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煤礦企業生產過程中,需要將地下資源開采出來供應社會和經濟發展過程中對資源的需求。這也決定了礦井采掘在煤礦企業生產中的重要意義,在礦井采掘過程中,不僅需要科學進行部署,同時還要加大機械裝備的投入力度,注重新技術和新工藝的使用,還要加快高素質管理隊伍的培養,有效地控制礦井采掘失調現象的發生,確保采掘的平衡,使礦井生產的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確保煤礦企業能夠健康、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煤礦;采掘失調;原因;控制措施
1 采掘關系協調研究的必要性
煤礦作為資源型生產企業,需要將地下儲藏的煤炭資源有計劃的開采出來,確保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過程中對煤炭的需求量,使企業獲取良好的經濟效益。但在當前煤礦行業中,部分煤礦企業卻存在著不能及時開采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礦井在生產過程中不能有效地處理開采和掘進的關系。開采和掘進作為礦井生產過程中的非常重要的兩個環節,通常在生產過程中會遵循以掘保采、掘進先行的指導思想,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由于開采和掘進兩者在時間和空間的協調平衡上會受到較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從而導致采掘失調現象發生,給煤礦企業的生產和安全管理帶來較大的難度。所以需要協調好開采和掘進兩者之間的關系,確保煤礦企業生產的安全性。
2 采掘失調現狀與原因分析
2.1 地質勘探準確度低
在當前礦井生產過程中,需要首先對礦井現場的地質情況進行勘探,確保獲取第一手的資料,然后針對勘探所獲取的地質報告來對煤巖層及井作地質狀況進行分析和判斷,并以此來對生產進行指導。但當前在很大一部分礦井生產過程中,由于地質勘察準確度較低,這就導致勘探的情況與實際情況存在較大的出入,從而使制定好的采掘部署完全被打亂,給施工帶來較大的難度,而且施工時間和空間安排也會出現混亂的現象,不利于礦井生產的安全。
2.2 地質構造的影響及殘采的存在
在對礦井進行開采時,通常情況下所選擇的區段或是片盤的高程都是一致的,但由于在回采工作面的區段內容易受到斷層、煤層變薄及火成巖侵入等因素的影響,從而導致回采面會存在著走向或是傾向上存在不連續的問題,特別是在回采巷道下行掘進過程中,一旦構造不斷的向下,則會導致上部煤炭存在一定的浪費現象。不可避免的會導致殘采的現象存在,生產時存在著點多面廣,及分散的不合理狀況,導致開采程序被打亂。部分礦井由于達不到預期的產量,則只能依靠掘進煤來進行彌補,使上下同采或是上停下采的現象較為常見,不可避免的會對通風系統的正常運行受到影響,不利于井下保行業的安全,最終會導致采掘失調,嚴重時也會造成礦井報廢。
2.3 掘進進尺的欠賬
掘進需要具有較強的超前性,從而使采面的正常接替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證。導致采掘失調的最主要原因就是由于掘進進尺較少,而且進度較慢,掘進面往往滯后于采面布置,從而導致接替緊張。導致掘進速度緩慢的原因與任何下達不合理、地質條件、礦井病害、運輸通暢性、勞動力調配及掘進設備、工藝等都具有直接的關系。
2.4 礦井“五害”的影響
礦井中水、火、瓦斯、煤塵及頂板作為五害,這些隱患客觀存在,同時也是導致礦井采掘失調的重要原因,會對煤礦正常生產帶來較大的影響,嚴重時還會導致人身傷亡事故發生,給煤礦企業帶來嚴重的損失。所以需要在煤礦開采過程中,做好五害的治理和防范工作,有效的減少五害給礦井還來的危害,有效的避免礦井生產過程中發生人身傷亡的事故。
2.5 技術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
煤礦企業作為高危行業,生產過程中需要的人員較多,而且涉及的專業較為復雜,在生產過程中存在較多的未知因素,這就對煤礦企業的精細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煤礦企業由于作業場所存在著點多面廣的特點,這必然會導致管理流程較長,給管理帶來較大的難度。而且當前煤礦企業本身在技術管理上就存在著許多問題,制度也不完善,這就極易導致在生產過程中會發生不可預知的事件,給礦井生產帶來較大的安全隱患。
3 控制采掘失調的措施
3.1 切實搞好地質工作
需要在礦井生產前做好地質勘探工作,有效地提高地質勘探的精度,利用高精度的地質報告來為礦井設計、施工和生產提供科學的依據。地質技術人員也需要加強自身專業知識的更新,確保自身專業技能的提升,確保為采掘工程提供科學、可靠的依據。同時地質技術人員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對采掘現場構造的診斷,及時找出問題,并針對問題制定具體的解決方案,確保采掘施工方案的最佳化。還要編制科學合理的采掘作業規程,加強現場施工指導和監督,有效地對現場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確保業務水平的提升。另外,還要對沒有開采的區域地質影響程度進行分析,對其掘進率及單進的完成情況進行了解,從而為提高掘進機械化程度提供有利的依據。
3.2 充分認識組織回采面和掘進頭的正規循環作業的必要性及現實意義
認真組織正規循環作業,減少不必要的時間影響,細分每個環節,層層落實執行,認真總結好的經驗,客觀分析不足,制定合理的改進辦法措施,是人們主官能動性能夠積極做到的事情。
3.3 加大先進設備的投入及優秀人才的引進
在煤礦生產過程中,需要加快引進先進的科技裝備,并能夠對其進行熟練操作,確保設備能夠更好的將其性能發揮出來,達到其預期的效果,不僅有利于有效地提高開采和掘進的效率,而且還能夠有效的保證人員的安全。在煤礦企業發展過程中,人員作為企業的第一要素,需要加快高科技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有效的壯大企業人才隊伍,為企業的發展做好人才的儲備。另外。在煤礦企業發展過程中,還需要充分的各種積極因素,確保企業能夠健康、穩定的發展。
3.4 完善管理制度
3.4.1 建立完善管理制度,首先需要抓好以下幾個平衡:(1)客觀需要與生產可能的平衡:努力做到保證重點、照顧一般。(2)生產與基本建設的平衡。(3)生產與“三量”(即開拓、準備、回采煤量)的平衡實質上是采掘平衡。安排生產時著重考慮保持足夠的“三量”,使生產礦井的水平、采區、工作面能夠正常接替,防止采掘失調。(4)生產建設與勞力、物資、資金之間的綜合平衡安排生產建設計劃主要考慮人、財、物的綜合能力,量入為出,量力而行,避免失控。(5)生產、建設過程內部各環節之間的平衡;生產、建設與外部供電、供水、運輸、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平衡。
3.4.2 建立健全獎懲制度,讓執行力得到充分展現,嚴格節點目標管理,確保部署“三超前”目標實現,杜絕或減少無效進尺,杜絕資源浪費現象,確保采掘接替基本正常。解決采面過壓設備,以地測工作為基礎,以組織正規采掘頭面生產為手段,提高單產單進,合理集中生產。
4 結束語
在煤礦企業生產過程中,采掘平衡會礦井生產和長遠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同時也是確保煤炭產量持續增長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實際工作中,需要加快觀念的轉變,確保各項工作都能夠做到位,統一進行布置,科學進行管理,合理對人員和設備進行配置,加快新技術和新工藝的應用,有效地控制礦井采掘失調,確保采掘平衡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徐永圻.采礦學[M].徐州:中國礦業大學出版社,2003(1).
[2]吳傳始.礦井年度采掘計劃協調初探[J].西部探礦工程,2004(1).
[3]詹明仙.論采掘失調與對策[J].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