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都積極投身到對課程改革的探索之中。小學英語既是一門基礎課程,也是學生將來作為“地球村公民”語言學習開始。教師要結合英語學科特點和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選擇符合小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方式、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促使英語課堂教學活潑、有趣、高效。
關鍵詞:小學英語 課堂教學改革 教學理念 教學方式 輔助手段 賞識激勵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5(a)-0000-00
自從推行“新課標”以來,關于基礎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就未曾停下腳步。隨著“全民學英語”熱潮的興起,小學英語教學越來越受到學校的重視。各位教師也積極投身到課堂教學改革的熱潮中去,從教學理念、教學策略、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多方面進行探索,力求打造一種既符合小學生語言學習習慣,又能實現高效教學的現代化英語課堂。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談關于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
一.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特別重視“讀”的教學。課堂上,教學會通過教師范讀、播放錄音、教師領讀、學生跟著播放器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以多種形式反復地讀,直到熟能生巧。但是,我們發現我們小學生學的英語不是在說,而是在“讀”,只是單純地將內容讀出來,沒有語言交流需要的相應語調、情感,甚至是交流的感覺。這就違背了語言學習的基本原則——交流、表達。因此,教師要徹底改變小學英語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培養學生“說”做起,讓學生學習“說”英語,學習使用英語交流。教師要大膽整合教學資源,并利用多種形式向學生展示人們利用英語交流的生活情境,將學生帶進自然交流表達的狀態。比如,在學習“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what is your name?”“my name is ······”這些日常用語時,教師可以通過播放FLASH動畫,讓學生體驗在具體生活情景中,人們的自然交流,激發學生的模仿欲望,進而促使學生將英語放進語言學習的環境中練習,從而達到“小學英語新課標”所要求的“學習的過程中伴隨著自己強烈的情緒體驗”,促使英語學習與學生的成長結合。
二.采用任務型教學法,促使英語學習的回歸。
小學英語學習重在突出語言的表達、交流功能。在學習過程中,要突出其語言的本質——人們交流的一種工具、一種方式、一種手段,而不是一種作為一種知識去學習、記憶。任務型教學法,指教師結合課堂的教學目標,設計數個具體的學習環節或者具體的活動,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掌握所學知識,提高了語言表達技能和對相關語言現象的接受、理解。在任務型教學模式中,英語僅僅成為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一個工具,學生關注的如何去完成任務,而不是時刻思考自己的表達是否準確、發音是否規范。當然,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發音不正確或表達不正確都會得到及時的糾正,但這并不是考察任務完成的因素。這種學習方式,能促使學生使用正在學習的語言來完成貼近生活的真實任務,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獲得基本英語運用能力的同時,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小學生的英語學習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教師設計的任務紀要緊扣學習內容,又要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內容,促使英語學習與生活緊密集合起來。比如,在學習“Ask the way”內容時,教師讓學生設計一個向別人介紹從學校到自己家去路線(或者從學校去周圍某一著名地點的路線),并能口頭向別人介紹。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學生的“資源庫”,隨時向學生提供他們沒學過的詞語和語句,幫助學生順利完成任務。這種學習,既可以促使英語學習回歸到語言本身,也可以實現學習的自然延伸拓展。
三.打造多彩英語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剛接觸英語時,小學生有很強烈的好奇心,但是,隨著學習內容的增多、難度的加大,學生會出現一定的倦怠情緒,甚至出現厭學心理。如果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缺乏應有的變化和相應的吸引力,學生的參與意識會極大的削弱,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將游戲、表演、比賽、模擬生活情形、英語脫口秀、借助多媒體激趣等新穎有趣的學習方式引進課堂,打造多彩的英語課堂,吸引小學生自覺參與到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去。
在創建新課堂的過程中,教師一方面要注意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契合,防止為了追求新穎而導致教法生硬,適得其反;另一方面要考慮小學生在一件事情上的專注時間,防止一種教學手段持續時間過長。比如,英語“脫口秀”這種英語學習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在活躍課堂、激發學生興趣,人人參與表演不太現實,教師在采用的時候就要慎重,防止徒有形式,沒有實際學習效果。再如,借助多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時,教師喜歡播放一些受學生歡迎的動畫片。但是,由于小學生對相對復雜的口語表達理解存在困難,學生在一段時間之后會出現倦怠,或忽視語言信息接收,只關注畫面內容。這些不良傾向都會影響教學效果。因此,教師需要恰當利用、科學選擇教學手段,以適應學生學習需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造多彩課堂,提高教學效率。
四.利用多樣輔助手段,促使課堂學習多樣性。
自從多媒體技術普及以來,是否采用多媒體成為衡量一節課是否成功的一個標志。但是,多媒體并非輔助教學的唯一手段。教師在運用多媒體的同時,還要發揮傳統教學手段的簡潔、直觀、易操作、不受條件限制的優勢,運用多樣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使得課堂教學呈現多樣化、多元化的特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本上的插圖,促使學生通過“圖文合一”的認識方法提高學校效率,讓學生看到一個物品馬上能夠想到其英語表達和單詞的拼寫。教師也可以聯系生活強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鞏固,當學習了十個數字的英語表達后,讓學生用英語陳述自己家的電話號碼或者父母的手機號,既可以避免學習的單調,又起到鞏固強化的效果。教師還可以發動學生準備教具,增加學習的趣味性,豐富學習活動。在學習水果的名稱時,教師讓學生去收集家里現有的水果,并告訴學生“只要你們能夠拿來的水果,我都能說出它的英語名字”。學生為了“難住”老師,也會找到大量課本上沒有學到的水果。這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擴大了學習外延。
教學手段的選擇要遵循便捷、高效、有趣的原則,并堅持多種教學手段交叉或綜合利用,促使英語課堂既有現代風格,又能承襲傳統教學的優良元素,促使課堂學習豐富多樣,吸引小學生積極參與。
五.善用賞識激勵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賞識激勵策略是新課程理念提倡的重要教學策略之一。教師要善于借助賞識激勵策略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并善于發現學生的優勢和學習上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學生體驗到來自教師方面的賞識帶來的自豪感,進而幫助學生樹立起學好英語的信心。比如,有的學生發音準確,有的學生語感很好,有的學生記單詞速度快,有的學生發言積極,有的學生表演到位等等,這些都應該成為教師對學生激勵的切入點。教師要運用多樣的激勵語,如,用“Clever boy/girl. Very good..Well done. Pass. Wonderful·······”來表揚、贊美學生,讓學生體驗不同贊美帶來的愉悅和快樂。
教師的賞識激勵既能為學生帶來幸福感、充滿自信,也會成為學生學習、表現的一種動力,還能吸引更多的學生向受表揚的學生學習,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讓全體學生都充滿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促成良好的課堂氛圍的形成,使得課堂教學富有生機、充滿活力,打造一種學生主動參與、積極表現的全新課堂模式。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改革,需要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不是一個人、一兩節課、一兩種方法的嘗試,就能達到目的、取得成功的。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理論依據,以課堂實踐為基礎,以課堂教學效率為衡量標準,以提高學生英語素質為目標,不斷進行課堂教學改革的探索,走出一條符合英語學科特點和學生發展需要的現代英語教學之路。
參考文獻:
[1] 姜榮華,馬云鵬. 關注為本采納模式的優點﹑限制與研究建議[J]. 外國教育研究. 2012(10)
[2] 劉蘭.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教師核心素質[J]. 長春教育學院學報. 2011(12)
[3] 李康耀. 新課標視閾下小學教師課堂教學狀況芻議——由三堂小學課引發的思考[J].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2011(06)
[4] 王香平,徐瑩瑩. 幼兒園教師教學關注的初步研究[J]. 幼兒教育. 2011(Z6)
[5] 余聞婧. 從課堂話語看教師的教學關注[J]. 上海教育科研. 2011(06)
[6] 高鵬. 小學教師關注學生個體差異的調查研究——以河南省鄭州和平頂山兩市為例[J]. 教育測量與評價(理論版). 2010(12)
[7] 姜榮華,馬云鵬. 教師關注測量:“關注為本采納模式”的本土化適合檢驗[J]. 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