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陽市榕祥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廣東 揭陽 522000)
摘 要:聚乙烯醇在生物活性高分子研究中的作用日趨重要,把聚乙烯醇應用于生活污水處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水資源利用率。本文就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技術載體制備、改性及其在生活污水中的應用分析。
關鍵詞:聚乙烯醇;固化微生物;生活污水
0 概述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嚴重的生水污水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對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探討新型高效的廢水處理工藝成為可持續發展的現實需要。聚乙烯醇被認為是酶及微生物的有效固定載體,這一載體具有無毒、價格低廉、抗微生物分解和較高的機械性強度等優點而備受歡迎。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處理生活污水需要制備良好的聚乙烯醇作為載體,進而實現生活污水的預期處理效果。
1 PVA載體制備原理及方法
水溶性PVA材料改性及制備PVA的載體是通過交聯法獲取的,根據交聯方法的不同,可以將PVA載體的制備方法分為物理交聯、化學交聯、輻射交聯三種方法。其中,輻射交聯法在交聯過程中容易產生殺菌和誘變作用,對于微生物載體的制備不利。因此,實際運用中較少應用輻射交聯,一般會運用物理交聯和化學交聯方式制備PVA載體。
(1)物理交聯。PVA物理交聯的方法是冷凍解凍法,這一方法獲取的PVA載體具有開孔率高、含水率大等優勢。物理交聯法凝膠成型是利用PVA鏈間的分子間氫鍵和分子內氫鍵、微晶區以及大分子鏈間的纏結,最終形成了三維網絡,增強PVA溶液與微生物的融合性。對于冷凍解凍法的應用,主要是將聚乙烯醇溶液放置在-20℃~-80℃低溫和室溫下反復進行冷凍——解凍,促使聚乙烯醇材料內部形成微晶區作為物理交聯點。物理交聯法對微生物活性影響不大,不需要采用化學交聯試劑,但通過物理交聯法所取得的PVA制備載體具有較大的水溶性,但穩定性不好。
(2)化學交聯。化學交聯法比PVA物理交聯法更為有效,能夠使材料的機械性強度高,彈性好,使命也更長,這對于提高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應用性有很大作用。其原理是由PVA的烴基與多官能團物質反應而形成交聯結構的過程。化學交聯法制備PVA載體中最常使用的是PVA-硼酸法,這種方法的原理是PVA與硼酸發生反應生成單二醇型鍵,生成單二醇型鍵之后通過共價交聯形成多孔凝膠并將微生物細胞包埋在凝膠網格中,最終獲得PVA水凝膠(如圖1)。然而,在利用化學交聯法來獲得聚乙烯醇載體,會使硼酸對某些微生物有毒害的作用,降低了殘余細胞的活性,另外,由于載體的硬化時間長,容易在制備過程中發生粘連膨脹,難以成為均勻的球體,在使用的過程中應當慎重考慮這一點。但PVA—硼酸法是制備聚乙烯醇載體的一種非常有效的化學交聯法,值得在現實應用中廣泛推廣。
2 PVA固定化微生物技術對生活污水的處理研究
加強生活污水處理是解決水污染問題中的重要部分之一。相對于難降解、濃度高、含有重金屬的廢水來說,生活污水還是比較容易處理的。現實中會經常運用PVA固定化微生物技術處理生活污水。
(1)污染物降解處理。使用PVA固定化微生物技術來處理生活污水,其原理是對活性污泥予以有效的處理,先讓生活污水變得清澈、干凈。在對生活污水中污染物降解處理過程中,所采用的處理方法主要是PVA-硼酸法,待污染物固定化后,活性污泥對溫度和pH值的適應范圍變寬,并在優選條件下連續運行,盡可能的被去除,實現污水處理效果。聚乙烯醇-硼酸法處理生活污水的主要內容是以聚乙烯醇(PVA)為包埋材料,以含2%的飽和硼酸作為交聯劑,采用包埋和交聯聯合應用的微生物固定化方法固定馴化后的活性污泥,以網格塑料片作為支撐體,制備成固定化生物膜。生物膜活性恢復后,組裝固定化微生物反應器,對生活污水進行處理。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技術的有效應用可以對生活污水予以有效的處理,促使生活污水可以再次被應用,這將大大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緩解日益匱乏的水資源,為促進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2)含氮生活污水的處理。利用PVA固化微生物技術處理含氮生活廢水,能夠有效提升處理效果。在含氮廢水處理方面,PVA固定化微生物技術可以同時固定自養好氧的硝化菌和異養厭氧的反硝化菌,通過載體內部的溶解氧梯度形成外部好氧內部厭氧的環境,實現在好氧反應器內的同時硝化反硝化脫氮,促使含氮廢水得到有效處理。
3 結語
PVA固定化微生物技術能夠有效處理生活污水,該技術具有無毒、價廉、抗微生物分解、機械強度高等優點,使其適合應用于生活污水處理中。在對生活污水予以處理的過程中所應用的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技術,根據生活污水污染物情況,科學合理的應用此技術來處理,充分發揮聚乙烯醇載體的作用,提升生活污水處理效果,實現水資源利用率的提高,為實現我國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祝麗思.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技術對生活污水脫氮的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11).
[2]劉海琴,韓士群,李國鋒.固定化復合微生物對廢水的脫氮效果[J].江蘇農業科學,2006(06).
[3]劉茹,索虎勤,李明,席鳳霞,何化平.三門峽城市供水安全現狀分析及評價[A].第三屆全國河道治理與生態修復技術交流研討會專刊[C].2011.
作者簡介:楊云(1972-),男,廣東汕頭人,大專,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環境保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