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國夢”,作為形而上的概念需要具體化。高校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之一,學生黨員是學生中的先進分子,是我們黨寶貴的人才資源。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重擔離不開學生黨員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學生黨員要在學習中找尋圓夢的新途徑,實踐中探索圓夢的新方式,創新中探尋圓夢的新思路。
關鍵詞:中國夢;學生黨員;信仰
中圖分類號:D267.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5)06-0094-02
習近平同志提出的“中國夢”,層次高,具有宏觀性特點,又具有偉大的戰略和現實意義。中國夢的核心是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可見,中國夢作為形而上的概念,需要具體化。高校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之一。學生黨員是學生中的先進分子,是我們黨寶貴的人才資源。實現中國夢的偉大歷史重任離不開學生黨員發揮作用。我們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為信仰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黨員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是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取得成功的基礎。要實現中國夢離不開每個學生黨員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一、學習中找尋圓夢的新途徑
當代中國社會正處在向現代化轉型的過程中,社會經濟成分、利益關系、分配方式等日益多樣化,大學生的思想更加活躍。就其政治狀況而言,他們的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但我們也發現有相當一部分人身上存在諸多問題:信仰迷茫、理想庸俗、組織觀念淡漠等。部分學生黨員在入黨前后的表現差異迥然,在學生中造成不良影響。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發揮有限,甚至個別學生黨員沒有最起碼的生活目標,在高校師生中起到一定的負面作用,損害了黨的威信和形象。究其原因,社會精神層面尤其是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缺失是其中重要因素之一。信仰的缺失必然導致人在一定程度上沒有精神寄托,沒有夢想。
我們黨是在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中誕生的。重視學習、善于學習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學生黨員必須用馬列主義來武裝頭腦,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一方面,要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另一方面,學生黨員要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用發展的馬克思主義來武裝自己。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就是我們黨的奮斗史、經驗史。學習黨史可以更加清楚地認識中國共產黨,理解馬克思主義,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只有不斷學習才能加快中國夢的實現進程。這種學習,需要學生黨員在學習、實踐中逐步培養、提高。同時,黨員在這一過程中也要加強責任意識的培養,自覺地把個人的成長和國家的發展聯系在一起。正如習近平所言:“全國廣大青少年要志存高遠,增長知識,錘煉意志,讓青春在時代進步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只有將思想政治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協調發展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成為全面發展的國家建設者和黨的接班人,才能在實現中國夢這一宏偉目標中留下自己的足跡。
二、實踐中探索圓夢的新方式
毋庸置疑,信仰是一種精神力量,只有在被實踐的時候才能體現出價值。任何脫離實踐的行為,都不可能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學生黨員要在不斷的實踐中強化馬克思主義信仰。當今中國,無論經濟如何繁榮,社會如何發展,如果放棄了對崇高的理想、信仰的追求,心氣浮躁、不思進取、欲壑難填,社會的穩定和諧、協調發展將難以為繼。近年來,盡管申請入黨的人數呈現上升的趨勢,但同時,申請入黨的動機也呈現多元化。這其中,一部分學生將入黨作為自身的一種政治投資,為了實現個人利益的最大化而入黨。同時,隨著經濟全球化迅猛發展,西方社會的各種思潮和本土的新思潮紛紛在高校聚集,我們黨的執政生態必然發生巨大變化,高校黨建工作隨之面臨著諸多問題和考驗。此外,我國目前還面臨著一些新問題的挑戰,比如目前存在著畢業生就業壓力巨大問題,比較顯著的就是出現“拼爹”現象。這類事件的出現和傳播,折射出長期以來的社會不公平的現狀。習近平適時提出的中國夢理想,正是對時代命題的深刻解讀。
空談誤國,實干興邦。中國夢的實現,不能靠紙上談兵,空談只會誤國誤民。只有在實踐中才能更好地發現問題,同時彌補專業學習與實踐脫節的缺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才能實現中國夢這一偉大目標。高校黨組織要定期組織學生黨員進行黨史知識宣傳活動,在實踐的過程中,會提高學生黨員的知識積累和溝通、交流能力,為實現中國夢這一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頂層設計頻繁見報端,已經成為共識,國家建設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需要頂層設計。而在馬克思主義信仰建構的過程中,更是需要頂層設計。但在頂層設計的過程中,還必須考慮到底層的呼喚,否則就是閉門造車。學生黨員立足于實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不僅是共產黨員的政治立場和要求,也是黨員的價值追求。學生黨員在實踐過程中,深化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的認識,體會信仰的真諦,最終實現信仰的內在要求。實現中國夢,必須要腳踏實地,立足現實,扎扎實實做事。學生黨員要將實現中國夢這一宏偉目標付諸于實踐之中。
三、創新中探尋圓夢的新思路
夢想,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來講很重要,對于每一個人來講也很重要,夢想是一種追求,一種價值取向。有了崇高的信仰與追求,就會產生源源不斷的動力。中國夢理念的提出,意在國內提倡一種主流、健康和積極進取的社會意識,引導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促進國內和諧社會的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曾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面向未來的事業,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繼續奮斗。”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是國家戰略,同時也是學生黨員的歷史責任。學生黨員要爭當優秀的創新人才,成為國家民族振興、富強的中堅力量,為實現中國夢添磚加瓦。生活的理想是為了理想的生活。學生黨員是促進我國經濟騰飛、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實現中國夢的道路可能艱難崎嶇,但學生黨員要有敢于承擔的勇氣,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留下自己青春的足跡。
值得注意的是,在探尋圓夢的新思路過程中,要突出人文關懷,增強信仰的有效性。馬克思認為,利益是人類生活必不可少的。因此,要讓人接受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的信仰,必然是因為這種信仰能滿足自身的需要。同時,信仰作為一種精神力量,需要考慮言行一致的問題。目前政治意識領域存在言行不一致,理論與實踐相脫節的現象。必須杜絕這些問題,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建構才有可信性,才有實踐的價值。因此,我們一方面,在政治上要保障學生黨員基本政治權利,激發其使命感和責任感;另一方面,要開展爭先創優活動,增強黨員的政治榮譽感。我們在大連市做了一定范圍內的調查,調查反映,當前學生黨員主要的困擾是就業及個人發展等實際問題。因此,高校在開展信仰教育時,需要更多地投入人文關懷,將解決實際問題與思想問題相結合。既要從精神層面營造良好的氛圍,又要努力為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為其創造一個和諧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總之,高校的思政人員要加強對學生黨員的服務工作,了解學生黨員的思想動向,建立學生黨員服務工作點。增強對黨員的現實關懷,使其在切身感受中體驗信仰馬克思主義所帶來的政治崇高感和身份歸屬感,從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要把黨的活動與教書育人融為一體,實現黨建工作與教學科研、人才培養的有效銜接和良性互動。充分發揮教師對學生黨員在健康成長成才中的引領作用,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從而推動高校黨建系統的健康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列寧.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的建設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N].人民日報,2012-11-09.
[5]習近平.為培養高質量大學生提供堅強的思想、政治和組織保證[J].共產黨員,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