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美術教學是培養學生審美情趣、開闊視野、發展想象、探究技法、提高審美能力的重要課目。美術是一種特殊的課程,使學生了解繪畫和制作技能,培養學生的在各方面綜合能力,發揮學生潛能,使學生感受美;教育學生樹立審美觀念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學生對美的理解和培養創造美的能力,審美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塑造形象,它的這一特性不是要取代其他教育。藝術創作是形象思維。我們應該激發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形象思維,開發兒童智力培養孩子觀察記憶和創造能力。
關鍵詞:小學美術 繪畫教學 想象力 興趣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a)-0167-02
如今的小學美術學習不再是單純的技能技巧的訓練,而是一種文化的學習,更注重的是人文和藝術素養的培養,因為在整個人類社會的歷史,美術本身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為,是為情感服務,表達思想,交流感情,為提高學生素質的全面服務: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授者,而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幫助學習者,教師應該以平等的姿態參與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教師和學生之間要互動,因材施教,教學相長。課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術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需要有很高的人文素質。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美術課好?如何更好的將課堂達到完美?在同一時間的思考,反復實踐驗證。因此,在平時的教學和課外學習中,通過實踐和反思,我認為一個好的美術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對孩子來說,興趣是如此重要,家長一定要千方百計的保護它,扶植它。孩子總是不容易專注,因為孩子是真正感性的,孩子敏銳的感知著周遭的一切動靜,可是一旦對某種行為發生了濃厚的興趣,就一下子安靜專注了。孩子精力越集中,創造力就越強。教師應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特有魅力,使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程內容應以適應不同學生的素質為前提,使他們在美術的學習過程中,逐步掌握美術學習的特點,基本的美術知識和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美術課的實質,除了培養孩子的視覺美感,更要幫助孩子尋找一種特殊的,開放的觀察和解讀世界的角度,最要避免的,是用成年人固有的感受方式,來取代孩子新鮮自由的天性。我們每個人都有過童年,童年總會過去,有些孩提的感受沒有了,但勇氣和本能,還有積極表達的愿望卻是完全可以保留下來的,正像馬蒂斯提倡的那樣,畢生能夠像孩子一樣看世界的勇氣是很可貴的,因為喪失了這種視覺能力就意味著同時也喪失了每一次可能的獨創性的表現。興趣是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之一。教師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的特有魅力,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例如:可以得用投影、電視大屏幕電腦播放圖像,從視覺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營造開放自由的課堂氛圍。教學藝術是一個預設和開放并存的系統,很多時候我們的教學是“封閉式教學”,按部就班的,缺乏開拓精神,這就要求我們打破課堂教學形式的正常程序,以“花衣裳”一課為例,要求學生做服裝設計師,通過做服裝的介紹激發學生對服裝設計的興趣,創造和諧,互動,的學習環境,創新的氛圍,并達到一個動態的,有序不亂課堂。①讓學生了解美術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將大大提高他們學習美術的熱情。美術學科的基礎課程,與其他科密切相關。美術水平直接關系到藝術鑒賞,培養創造能力打下良好基礎。對于藝術作品的欣賞,這大概是通過感覺,知覺的兩個階段及聯想和想象。②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提前備課上面要下工夫。仔細地分析小學美術教材的特點和體系,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和技能,以及他們的需要,方法,習慣,學習新的知識會有什么困難,然后有的放矢地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教學。每次備課時,精心準備材料,集中在備學生上。把學生分成若干組,插入生動活潑的游戲活動,提高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生的興趣,美術課將成為學生受歡迎的課程。故事激趣:比如第八冊教材《半屏山》一課,我先給學生講《半屏山》的故事,同學們通過跌宕起伏的情節描述,思路想象就打開了。③在學校做好教學工作。加強課后輔導工作,培養了一批有美術特長的學生干部。通過他們的示范作用,帶動其他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積極性。我把重點放在基礎訓練班,采取多種培訓方法,根據他們的特點和掌握基本的水平是不同的,讓他們在快樂的玩耍學美術,實現快樂教學和靈感思維的巧妙運用,才能實現舉一反三,理解和創新。
(3)“合作學習”模式。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重點,合作互動的學習,是為了實現美術的教育目標,促進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和互助精神,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根據“合作互動”,通過彼此的互動有利于解決問題。其次,針對存在的問題,“合作互動”,抓住發展的難點,并提出問題:通過小組討論,集體智慧的應用,輕松解決問題。最后,操作。“合作互動”,美術作品,不同于其他課程,每個學生的想象力和表現能力是不同的,同一主題的表現是不同的,因此,從封閉走向開放,一起做合作者,一個作品,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提高學習質量。學習、主動探究學習過程,學生的合作和互動合作,分工,同學之間的溝通和互動,共同促進彼此的學習方式來完成學習任務。合作學習應體現科學和民主精神和團隊精神,團隊平等,相互包容,相互信任和合作精神。教師應該運用各種輔助手段挖掘學生的潛能。如電視,訪問,游戲,故事,音樂欣賞,有條件的還可以使用計算機和網絡教學。
(4)藝術源于勞動、源于交流、源于娛樂活動。為了更好的加強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根據我對教材的理解,確定教學目標,嘗試通過撕裂,拼湊,粘貼形式建模;文化形象的記憶與學生能力的操作性能。為了達到教學目的,我采用了教師示范,多媒體課件演示,學生實踐等形式。通過教學實踐,有許多值得研究的地方。①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整個教學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教師的教學是靈活的,簡單的,傳統和創新并存,學生主動學習,課堂效率大大提高。②針對性要強。教師以生動的語言,使用大方的表演,感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實踐安排適當,使學生能順利積累藝術創作經驗,培養意識,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和良好學習慣。③關注學生的體驗和嘗試。老師不只是教學技能,而是啟發學生的思維和情感,創設情境,提供思路和條件,使學生體驗到的感情的行為。提高獲取知識和提高能力的主動性。④注重美術教學的藝術直覺。教師通過圖片展示,課件,學生作品貫穿整個課堂教學。達到一目了然,簡明扼要,主題明確的特點。反思:在教學中缺乏創新工作評估,人性化、科學化的評價不夠強大。是整個教學的薄弱環節,更值得未來的探索和研究。注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在這節課的學習,讓學生有機會學習,給他們足夠的空間發揮。我認為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一個單一的技能,而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讓他們獲得更多的技能。
(5)引導學生大膽想象。通過基本的氣氛想象達到教學目的,引導學生大膽想象是教學的重點,難點。由于時代特點和局限性,學生的想象不夠大,但只要通過適當的方法鼓勵,指導和幫助,不難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自由飛翔。①直觀的擴展。根據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從具體到抽象的具體創作,直觀的延伸,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一種有效方法。“恐龍”課新授的恐龍描述的世界,我首先簡要地向學生介紹各種恐龍不同的物理特性,然后利用課前活動的態度制作幻燈片的恐龍,孩子們的想象力提高了,畫畫就很容易。②兒歌牽引。孩子們喜歡的歌曲。我用這個教學,把枯燥的,難理解的知識編成兒歌,加強教學的趣味性,使教學內容形象化,閱讀容易發音,容易理解和接受。③故事啟發。“講故事”是一種文學體裁,它側重于事情過程的描述的同時,更要強調情節跌宕起伏,從而闡發道理或者價值觀。而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有著講也講不完的歷史故事。在美術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就可以根據教材的內容恰當運用作品所反映的歷史背景、人物、事件等情況,以講述故事的形式告訴孩子們。這樣我們以故事講述的形式巧妙的創設教學情景。再用故事串聯教學中的幾個切入點,從而讓孩子們在傾聽中輕松地學習。這樣良好的教學設計會感染他們幼小的心靈,從而使他們在美術課堂愉悅的氛圍中健康茁壯的成長。故事創設就是在美術欣賞的教學中,以教材中作品內容的故事情節、歷史背景或作者的短小故事來增添美術作品欣賞的趣味性和生動性,使孩子們不會感到單純欣賞美術作品的枯燥與乏味。故事是孩子們的最愛,也最能吸引他們的有效注意力,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6)作為一個小學美術教師,我在課堂上,實施了愉快教育這一教學方法,又針對小學生見異思遷、喜新厭舊、缺少韌性心理特征,并根據兒童心理特點和教材的不同內容,采取了適合兒童特點的一些教學方法。所以給學生上美術課時,我千方百計的為學生創造產生興趣的條件。上課時,利用導入語(常用編故事、編兒歌、猜謎語,做游戲、競賽性活動)直觀教具和直觀演示等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起學生高漲的情緒和作畫的強烈欲望,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總之,只要教師挖掘想象因素在教學中,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適合學生大膽想象提供催化和引導,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就可以培養學生很好的繪畫。
參考文獻
[1]余琳玲,著.美術教學的評價[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戴高桃,主編.中小學美術教學活動設計[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3]尹少淳,主編.美術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4]徐建融,等,編著.美術教育展望[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