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職業教育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現狀并不理想,存在很多問題。因此,職校應該根據大學計算機的教學現狀,對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有效的改革,從而提高計算機教學水平。本文就計算機的教學現狀分析與改革措施進行分析和研究。
關鍵詞:大學計算機;教學現狀;教學改革;措施
1.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現狀分析
(1)學生學習習慣不好,自我約束力不強,不能合理地安排時間,學習興趣不濃。現在的職校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成績一般,學習興趣不濃,往往不能有效地抵擋社會及環境因素的誘惑,也不會合理安排自身的時間。職業院校開放式、以自我管理為主的管理方式為學生接觸外界新鮮事物提供了很好的機會。他們愿意花大量時間去結交朋友、接觸新事物等,同時因自身約束力不強,往往使他們不能合理安排和利用自己的時間,學習興趣不濃,影響他們學習的效果。
(2)不科學的計算機教學模式。職業院校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但是,計算機教師在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模式不科學,非常不利于學生計算機水平的提高。教師往往采用課程集中教學與計算機實驗室實踐相結合的傳統的教學模式,導致整個教學過程較為死板和枯燥,無法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就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由此可見,由于計算機教學模式不夠科學,遏制了學生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興趣,無法很好的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進而嚴重影響了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無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3)師資隊伍素質有待提高,教師的再教育和培訓工作有待加強。職業院校擔任計算機教學任務的老師基本都是學計算機專業的,對計算機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較好。但是職業院校需要培養的是各專業高素質應用技能型人才,計算機教學也應該圍繞這個目標需要進行。這就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從事計算機教學的教師除了需要掌握計算機專業相關知識外,還需要掌握學生所學專業的相關基本知識,這樣才能使計算機教學能更好地為該專業人才培養服務。
2.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研究
(1)分層教學,充分調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學生生源層次、生源結構和錄取方式不同,導致學生的計算機基礎知識水平差異大。如果把他們都放在一起,按照同一標準進行計算機教學,勢必會造成基礎較好的同學覺得要求過于簡單,學習沒有意義,甚至沒有興趣學習,不愿意學,他們上課就講話、玩手機、開小差等。相反也讓計算機基礎知識薄弱的同學感到學習困難,聽不懂,跟不上等,導致他們最終不愿意學或放棄學習。利用分層教學法則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可在學生剛進校就進行一次統一的計算機基礎課程相關知識的考試,根據考試成績將他們分入不同的班級進行計算機教學。讓他們在學時數、學習內容和側重點的安排上各有不同,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以此調動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2)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計算機教學為專業知識的教學服務,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好堅實基礎。教師應創新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改變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主體、以灌輸式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突出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學過程中,盡量讓學生多參與,讓學生明白所學知識對自己學習后續課程、系統掌握專業知識的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盡量多使用案例教學法和任務教學法,讓學生在聽案例和完成各類任務中很自然地掌握計算機相關知識,避免了靠死記硬背為主的學習方法。
(3)加強培訓和教育、提升教師素質,培養各專業相對穩定的計算機教學團隊。計算機課程在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定位不同,要求擔任計算機課程教學的教師也必須適應各專業對計算機教學的要求,適當調整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使之更好地為專業人才培養提供服務。因各專業的特點,對計算機課程任課教師的要求不再僅僅是熟練掌握計算機相關知識,還需對任教學生所學專業相關知識熟悉和了解。職業院校應該將計算機基礎課程任課教師進行分組,讓他們相對穩定地擔任部分專業大類的計算機課程教學任務,這樣才能更好地為該專業人的才培養提供教學服務。
職業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已經成為培養各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組織部分,因此,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要。本文對職業院校計算機教學現狀和改革措施的分析,以期對于職業院校進行計算機教學改革具有借鑒意義。
參考文獻:
[1]宇海萍,張 麗,張 晉.計算機等級考試與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J].農業網絡信息,2010(01):96—98.
[2]趙 萍.職業院校計算機專業技能教學現狀分析與改革[J].管理觀察,2009(12):168—169.
(作者單位:通遼職業中等專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