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紀的實驗教學要以發展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素質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學生本身為主,教師則作為教學的引導者。隨著醫療水平的進步,如何提高護理水平越來越得到全國各護理院校的重視,其中護理實教學水平的高低往往決定著護理教學水平的高低。本文就護理實驗教學的成績評價方法的改革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護理 護理實驗教學 成績評價方法 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5)05(a)-0000-00
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定一直以來都是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的主要標準。在護理學科教學中,護理實驗教學是護理實踐教學的重中之重,護理實驗成績的好壞往往標志著學生護理實踐能力的高低。護理實驗成績的評價不僅僅只代表學生實驗表面成績的好壞,并且代表全方位、多角度、多層次的水平的好壞。傳統的護理實驗評價存在很大程度的局限性和主觀性,在操作成績評定過程中存在的環境、情緒等突發因素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臨場發揮,不適應現代護理人才培養的要求。進行護理實驗成績評價方法的改革就顯得尤為重要。
1護理實驗成績評價方法改革的意義
1.1提高了護理教學質量
護理實驗教學是護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學習態度的培養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過去被動學習的現狀,激發了學習的動力,使學生更加重視學習,催促其更加牢固地掌握護理的技能和操作技術,做到熟能生巧。護理實驗成績評價方法改革使得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效果,讓學生對護理操作有了更加理性的認識,使得學生存在的問題也能及時發現并解決,從而不斷提高護理教學的教學質量。
1.2提高了學生的文明素質
護理實驗成績評價方法的改革對于學生適應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理念及其重要。學生不僅僅要掌握各種護理技能,還要擁有文明的舉止和和諧優雅的動作,借此塑造完美的白衣天使形象。
1.3使護理實驗成績評價更具有科學性、公正性
在進行實驗成績評價的時候,在評價內容中適當加入學生態度、行為、技能等各個方面的內容,才能對學生做出科學公正的評價。改革以后,進行的成績評價能夠排除原來單一評價方式不能涵蓋的特殊情況,例如臨陣磨槍、考試緊張等,使其能夠更全面體現護生的整體水平。
2護理實驗成績評價現狀存在的問題分析
2.1評價考試成績與實際能力不太相符
傳統的護理實驗成績評價是護理教師對護理學生學習之后的實踐操作能力進行單一的考核,學生臨場取得的成績就是學生的最后實驗成績,這種單一的考核方式,具有很高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并且這種模式只是注重結果,忽視了學習的過程。比如說有的學生平時學習不努力,但是又想取得好成績,只需要臨時抱佛腳,就會有很大可能性取得好成績,使得很多學生形成速度記憶學習的習慣。這種學習習慣很難形成深刻記憶,在考試之后就迅速忘記,完全沒有學習的實質性效果。甚至有一些學生平時學習很好,但是由于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等突發因素的出現,這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實際具有的能力出現了明顯的偏差。僅僅憑一次單一的考核就決定學生的能力高低,明顯具有很大的不準確性和局限性。
2.2缺乏人文素養的培養
現如今僅僅有出色的醫護技能已經不能滿足現階段的護理學科的要求。護理人員的工作雖說不易,但社會上出現的有些關于護理人員的不良新聞也不是捕風捉影。在傳統的護理學科領域只是注重學生的護理操作技能的培養,沒有涉及更沒有關注護理學生的人文素養的培養。這些都可以歸咎于原來的護理實驗成績評價沒有涉及人文素質的培養的評價內容。護理工作人員只是機械的執行醫囑,沒有對病人就行人性化的關愛和護理,使得護理水平和護后評價大打折扣。
2.3制約了護理教學質量的提高
傳統的評價方式不僅僅只是關注技能的評價和培養,在其中很多考核評價成績很高的學生也存在著名不副實的現象。這種現象的發生就說明傳統的評價方式已經不僅僅是不能表現學生的水平這么簡單了。它已經深刻的制約了護理教學的發展,降低了護理教學的發展速度。現如今,傳統的評價方式已經不能適應護理學科的發展速度,需要進行大的改革。
3護理實驗評價方法的改革方法
改革傳統的實驗成績的評價方法,探索出一條客觀真實的促進護理學科教育發展的評價道路倍受關注。針對傳統的單項操作考試評定成績,選擇將其改變為技能考核、行為考核、實驗報告三方面的綜合評價作為護理學生護理實驗的綜合成績,其實驗綜合成績更加具有客觀性、公正性、準確性。
3.1技能評價方法
針對新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實際教學實踐的發展需要,需要組織學校護理專業的教師一起制定《學生護理技能規范和評分標準》,其中包括實踐常用的護理操作流程圖和考核評分細則。在教學過程中每一項基本操作都由專業教師示范指導,指導過后制定標準,要求學生按專業標準進行練習,學期末老師按照制定的標準進行技能的專業評定。
3.2實驗行為評價方法
在實際護理教學中,將學生進行分組訓練,由老師對學生進行護理行為的實際操作教學。之后學生互相結組,輪流扮演醫患兩者進行實驗操作,每個學生進行自評和互評,再加上教師對學生的總評綜合三者成績作為實驗行為的總成績。實驗行為包括言行舉止、學習態度、遵守紀律等方面。
3.3實驗報告評價方法
在進行操作實踐教學之后要求每一個學生針對所進行的操作寫出實驗報告,總結課堂學習的操作要領和注意事項。上交老師之后,老師對針對性的問題進行專門的演示和糾正。每一份實驗報告都要求學生認真對待,要求格式更加規范、字跡更工整、卷面整潔。這樣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書寫能力,避免臨床護理記錄勾抹涂改的現象的發生。
護理實驗成績評價方法改革以后,仍然要以技能考核為主,其余考核為輔。學生只有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素養才能取得好成績,改變了原來的一次性單一的考試形式,更加注重于平時、注重于素質、注重于一點一滴。綜合以上三種評價方法不僅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增加了學習的興趣性和過程性,對于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更好的完成教學目標有深遠的意義。
4結語
改革護理實驗成績的評價方法,使原來的傳統評價改革成為現階段的綜合性評價,建立了合理、公正、準確的評價體系,使得護理學科教育邁向了新的階段。改革后新的評價體系是護理教學評價體系完善的標志,反饋了教學目標的完成狀況,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和自信心,全面提高了學生自身綜合素質,使得護理教學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參考文獻
[1] 張青,張志輝.高等護理專業護理技術操作考核改革初探[J],衛生職業教育,2003,21(5):18-19.
[2] 鄒凌燕,王克芳,李峰等。《護理學基礎》實驗考核的改革[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