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針對城市群環境保護的需要,利用遙感為技術手段對長沙市進行大氣、水、固體廢棄物進行評估與分析。研究認為:長沙市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時,不透水地表比例較大有上升的趨勢;城區的景觀破碎度增大,綠地比例和人均綠地面積均下降;水資源與大氣環境的脅迫壓力降低,對水環境的脅迫上升。
關鍵詞:城市化;遙感;環境評估
長沙(Changsha),湖南省省會,中南地區城市,別稱星城,古稱潭州,是湖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和科教中心,中南地區重要的交通和航運中心,是著名的山水洲城、快樂之都。
長沙是全國文明城市,兩型社會試驗區,中南地區重要工商業城市,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也是長株潭城市群中的核心,長沙市綜合競爭力居全國前列,2012年長沙市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第十,中部第一,是全球城市競爭力提升速度最快的10座城市之一,位居第四。湖南省長沙市城區,主要包括芙蓉區、天心區、岳麓區、開福區、雨花區。
長沙位于中國中南部的長江以南地區,湖南省的東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長瀏盆地西緣。長沙市東臨江西省宜春地區和萍鄉市,南接株洲、湘潭兩市,西連婁底、益陽兩市,北抵岳陽、益陽兩市。地理位置介于東經111°53′至114°15′,北緯27°51′至28°41′之間,東西長約230公里,南北寬約88公里。全市土地面積1.1819萬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556平方公里。
1 數據處理簡介
本區域選用SPOT遙感影像作為影像數據源,選取了2005年和2010年兩期遙感影像圖。生態系統分類體系參考了《全國生態環境十年變化(2000-2010年)遙感調查與評估項目技術指南》,將長沙市城區的生態系統分為不透水地表、植被、水體、裸地和郊區五種。采用人工解譯的方法對地物信息進行提取,具體的解譯標志如表1所示。
2 基本生態狀況及其變化
在2005~2010五年之間,隨著土地城市化、經濟城市化、人口城市化的發展,將一部分綠地改建為住宅用地、交通用地、工業用地等,綠地所占實際開發城區面積的比例下降,而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大量的農民涌進城區,在城區生活、工作,人均綠地面積下降了。
在2005~2010五年之間,空氣質量上升了,酸雨頻率下降了,在2010年長沙市的空氣質量在秋冬季節比較差,和氣候特點有關系,冬季降水較少,風速偏小,靜風頻率偏大,極易形成逆溫層,不利于大氣污染物的擴散,導致空氣中污染物含量的增加,空氣質量下降。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環境質量的要求提高,有部分工廠已被關閉,例如三叉嘰附近的化工廠,使土壤中典型重金屬的濃度大大降低了,酸雨頻率也降低了。
在2005~2010五年之間,隨著經濟、人口、城市的發展,城區中的建筑用地、交通用地等不透水地表生態系統類型所占比例最大,并且這個比例也在逐年的上升,伴隨著其他生態系統類型也會隨之轉為不透水地表,長沙市城區中的不透水地表、植被、水體、裸地和郊區均發生了轉移。
在2005~2010五年之間,長沙市城區積極響應國家制定的節水型社會建設的目標,水資源利用效率提高了,經濟增長方式由粗放型轉為集約型經濟增長方式,設備技術裝備水平、能源利用的技術水平和能源生產、消費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單位GDP能耗降低了,伴隨著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單位GDPCO2排放量、單位GDPSO2排放量和單位GDP煙粉塵排放量均下降了,但是單位GDPCOD排放量上升了。
3 城市化擴張及其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2005~2010五年之間,隨著社會的進度,經濟的發展,長沙市城區的人口密度降低了,用水量占地表水資源總量的比例上升了,水資源的開發強度提高了,隨著節能技術進步、管理水平提高以及體制的創新,長沙市城區的能源利用強度下降了,單位國土面積CO2排放量、單位國土面積SO2排放量和單位國土面積煙粉塵排放量均下降了,而單位國土面積COD排放量和單位國土面積氨氮排放量均上升了,單位國土面積GDP上升了。
城市化水平與生態環境脅迫之間的相關性數為0.472,說明城市化水平與生態環境脅迫之間存在著正相關的關系,城市化水平越高,人類活動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構成的壓力就越大。
長沙市城區的生態質量指數2005年為27.24,2010年為34.59,資源效率指數2005年為178.10,2010年為89.30,生態環境脅迫指數2005年為12523.44,2010年為20663.50,城市化的生態環境效應指數2005年為17752.95,2010年為9123.54。在2005~2010五年之間,長沙市城區的生態質量指數和生態環境脅迫指數上升了,資源效率指數和城市化的生態環境效應指數下降了。
3.1 大氣污染問題
2010全年長沙市城區空氣質量在二級及以上天數占全年的92.7%,這種空氣質量狀況表明長沙市城區部是一個大氣污染型的城市。主要廢氣污染物為SO2、煙粉塵,2005全年城區SO2的排放量為10678.35噸,煙粉塵的排放量為8542.459噸,2010全年城區SO2的排放量為7045.232噸,煙粉塵的排放量為1721.038噸。雖然SO2煙粉塵的排放量都大幅度的降低了,但是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還是對于人類的健康存在有害影響。SO2對長沙帶來的二次污染是酸雨,2010全年酸雨頻率為76.7%。
3.2 水污染問題
水污染物主要以COD和氨氮為主,2005年長沙市城區的COD排放量為1269.898噸,氨氮排放量為27.4343噸,2010年長沙市城區的COD排放量為44177.68噸,氨氮的排放量為53.0462噸,工業源廢水污染物和生活源廢水污染物中的COD和氨氮排放量均升高了,影響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體健康,破壞生態環境,造成了城區的水質惡化現象。
3.3 固體廢棄物問題
2005年長沙市城區的固體廢棄物排放量為686.5噸,2010年長沙市城區的固體廢棄物排放量為0.087噸,在這五年之間,固體廢棄物排放量大大的減少了,但是固體廢棄物中的生活垃圾、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的排放量還是深深影響著人們的生活。
4 結束語
在工作中以遙感數據為核心的新技術、新方法為環境保護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通過此次工作認為長沙市在過去的10年內,長沙市空氣質量上升幅度很大,土壤中典型重金屬的濃度降低,酸雨頻率降低,但城區的綠地與人均綠地面積下降;單位國土面積CO2、SO2排放量、煙粉塵排放量降低了,但用水量、單位國土面積COD排放量與單位國土面積氨氮排放量卻有上升趨勢。
參考文獻
[1]覃連歡.廣西森林植被碳儲量及價值估算研究[D].廣西大學,2012.
[2]靳芳,等.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價[J].應用生態學報,2005.16(8):1531-1536.
[3]余新曉,等.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評估[J].生態學報,2005,25(8):2096-2102.
[4]馬文銀.邵陽市森林服務功能與價值評價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2007.
[5]譚鍵.海南省生態安全的空間結構研究[D].中南大學,2012.
作者簡介:黃河仙(1979-),男,湖南安化人,研究生學歷,工程師,主要從事生態與生物監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