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多個方面進行論證分析,確定大連長興島經濟區的發展規劃目標是加強國家級石化產業區建設,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創造良好的人居生態環境,將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建設成為國家級的石化和以船舶修造為主的產業基地,大連都市區重要的臨港工業基地,以濱海旅游為特色的新城。2015年后,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業與服務業并進發展,2030年生產總值將達到52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3100億元,人均GDP將超過50萬元。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至規劃期末,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
關鍵詞:發展規劃;國家級石化基地;船舶修造;濱海旅游
中圖分類號:F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5(a)-0000-00
一、發展背景與戰略機遇
1、建設國內最大最先進的石化產業基地的發展機遇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同志視察大連市的指示精神以及國家發改委領導同志的提議:將長興島建設成為國內最大的國家級石化產業園區,并以此為契機調整遼寧省乃至東北地區石化產業布局,實現東北地區石化產業結構調整及戰略升級,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到2025年將長興島石化園區建成國際一流的石化產業園區;形成長興、西中兩島、西中島南北兩岸布局,形成石化上中下游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和設施共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產業布局。
2、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遼寧省綜合改革試驗區發展機遇
2010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大連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定名為大連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實行現行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政策。
3、遼寧沿海經濟帶的發展機遇
根據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建設的發展目標,遼寧省的經濟發展重心由背海逐步向沿海轉移。由此,大連將成為遼寧省老工業基地振興的主要動力,長興島則作為國家級開發區,將成為帶動大連地區新發展的核心動力。
二、 區域競爭力分析
1、經濟實力評價 (經濟規模)
從經濟規模指標來看,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總量在區域中排名靠后,這是由于建開發較晚、人口較少的客觀現實所決定的。從宏觀區域中看,依托區域中心城市的開發區規模都較大,臨港開發區也普遍優于內陸開發區;而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作為普通地級市的發展態勢良好,成為距離區域中心城市較遠的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可能的發展借鑒對象之一。
2、經濟增長潛力評價(經濟增速)
從經濟增速指標來看,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非常迅速,在近年來的大力發展下實現了增長60%以上的跨越式發展,這也成為長興島開發區實現目標的依托之一;而在區域中東北地區開發區依托振興東北、發展沿海經濟帶的國家戰略,增長相對較快,這也是長興島所共同享有的發展平臺與政策保障。
3、地區外向度評價(實際利用外資總額)
從實際利用外資總額來看,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在較小的總量規模下實現了遠高于其規模排序的外資利用額,達到了依托省會級城市的開發區水平,說明其發展的優越條件得到了充分的認可,投資吸引力較強,在區域中具有相當的競爭力,發展外向型較高。
4、投資水平評價 (固定資產投資)
固定資產投資處于中游水平,高于秦皇島、威海、哈爾濱等開發區,這與長興島處于開發建設初期,投資力度較大有關。
5、地方財政水平評價(稅收收入)
稅收收入狀況與經濟實力相類似,長興島的稅收收入排序基本對應了其經濟地位,地方財力仍顯不足。
6、區域港口競爭力比較
《大連港總體規劃》規劃長興島港區以臨港工業起步,逐步形成大型臨海石化、冶金、造船和裝備制造產業基地;借助于臨港工業的發展,逐步開發深水岸線擴大商業港功能,遠景成為大連港公共運輸功能進一步擴張和轉移的主要承接地和新的港口發展重心,成為未來大連港兩個核心港區之一。
三、 發展目標
1、工業區發展總目標
落實科學發展觀要求,促進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和諧發展,促進全區協調發展,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充分發揮長興島的區位和產業優勢,加強區域協作,完善基礎設施配套,加強國家級石化產業區建設,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創造良好的人居生態環境,將長興島臨港工業區建設成為國家級的石化和以船舶修造為主的產業基地,大連都市區重要的臨港工業基地,以濱海旅游為特色的新城。
2、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發展目標
(1)經濟發展目標
“十二五”時期是長興島工業飛躍發展的重要時期,2015年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生產總值將達到500億元,年均增長53%,工業增加值將達到370億元,人均GDP約為14萬元。2015年后,長興島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工業與服務業并進發展,2030年生產總值將達到5200億元,工業增加值達到3100億元,人均GDP將超過50萬元。
(2)社會發展目標
生活水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6%。至規劃期末,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
(3)生態環境發展目標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節水、節地、節能的集約式發展,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加大對工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控制,落實減排目標責任制,強化污染物的減排治理。至2015年,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在“十一五”末的基礎上削減8%以上。至2030年,繼續加大對工業、農業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控制,全面完成主要污染物的控制目標。
結論:長興島經濟區的發展戰略為:大力發展石化等大型臨港產業,堅持科學發展觀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逐步提升產業層次,建設生產與研發一體的先進產業集聚區;在空間戰略上進行全區整合,從定位與環境特色出發,整合現有用地資源,構建布局合理、配套完善、有利于分期實施、城市特色鮮明的工業區。
參考文獻:
1、吳一洲,王琳,《我國城鎮化的空間績效:分析框架、顯示困境與優化路徑》,規劃師,2012,(9),65-70
2、張泉,劉劍,《城鎮體系規劃改革創新與“三規合一”的關系》,城市規劃2014(10)13-26
3、張麗梅,洪再生,《天津參與北京世界城市建設的戰略建議》,城市規劃2014(8)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