行維護和更新。我國東部農村地區的相關技術人員主要是科技示范戶、村組干部、種養大戶等信息員,而西部農村地區的專業人才和高素質居民都非常匱乏。農村地區教育水平較低,人才培養機制不夠完善,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較為稀缺。如表3所示,中國農村地區學校數量較少,師資力量不夠強大,農村居民受教育水平不高,這不利于信息化專業人才的培養。
2.3 信息資源建設較為落后
目前,我國農村地區的網站缺乏高質量的信息資源,且所提供的農業資源較為單一,不具有實用性。從內容上來看,許多農村地區的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無法為農業生產提供必要的指導,也不能直觀地為農民的生產決策提供必要的信息。同時,農業信息化的規范性較差,健全的指標體系還沒有形成,對于信息的采集和處理還不夠科學,信息的準確性和權威性得不到保證。
3 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的構建
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的構建不僅需要加大對門戶網站、信息交流平臺等多種基本信息化建設的力度,還需要政府、運營商、銷售商等多方面提供必要的資金和技術支持。這是一個復雜的過程,也是一個獲益頗豐的項目,是城鄉一體化對農村生活、生產、娛樂、教育等方面提出的要求,也是城市、農村協調發展的必然趨勢[5]。
3.1 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基礎建設
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主要是由門戶網站、信息化服務平臺、智能電話視(音)頻系統、惠農短信平臺、專家系統、基層農業信息服務站點和科教電視欄目系統。
3.1.1 信息化服務平臺 城鄉一體化的發展對農村信息化服務系統所涉及的領域是多方面的,農村信息化服務平臺必須針對農村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經濟發展、科學技術發展、教育等內容來進行搭建,為農村居民提供必要的服務。農村居民登錄各個地區的信息化服務平臺之后,可以在線上直接進行操作,所享受的服務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信息化服務平臺能夠為農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其次,它還為農業生產、資源供應等多個生產環節進行信息整合;其三,它可以通過電子政務連通各級政府的政務工作,實現網絡辦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其四,通過電子商務平臺的搭建,為農產品的生產、運輸、銷售等環節提供便利,形成網絡電子商城;其五,現代農業的發展必須充分運用高新技術,了解前沿科技,信息化服務平臺能夠為農民提供專業的教育培訓和科技視頻,能夠使農民足不出戶學習最新科技。
3.1.2 智能電話視(音)頻系統 要構建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就必須引入智能化的科技,智能電話語音系統和視頻系統能夠對語音、視頻信息進行有效整合,為農村居民生活、生產提供智能服務。例如,智能視頻系統在建立視頻專區的基礎上,搭建門戶網站傳播相關的視頻信息,使得農村居民可以通過信息服務平臺來實現視頻共享;智能電話語音系統則以電話為媒介,農村居民通過撥打電話獲取信息資源[6]。
3.1.3 專家系統 城鄉一體化要求農村、城市互惠互利,共同發展,這就需要在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構建的過程中不斷地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專業知識,同時配備足夠的專業人才隊伍[7]。專家系統的建設是信息化服務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為了實現信息的有效傳播,就需要建立專家系統,通過在線咨詢、專家指導、知識培訓等方式來對農戶的農業生產、生活進行專業的引導,并通過線上線下咨詢的方式來實現專家與農戶之間的科技交流。
3.1.4 基層農業信息服務站點 信息的收集和傳播是具有層次的,上級管理站點要獲取農村地區的最新信息,就必要建立逐層傳遞的服務站點。其中,在農村基層建立信息服務的站點,能夠最有效最及時地對農村地區的信息進行收集和整合,并通過站點與站點之間的連接傳遞到上級管理站點處,最后通過上級管理站點對信息進行篩選和重新整合來形成有效的信息資源。
3.2 相關服務機構建設
相關服務機構不僅涉及與政府相關的部門,還包括能夠提供技術支持的各類運營商和銷售,也包括能夠提供科學研究的相關服務機構。
3.2.1 政府相關部門 為了構建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首當其沖就是必須獲得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一方面,政府能夠出臺一系列的政策和條例來保障信息化服務體系的有序建設,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另一方面,要實現農村信息化,就必須有充足的資金,政府部門的資金投入對于農村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同時,政府部門還可以通過人才輸出、人才培養、站點建設等多種方式對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提供必要的支持。
3.2.2 運營商和銷售商 要實現信息化服務,就必須實現全面的通信覆蓋,相關的運營商需要對數據網絡、互聯網信息資源進行高度整合,搭建電子商務平臺、信息化服務平臺來為農戶提供必要的便利,使他們能夠在平臺上快速便捷地獲取所需的農業知識信息。
同時,為了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服務商也需要在政府部門的統一管理下,改善農村地區的醫療、教育、娛樂、衛生水平,從而豐富信息化服務平臺的功能,使得農村居民能夠享有全面的、高水平的服務。
3.2.3 支持服務機構 信息化服務體系的構建,需要先進的科學技術來提供支持,服務機構一方面可以提供相關的網絡技術、信息處理技術,對應用安全平臺、決策支持平臺等平臺構建進行指導;另一方面包括農業院校、科研單位等服務機構,還可以通過科學研究來促進農業信息技術的進步,為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可靠的科學發展思路。
3.3 服務運作模式建設
要構建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就必須根據省、市、縣、鄉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建立起多層次的服務運作模式。按照省級、市級、縣級、鄉級的行政劃分來建立整體的服務體系,然后通過基層信息化服務站點、中級信息服務中心和高級信息服務平臺來對信息資源進行高度整合,以減少資源浪費和信息分散。
信息化服務平臺主要是根據各個省的不同特點進行資源整合,以信息服務平臺搭建為核心來建立的服務體系。信息資源經過基層信息化站點的實時收集和整理上傳到上級信息化站點,然后通過網絡技術、通信技術等對資源進行整合,最后在服務平臺上進行共享。農民可以根據自身所需在服務平臺上獲取相關信息,通過服務熱線、網絡查詢、專家在線指導等方式來解答疑問,更為快捷便利[8]。
綜合服務平臺則是具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它貫穿于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的每一個層級,能夠為農村居民的生活、農業生產、經濟發展、教育科技提供資源共享,滿足農民的各種需求。
4 中國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策略研究
為了建設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搭建綜合服務平臺,為農村居民的生活、農業生產等各方面提供便利,也為了推動中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城鄉一體化建設,需要采取多方策略對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進行優化。
4.1 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的建設需要以完善的、多功能的基礎設施為依托,因此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是推動中國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基礎和必然要求。
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三個方面。第一,要加大力度建設農村地區的信息公共網絡平臺,同時依托先進科學技術進行重要的信息軟件開發以及信息資源建設,以實現以綜合服務平臺為中心、以農業信息資源為媒介、以網絡和軟件技術為手段的信息化服務體系。第二,要建立起有層級的信息服務站點和平臺,實現農村基層到上層管理之間的有效連通,并大力推行“村村通”工程建設,提高電信服務質量,普及網絡資源共享知識。第三,為了實現城鄉一體化,建設農村地區信息化專業人才隊伍,還需要加大對教育、科學技術等方面基礎設施的建設,以為其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
4.2 實現多渠道投入模式
只有擁有了強大的資金支持、政策支持和先進的科學技術,中國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構建工作才能得以正常開展,因此,為了獲取足夠的資金,學習最前沿的技術,就必須開發多渠道的投入方式,實現以政府為主導,以企業、金融機構、科研院校為主體的投入模式。
一方面,政府應該重點支持農業信息化建設,通過創新機制、出臺政策等方式來調動農村居民學習信息化技術的積極性;同時,政府還需要對企業、協會、金融機構、科研機構提供必要的引導,充分協調各方投入力量,更好地實現信息化服務[9]。
另一方面,外資企業、金融機構等多方社會力量的投入,也可以為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的建設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提高信息服務的效率。他們可以共享內部信息,并通過外部交流的方式來實現信息化服務。一些服務商、運營商也可以通過加盟來提供資金支持和技術支持。
4.3 培養信息化專業人才
專業人才是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它不僅是農村地區發展信息化服務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促進農村地區經濟發展和實現城鄉一體化的重要力量。要培養信息化專業人才隊伍,一方面可以依托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開展培訓班和遠程教育,幫助農村居民學習信息化服務技術和相關科學技術,從而提高其專業技能和知識素養;另一方面,可以為縣、鄉、村配備專門信息化指導人員,或者開展專家下鄉指導等類似活動,為培養基層農村信息化人員進行引導和交流,從而為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構建儲備一批專業的信息員和技術人才。同時,還需要通過互聯網實現跨區域、多渠道的知識傳播和技能學習,從而全面提高農村居民的綜合素質。
4.4 完善農村信息化標準及制度
農村信息化標準和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不僅能夠規范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的構建,還能夠促進農村地區農業生產、服務、銷售的發展。要完善相關的標準和制度,首當其沖就是要發揮媒體的效用,對信息資源進行充分的整合,實現共享交流機制的統一。只有制定詳細的標準,農業信息系統的構建和公共數據的共享才能真正實現,農村居民所獲取的農業信息才真正準確、及時[9]。
同時,農村信息化標準和制度的完善需要根據不同省、市、縣的實際情況來制定。例如我國西部地區農村發展較東部滯后,無論是信息資源的質量、人才隊伍的質量,還是信息化設施的普及和覆蓋都呈現出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現象。因此,不斷完善農村信息化標準,需要切實考慮不同地區的狀況,充分解決信息化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的各種問題。
5 結語
城鄉一體化為農村地區的發展提出了一個要求,同時也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機遇,對農村地區經濟發展、農業現代化建設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農村信息化服務無疑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對于農村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建設農村信息化服務體系,就必須充分認識農村地區的發展現狀,集思廣益構建新型的、多元化的信息化服務體系,并通過政府、企業、運營商等多方互助來實現農村地區的信息化,從而大力推動農村地區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梅方權.我國農村信息化的發展戰略和發展模式的選擇[J].中國農村科技,2007(12):6-10.
[2] 王 蕙,汪衛霞,張武強.我國農業信息化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08(11):8-11.
[3] 李道亮.中國農村信息化發展報告(2010)[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中國農村統計年鑒(2013) [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3.
[5] 劉 婷,白 羽,祁 曉.淺談農業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及措施[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2(24):80-83.
[6] 曾碩勛.農村信息化服務模式研究——以甘肅省為例[J].甘肅科技,2010(9): 1-4.
[7] 韋東方,游 專.我國農村信息化綜合信息服務點的內涵與體系結構研究[J].商場現代化,2009(1):378-379.
[8] 龍從霞.邊遠山區農村信息化發展的思考[J].農機化研究,2009(1):231-233.
[9] 李 梅.首都農村信息化需求分析及發展對策[J].農業網絡信息,2009(1):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