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實現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水處理生物學教學的改革目標,本文從改革培養方案入手,對水處理生物學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了一系列的重組與優化,從而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
關鍵詞:工程能力水處理生物學培養方案課程內容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5(a)-0000-00
《水處理生物學》在高等學校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中是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程之一,這門課程的學習直接影響到后續專業課的學習效果。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因此,本文從改革課程教學、加強實踐應用能力、增加實驗學時上入手,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創造性,培養更多具有綜合素質的給排水專業人才,滿足現代社會對人才發展的需要。
1 改革目標
(1)使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中的水處理生物學這門課程的教學緊跟學科發展的步伐,讓學生在系統學習并掌握微生物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懂得將微生物學原理、技術和方法應用于水處理工程,提高學生的工程實踐與創新能力,以適應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2)構建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驗教學體系。
2 培養方案的改革
(1)對課程用途和課程地位的重視
微生物學的不斷進步與發展將會推動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技術的前進。在這門課程開課之前,首先要讓學生清楚學習《水處理生物學》的目的,讓他們知道該課程的用途,以及在該學科領域內的重要地位,學習這門課程對學生今后學習的幫助,將會對污水處理工程產生極大的社會效益。
(2)教學計劃的調整和改革
隨著社會的發展,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注重實踐能力的提高。因此,培養出能夠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優秀人才,就必須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依據對本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突出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對現有的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增加實驗和實踐學時,讓學生在這些實踐環節中掌握水處理生物學的相關技能和知識,保證該課程的知識體系在實踐工程中的應用。
(3)考核方式的改革
嚴格而又科學的考核方式,能夠準確地評估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同時也為任課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提供參考依據。為了系統全面的對學生進行考核,在《水處理生物學》這門課程的考核上,采取了全方位的考核方式與辦法。學生成績的給定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期末考試成績的70%、平時考核成績的15%、以及實驗考核成績的15%,這三面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對學生進行考核,這樣就可以全面、科學地反映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效果,每個考核環節中又包括多個考核側重點。
3 課程內容改革
(1)優化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
水處理生物學這門課程知識點相對較多,所涉及到的知識領域也非常廣,因此,針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特點,特對這門課程的教材內容進行重組和優化。首先,針對原有教材中知識點比較簡單,容易理解的內容,在課堂上少講、精講,盡量留給學生課下去自學,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其次,教材中可能存在一些內容與其他專業課知識點重復,在其他課程中已經講授,在這里為了避免重復性講授,就應該少講,或者是點到為止。第三,根據專業需要適當地增加了相關專業知識點,使整個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完整。
(2)教學內容與實驗、實際相結合
生物的特性與用途是根據生物在水體環境中的實際應用和作用來講解的,這樣做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能讓學生深刻了解到微生物在水體環境中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也為未來的專業課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3)教學內容與新技術新工藝相結合
水處理生物學是一門由普通生物學、普通微生物學、環境微生物學和水質工程學相結合的一門邊緣學科。隨著生物學和水處理工藝的不斷更新和發展,教師也應該將新技術新工藝引入到教學內容中,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和結構。
(4)教學內容與科學研究相結合
教師都有自己的科研團隊,可以吸納學生加入,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師在教學中將先進的技術和理論融入課堂。學生因為參與了項目的研究,在課堂上會更有興趣聽老師講解并積極思考。這樣就能使教學內容與科學研究相輔相成,很好地結合起來,對增強大學生的創新與全面發展起了重要作用。
4 教學方法與教學技能改革
(1)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
使用多媒體技術、微課、計算機軟件等現代化教學手段,能把教科書上抽象的內容借助影像、動畫、錄像、圖片等方式展示出來,可以更形象更準確地向學生傳遞水處理微生物方面的知識,減少上課畫圖時間,增加課堂知識容量,同時由于動畫的引入,也可使教學變得形象生動,使枯燥無味的理論講授,變得直觀和容易理解。多媒體課件使傳統的教學模式得到了徹底改觀,極大地提高了學生聽課的主動性。
(2)教學方法與教學技能的靈活應用
要想取得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很重要。啟發式的、開放式的、探究式等教學方法是大力提倡的。課題上以學生為主體,多引導學生,讓學生積極思維,多動腦,多思考,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引入全新的教學模式,摒棄教師一味講解,學生被動聽課的傳統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主。
(3)增強學生自我學習能力
多布置些課后作業,讓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查閱文獻資料,了解本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形成報告上交,計入總成績。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獨立思考、勤于思考問題的學習習慣。
5 結束語
為了提高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對給排水科學與工程專業的《水處理生物學》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從制定新的培養方案入手,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更新教學體系,為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工程能力做堅實的保障。
參考文獻:
[1] 王永強,尹紹武,陳雪芬. 開放性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建議[J]. 職業圈,2007,(24): 171-172.
[2] 鄭春龍,邵紅艷,鐘振余. 創新性開放實驗項目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 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10):15-17.
[3] 趙麗紅,孫洪軍,高艷嬌. 水處理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J]. 遼寧工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0,12(2):1-2.
[4] 王永強,尹紹武,陳雪芬. 開放性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建議[J]. 職業圈,2007(24): 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