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不是說我不上學了去擺地攤之類的,實際上是培養一個創業意識。現在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很弱,依夢也是這樣,各種經驗都很欠缺。創業意識很重要,這樣如果我去一個公司,我不會以一個單純的打工者心態去對待我的工作,而是更多地以一個合伙人或者未來企業家的心態。”
1991年出生的劉宇輝就讀于中國海洋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在劉宇輝眼里,自己是一個有能力的文藝青年、完美主義的處女座、喜歡說服別人跟他一起折騰的大忽悠。但在眾多海大學子眼中,他是學校各大晚會上那個氣度不凡的主持人,更是海大人自己的校園攝影工作室——依夢的創始人。從2013年至今,劉宇輝帶領著依夢走過了風風雨雨,成為了海大人公認的學校第一攝影品牌,依夢圓了他的創業夢,然而依夢僅僅是個開始。
為海大人編織一個夢
2013年7月,因為一個國創項目,劉宇輝開始有了做依夢的想法。“一開始想做婚禮美學和商業攝影,后來發現市場的細分領域越來越細了,我們只有越做專才越能夠突出,力量集中在一個針尖才能頂破天。所以最終決定依夢還是主要做校園寫真,不做大范圍的商業攝影。”
依夢創辦的初衷是豐富校園文化。在劉宇輝看來,山東這個地方跟上海、北京、杭州等地比起來缺少點時尚元素,有一定的滯后性。依夢為海大人編織了一個夢,最主要的品牌競爭力在于海大的校園文化。劉宇輝希望不管是新老海大人,看到“依夢”這兩個字以及它青春唯美的粉色時,就自然地聯想到自己在海大的青春歲月。
在構想依夢的初期,沒有資金沒有場地,連目標也不明確。劉宇輝就這么帶著滿腦子的疑慮迎來了2013屆海大人的畢業季。“大家覺得拍畢業照的人會很多,所以我們就買了些服裝,帶著單反,給同學們拍。然后又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入駐了孵化基地,買了自己的影棚、電腦這些硬件的東西。團隊方面,我當時一下子招募了十幾個志同道合的成員。有了硬件有了團隊,就相結合同步發展了。”
然而,依夢在初期面臨著各種困難,除了技術問題,資金的缺乏對于劉宇輝來說也是個問題。“其實前前后后我也不清楚自己為這個投了多少錢,我自己做主持,可能這場主持掙了2000塊錢,買不起一臺電腦那先買一個CPU,再過一陣子買個顯示器,再過一陣子買兩件拍攝的衣服什么的。”也是因為資金、管理等方面都有難度,劉宇輝堅持“從做大到做小,再從做小到做大”的依夢發展模式。“依夢在剛開始做大的時候,是一種社團式的,我們把人都聚集起來,打依夢的名氣。有30個人在依夢干的話,那他們周圍的人都會知道依夢。我們致力在2015年打造海大第一攝影品牌,其實我認為依夢已經做到這個程度了。做大了之后發現成員一多就亂,各方面的問題也都出來了,所以我們在一點點做小,只有精英才能留在依夢。現在我們的培訓強度也很高,另外淘汰率也很高,招來一批人就會淘汰一批人。把所有東西都標準化好了,都做好了再做大。到時候依夢還會走一個集團產業化的發展道路,計劃在2020年打造全國第一高校攝影品牌,也會有一次增資擴股,會有股份。現在各行各業其實都在講這個,所以依夢也是在順應時代潮流,以后會盤個股價,看看到底值多少錢。我也會讓出一部分股份給大家來融資。”
目前,依夢主要做的是精拍海大最美證件照、校園寫真和校園婚紗攝影。依夢旗下有三個品牌,依夢攝影工作室是其中最核心的一個實體品牌。另外兩個一個叫名拍匯,是一個O2O形式的網絡運營平臺,也是一個線上交流,線下拍攝體驗的一個平臺。第三個品牌叫依夢婚禮美學館,做校園婚禮、婚禮策劃、婚禮設計、婚禮跟拍、婚禮微電影等項目。此外,劉宇輝正和他的團隊合力建立一種“三支點六維度”的依夢運作模式。“第一個支點,致力于打造藝術的標準化價值。我們認為藝術也是有科學道理的,所以我們就認為它可以被復制。這個標準化不是說抹殺了創造性,比如說姑娘都喜歡在藍天白云的操場上拍,我們就會固定服裝、造型、人像美姿、后期修片和后期排版。可能我們會拍出10張固定化的很漂亮的照片,可能有一天攝影師拍出了第11張,覺得這樣拍也很漂亮,那我們就會把這第11張加入到我們的標準化體系中去。我們的標準化是在不斷融入新內容的,這其實是一個標準化和創新的過渡階段。第二個支點是團隊的橫縱向雙向復制。第三個支點是集團多元化的產業發展。這三個支點下面又配合著產品標準化、藝術創新性、縱向梯隊培養、橫向團隊復制、多元化藝術產業鏈、全球高校擴張這六個維度,可以說是支撐著依夢在未來5年內繼續走的力量。”
依夢團隊一直都是劉宇輝的驕傲,團隊中全職5人,兼職34人。團隊成員分兩個部分,一個叫Dreamy,另一個叫Dreamy Future,Dreamy是核心部分,成員可以參加利潤分紅。而Dreamy Future相當于一個社團,屬于發展聯盟。“我們現在利潤最大化的其實是技術人員,我一直在講‘錢散人聚’,錢分給大家。我們接一單生意,攝影師、造型師、設計師掙得很多,而公司其實掙得很少。這樣的目的是在山東地區擴大市場化,鼓勵大家多拍,鼓勵大家多掙錢,然后希望有更多的人來認同依夢。對于這5個全職來說,現在有3個即將畢業了,所以在依夢更多的是個情懷。現在從一個小攝影工作室來講,養活2個全職人員來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這是我們非常驕傲的事情,就是我們還沒有邁出大學面臨就業的時候就已經解決了工作崗位的問題了。”
在高校攝影寫真這個領域,依夢是領跑者。“我個人也很奇怪為什么別的高校沒有這樣的寫真工作室,我有同學在清華,在武大,我問他們你們學校最有名的攝影工作室是哪個,他們都說沒有。所以我認為這就是一個突破口、一個空白。現在我們最重要的就是趕在時間前面,如果等到大家都覺得校園攝影工作室是一個市場的話,那可能就沒有依夢什么事了。如果我們想要打造全國高校第一攝影品牌,肯定是越快越好。”
圓自己一個夢
劉宇輝在剛進大學的時候加入了5個社團:校學生會、院學生會、觀海聽濤、海之子、大學生藝術團。“大一來的時候理想很大,覺得自己一身能力,哪兒都得發揮一下。”依夢圓了劉宇輝的創業夢,也讓他把自己的愛好、自己的能力轉化成了自己的事業。
“其實很感謝現在國家大的環境和背景,很寬容,不管我們做什么,老師、學校都很支持,社會的資源也在給予我們一定的支持,給我們了一個好的環境,多種有利于我們發展的平臺都在搭建,學校還會給我們一些資金上的支持。”
對于目前國家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劉宇輝認為是好的,然而對于“創業”這個概念,他有著自己的思考。“對于學生來說,創業不是說我不上學了去擺地攤之類的,實際上是培養一個創業意識。現在的大學生創業能力很弱,依夢也是這樣,各種經驗都很欠缺。創業意識很重要,這樣如果我去一個公司,我不會以一個單純的打工者心態去對待我的工作,而是更多地以一個合伙人或者未來企業家的心態。這也是順應大的環境,之所以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因為中國已經發展到這個程度了,就相當于美國上個世紀50年代硅谷誕生的時代,這需要我們這代人有這樣的使命感。創業方面我認為,找不到工作的人別創業,擺地攤和創造一個社會上公認的有價值的企業是不一樣的。”
依夢圓了劉宇輝的創業夢,然而依夢僅僅是個開始。剛進大學的時候,因為學的是土木工程專業,劉宇輝的職業規劃就是做房地產、土木這一行。即將畢業,劉宇輝如愿以償進入了一家北京的房地產公司,依夢的工作過幾天馬上就要交接了。“其實這樣做也是為了依夢,因為我覺得我先從事制造產業會掙的錢比較多,這是實話,可能在其他公司掙了錢,就投資給依夢,以后在北京我一定會開個依夢的。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實現集團多元化產業發展的一個靠譜方式,我未來在北京開,還有別的依夢老成員在青島開,在上海開,在濟南開。不管未來我做什么,反正依夢肯定是撇不開的,因為這是親姑娘。但做依夢的這段經歷會讓我更加堅定以后創業的理想,可能在自己三四十歲的時候,不一定是哪一行,但攝影工作室我以后一定會開一個,就像我以后有錢了一定會開一個自己的咖啡館一樣,算是一種情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