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的法治化進程經歷了“依法治國”階段,現在正努力推進法治中國建設?!胺ㄖ沃袊蹦繕说奶岢?,既在理論上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又在實踐上將中國法治建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法治文化建立在法治化進程基礎上,同時又對法治建設產生巨大的反作用,法治文化科學、生動,將會促進法治中國建設的發展。本文就如何圍繞法治中國建設來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這個主題進行探討。
關鍵詞:法治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培育途徑
一、“法治中國”的內涵
“法治中國”是一個上位概念,它是從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三位一體建設”的角度,概括出“法治中國”建設的立體建構體系。
法治國家是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的前提。法治國家建設重點要解決的是我國的基本制度、憲法和法律的頂層設計以及與法治相關的一系列方針政策的制定和執行問題。
建設“法治國家”的要求和基本原則應該包括以下內容:堅持人民當家做主或者主權在民,堅持憲法法律至上,尊重和保障人權;中國共產黨要堅持依法執政的原則;堅持民主立法、科學立法和高質量的立法;政府權力來源于法律,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審判機關、檢察機關依法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檢察權和監督制約公權力;公權力來自人民的賦予。法治國家建設就是要解決政治國家運行的基本前提和“善法良治”等基本問題,為法治政府、法治社會提供基本的法治前提和法治背景。
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的角度看,法治中國建設的全部內容應當是法治經濟、法治政治、法治文化、法治社會、法治生態文明等“五位一體”的法治建設。其中,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三者共同推進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關鍵。
二、培育法治文化對 “法治中國”建設的意義
在當前綜合國力競爭中,文化軟實力發揮了越來越多的作用。在國內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人民不僅需要經濟的發展,同時還期盼良好的制度、法治、文化、生態環境。我國的文化軟實力相對較弱,文化外交等方面明顯滯后。因此必須重視文化建設,其中,法治是各種文明建設的主線,要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文明建設的全過程中,都堅持法治理念。
法治文化是一種公眾共同認同的法治觀念和價值判斷,是全體社會成員對法治的普遍態度。我們構建的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是一種以法治為準繩的生活方式,廣大的群眾通過養成法治思維和行為方式,進而形成一種生活習慣和認同的生活方式。對法治文化的普及,能將法治理念轉化為我們全體社會大眾普遍認同的精神情感價值目標,使法治文化對法治中國建設起到推動作用。
建設法治中國,必須在全社會樹立法律權威、全民形成法治意識、領導干部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行事理政的能力。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增強全社會學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識?!币虼?,營造法治氛圍,通過多種途徑推進法治文化建設,是加快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應有之義。
三、圍繞法治中國建設來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
1.執政黨和政府首先要革除人治思想,樹立社會主義法治理念
我國的國家性質是以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做主,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要尊重人民的主人翁地位。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由人民創造,同時受益者也是人民群眾本身。我們的中國共產黨,無論是基層組織還是黨員干部,應該帶頭守法,堅持依法執政。政府及工作人員,要強化依法行政思想,讓權力在法律框架內合理為民行使,只有黨和政府樹立法治理念,克服和革除舊社會的“官老爺”思想,才能真正建立起法治黨和法治政府,在人民心中樹立起有威信的黨和政府,才能有令則行,有禁則止。
2.公民樹立權利本位思想,實現普遍守法
真正的法律要銘刻在百姓心中,因此必須強化公民的權利意識,普及守法文化。這需要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不斷健全,在法律權利方面,對公民的人權和尊嚴更加尊重,在立法思想上,逐漸從強調義務,轉變為權利本位。守法文化的建立,使更多公民明確自己是法律保護的主體,守法實際上是對法律賦予的公民自己的權利的維護,因此這會為法治中國建設提供民眾參與的基石。
3.尊重和實施憲法為核心的良法文化
憲法是法律體系的母法,因此,法治中國建設必須要嚴格遵守憲法。習近平總書記說:“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笨梢?,憲法的尊嚴不在于空談和法條,而在于真正實施,具體落實。我國傳統法制史沒有憲法,因此公民的憲法意識淡薄,必須加強對憲法知識的宣傳和教育,讓群眾了解憲法、尊重憲法、相信憲法、依靠憲法、遵守憲法。有關機關應該對憲法具體落實,一方面制定符合憲法精神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依法落實憲法、法律規定的各項制度,對人民的權利予以保護,從而在全社會范圍內形成尊重和實施憲法為核心的良法文化。
4.強化以公平正義為目的的司法文化
司法是法律體系最關鍵的環節,司法要以公平和正義為準則,失去了公平和正義,司法就沒有了意義,會造成社會不穩定,民心渙散。社會主義司法文化也必須以公平和正義作為價值準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堅持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堅守職業良知,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在司法實踐中,必須處理好法治和民主的關系,要明確司法是為了人民,當人民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必須以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權利。要處理好實體法和程序法的關系,程序正義是實體正義的保障,實體正義是程序正義的目的。要形成良好的司法文化氛圍,改變司法隨意性,加強法官、檢察官隊伍職業道德建設,形成公平正義的社會主義司法文化。
總之,法治文化是綜合了一個民族傳統和現實文化的精髓,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和大繁榮的組成部分,又是法治中國建設的重要環節,希望我們的國家、集體、大眾都攜手共進,積極、科學地圍繞發展中國建設來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同時用法治文化推動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文明、進步、法治、和諧,實現我們共同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喻 中.社會主義法治理念:中國百年法治文化的第三波[J].法學論壇,2012(01).
[2]許衛林.法治文化建設:法治城市的核心工程[J].社科縱橫,2010(04).
(作者單位:中共虞城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