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我國西部地區集中了國內絕大多數高原機場,隨著西部開發的深入和西部旅游熱潮的興起,未來航空運輸在高原地區的發展前景如何?本文基于時間序列預測法,著重對2020年高原機場旅客吞吐量的規模進行預測,并進一步探討高原型飛機的需求情況。分析認為,2020年我國高原機場旅客吞吐量將超過一億一千萬人次,適合一般高原機場起降的窄體機,以及適合高高原機場起降的支線機將成為需求重點。
關鍵詞:高原機場 高原型飛機 旅客吞吐量 指數平滑法
中圖分類號:F5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5(a)-0000-00
我國西部地區地處青藏高原和云貴高原,集中了國內絕大多數高原機場。隨著西部開發的深入和西部旅游熱潮的興起,高原機場的建設將推動高原地區航空運輸的發展。因此,研究未來高原機場旅客吞吐量規模具有實際意義。本文基于時間序列預測法,著重對2020年高原機場旅客吞吐量進行預測,并探討運量增長對高原型飛機需求的影響,對我國航空運輸在高原地區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我國高原機場現狀
根據中國民航局文件《航空承運人高原機場運行管理規定》,高原機場定義如下:一般高原機場,海拔高度在1500米(4922英尺)及以上,但低于2438米(8000英尺)的機場;高高原機場,海拔高度在2438米(8000英尺)及以上的機場。高原機場包括一般高原機場和高高原機場兩類。截至2014年8月底,我國已建的高原機場共計30個(見表1)。
2 高原機場旅客吞吐量預測
在航空運輸管理預測中,時間序列預測應用十分廣泛,分析研究時間序列,可以掌握機場吞吐量由過去演變到現在的規律。本文應用時間序列預測中指數平滑預測法,對高原機場旅客吞吐量進行預測。
2.1 指數平滑預測[1]
指數平滑預測法指以某種指標的本期實際數和本期預測數為基礎,引入一個簡化的加權因子,即權重 ,以求得平均數的一種預測法。指數平滑法可分為一次指數平滑法和二次指數平滑法。
如何找到最佳的權重 值是一次指數平滑至關重要的問題。根據經驗,若重視最近觀察值 在預測中的作用,則權重 應取大些,反之,則相反。
2.2 高原機場2020年旅客吞吐量預測
本文依據2004-2013年《從統計看民航》中機場旅客吞吐量的數據,對于表1中目前已建的高原機場,選用指數平滑法進行預測(取權重為0.9),預測結果如表2所示。從中可知,2020年我國高原機場旅客吞吐量預計超過一億一千萬人次,約為2013年的2.14倍。吞吐量分配中,約91.3%來自于一般高原機場,僅有8.7%來自于高高原機場。
3 吞吐量增長對高原型飛機需求的啟示
高原機場由于海拔高度高,地理環境復雜,飛行難度大,在這些區域運行會涉及很多低海拔地區運行所沒有的問題。為了保障飛行安全,民航局對投入高原機場運營的飛機設置了一系列準入條件,即需要特殊的高原型飛機運營高原航線。
目前,高原機場飛機運營情況絕大多數為高原型窄體機,僅有西寧、昆明、拉薩三個機場的部分航線使用寬體機運營,目前尚無支線機執行高高原機場飛行。
對于2020年高原機場旅客吞吐量將比2013年翻兩番的預測結果,可知增加的旅客吞吐量勢必導致新增運力的需求,新增運力又將會需要更多的高原型飛機。未來,一般高原機場的航空運輸仍占主導地位,適應一般高原機場起降的高原型窄體機仍是高原型飛機的需求重點。
此外,就目前高高原機場實際運營情況而言,由于高高原機場所在地大部分經濟發展相對落后,航空運輸市場總量小,淡旺季差異明顯,客座率不高,易造成航空公司航線航班運營不穩定。目前,投入高高原運營的飛機大部分為高原型窄體機,尚沒有專門適合高高原飛行的高原型支線飛機,預計未來此類機型可更加滿足高高原機場發展及市場需求。
4 總結
隨著西部開發的深入和西部旅游熱潮的興起,高原機場的發展或將成為未來西部機場發展的一個關注點。
十三五末期我國高原機場旅客吞吐量預計超過一億一千萬人次,旅客吞吐量的增長將導致更多的運力投放到高原航線中來,由此對高原型飛機的需求更為凸顯,特別是適合一般高原機場起降的窄體機,以及適合高高原機場起降的支線機將成為需求重點。
未來,西部地區亦可增加高原機場(通常為4C級)建設數量,通過機場發展刺激市場需求,實現協調發展的共贏局面。
參考文獻
[1] 李穎.時間序列指數平滑算法的改進研究[D].遼寧: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