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探討標準化病人在普外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到我院普外科臨床見習的學生共60人為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標準化病人教學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法。課后對兩組見習生采用調查問卷及成績考核的形式進行教學效果評價。結果:采用標準化病人教學的實驗組成績明顯高于采用傳統教學的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標準化病人教學法能明顯提高教學效果,顯示標準化病人教學法是一項非常有潛力的教學方法,值得進一步完善和探索。
關鍵詞 標準化病人 普外科 教學
中圖分類號:R197.323.6 文獻標識碼 :A
普外科實踐教學是外科教學的重要部分,理論結合實際始終是教育的目的與宗旨,普外科教學注重實用性。普外科疾病以急腹癥多見,具有病種多、病情急、病情復雜多變、診斷困難等特點,學生見習時很難碰到相應類型、相應病期的病人;問診和查體,常造成患者不適并涉及患者隱私,患者對見習生往往缺乏信心,不予配合;進入臨床的見習生逐年增多,隨著醫患矛盾的緊張,患者常常不愿成為實習對象[1]。使普外臨床見習教學工作的開展遇到很大阻力,使見習生對普外科疾病的認識難度增加,使見習生提高臨床技能操作水平及醫患溝通能力更加困難,不利于醫學生動手能力培養、不利于高素質優秀醫生的培養[2]。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提高見習生對普外科常見病的問診技巧及操作技能、病史采集能力及與病人溝通的能力,完美地完成大綱規定的教學任務,培養高素質優秀的醫師,我院普外科教研組初步嘗試把標準化病人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在我院普通外科學臨床見習教學中使用,以提高見習生的溝通能力、臨床操作技能及綜合能力為目標以期望達到有效培養優秀臨床醫學生的目的,探索一全新的醫學見習生培養模式。
1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普外科見習的學生60人為研究對象,對照組30人、實驗組30人。所有見習生均為醫學院本科學生,共分5批入科見習,每批見習學生12人,隨機分成二組,每組6人。標準化病人3位,模擬急性膽囊炎、急性闌尾炎、急性胰腺炎。
1.2研究方法和實施步驟
1.2.1標準化病人的培訓
從我院招募并應用于臨床本科畢業生結業技能考核的標準化病人中挑選出3名作為培訓對象。要求挑選的標準化病人具備同情心、時間觀念良好、體能好并有一定的責任感,愿意接受一定程度的體格檢查并具有良好的溝通技能,具備較好的表演才能。對選出的標準化病人進行3種急腹癥的模擬,教授其外科急腹癥的相關基礎知識; 對表演進行培訓并解析劇本要點。經過臨床考核合格后應用于到普外科臨床見習教學中。
1.2.2 將標準化病人應用于見習生的臨床教學及考核
在相同的授課時間內對照組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采用傳統的講授為主的教學方式并結合病房見習的方式進行教學;實驗組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由帶教教師從臨床采集典型臨床病例并對其整理使其成為標準化病案,由帶教教師熟悉并掌握標準化病案的相關臨床資料。實驗組教學時先由教師講授急腹癥的基礎知識,然后標準化病人配合學生完成病史的采集和查體。標準化病人教學中要將基礎醫學知識、臨床醫學知識、溝通技能、操作技能及人文關懷貫穿于其中,鼓勵學生和標準化病人間的交流和討論。最后,由教師點評示教并帶領學生分析病例。課終對兩組學生掌握普通外科疾病的問診、查體、處置情況進行考核并讓每個學生完成一份病歷,并予以修改。
1.3 效果評估
課后由教師對全體見習生問診、查體、處置情況及病歷書寫情況并結合教學滿意度問卷調查進行效果評判。
1.4 統計學處理 IBM SPSS 21軟件分析評估和評價結果
2 結果與分析
結果表明,實驗組見習生的測試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5 ),見表1。實驗組在對教學滿意度意見上于對照組無明顯差異(P>0.5)見表2。結果表明采用標準化病人教學法能明顯提高教學效果。
表1 實驗組、對照組測試成績比較(P<0.5)
組 別 n 成績
對照組 30 76.61±3.42
實驗組 30 86.55±4.35
表2 實驗組、對照組對教學滿意度比較(P>0.5)
組別 n 滿意 一般 不滿意
對照組 30 27 3 0
實驗組 30 28 2 0
3 討論
目前醫學生的就業壓力很大,一方面隨著醫學院校擴招畢業生人數較過去明顯增加,另一方面,醫學畢業生整體素質下滑,主要是實踐及動手能力下降。導致實踐及動手能力下降原因是臨床實習時以帶教老師講解示范學生被動接受為主,見習生僅通過聆聽理論知識和觀察老師操作演示并不能很好理解臨床知識,不能有效掌握體格檢查技能,產生了一批高分低能的學生,在眾多的畢業生中無法成功就業,或是就業后無法勝任臨床工作,我們醫學院校教育以服務于臨床為目的,如果畢業生無法進入臨床工作,那么我們的教育是失敗的,為了避免上述結果,我們臨床見習生教學以實踐及動手能力培養為主,但普外科以實踐及動手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實施起來困難重重:其一,見習學生眾多,患者數量無法滿足學生實習的需要。其二,普外科疾病多為急腹癥,患者發病無固定時間,發病時情況緊急無法進行教學,患者痛苦不愿配合教學查體演示,患者病情危重不適合作為教學對象以免延誤病情。其三,非急腹癥患者有時以涉及個人隱私為由而拒絕提供相應病史及體格檢查。其四,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保健意識的提高,疾病譜也發生了變化,許多過去多發的常見的疾病目前臨床明顯減少,常常因缺乏可供見習的病人使臨床習教學無法進行,使見習帶教工作處于困境之中[3]。若按以往的見習方式,觀看錄像帶、開展病例討論則無法達到以實踐及動手能力培養為主的教學目標,在此情況下,標準化病人教學法很好的彌補了上述教學中的缺陷和不足。
準化病人教學法又被稱為真人模擬病人教學法,此方法最早產生于美國,后在歐美國家比較流行。我國在上世紀末開始引入該教學法,但沒有廣泛開展。準化病人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由健康人根據需要扮演成有某些特定癥狀的病人。這些扮演者要經過專門系統化、標準化地訓練,以保證這些“假病人”能夠十分準確地模仿相應疾病的典型癥狀,例如進入病室的姿勢、就診時的面部表情、查體時身體的體位、觸診時疼痛程度的演示及相應病史和癥狀的自述等[4]。而見習生則扮演“準醫生”,根據這些“病人”表現出來的癥狀進行疾病的診療,如詳細采集病史、全面體格檢查及分析判斷病情,最終做出疾病的正確診斷。我們將準化病人教學法引入普外科臨床見習教學后,有效的緩解了臨床見習患者資源緊缺現狀,極大的增加了見習生與“病人”接觸的機會,傳統教學中存在的病源不足、病人不合作、不能多次反復利用的問題迎刃而解。標準化病人教學法使每個見習生都能親自動手操作,解決了見習生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弊端 。在臨床技能考核評估時,準化病人作為強有力的技能考核手段,可以考核許多筆試不能評價的技能,如與患者的交流能力、 醫患溝通技巧,體格檢查的手法等[5],標準化病人典型的病史、癥狀和體征具有相對穩定性,實習生面對的都是相同的“病人”,能夠更公平、更全面、更客觀、更準確的判斷出見習生對技能的掌握程度,改變了見習生“死讀書,讀死書,高分低能”的現象。并且有助于鍛煉見習生的臨床邏輯思維能力及培養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因為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及醫患溝通能力不僅需要學習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磨練,這些能力為將來成為一名優秀合格的醫生打下良好的基礎。標準化病人教學法使見習生的主體地位得以體現 ,見習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病人”為見習生服務,滿足見習生的一切需求,因此,使教學氣氛活躍,增強了見習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培養見習生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標準化病人教學和傳統教學在相應的有效學習時間內,兩組間的成績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因此本研究結果表明,標準化病人教學可以明顯提高見習生的臨床技能水平、理論水平及醫患溝通能力。
綜上所述,標準化教學法在臨床教學中的優勢日趨明顯,為見習生順利成長為合格醫生搭建了一個良好的平臺,是一項非常有潛力的教學方法,值得我們在臨床實踐教學中進一步完善和探索。
參考文獻:
[1]郭偉英.客觀結構化臨床考試中標準化病人評分效應的初步研究[J].沈陽,中國醫科人學,2010.
[2]周金美,林玉坤,鐘葉彬,等.電子標準化病人在診斷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衛生產業,2012,(2):91-91,93.
[3]王秋蘭,朱建坤.學生標準化患者的培訓及其在內科客觀結構化臨床考核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1,23:96-98.
[4]趙峻,陳未,葉葳,等.標準化病人應用于醫學教育過程中的標準化與質量控制[J]協和醫學雜志,2012.3 (3) :361 363.
[5]余海波.淺談標準化患者教學模式的利與弊[J].當代醫學,2010,16(2):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