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是教學過程中最直接的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在以“生”為“本”的教育觀中,我們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有高度的目標責任感:深入的研究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根據目標的設定選取能夠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目標的設定還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要有敏銳的發現意識:樹立差異即資源、錯誤即資源、生成即資源的意識;要有極強的時效觀念:備教材,要深入研究教材,設計高質量的問題,備學生,要了解他們的整體,還需要了解他們的個體;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用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共同演繹生命的課堂。
關鍵詞:課堂教學 組織者 生本 生命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a)-0127-02
教師是教學過程中最直接的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發揮著主導的作用。在以“生”為“本”的教育觀中,我們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有高度的目標責任感、敏銳的發現意識、極強的時效觀念和較高的理論水平,用智慧啟迪學生的智慧,共同演繹生命的課堂。
1 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有高度的目標責任感
做人做事都要有清晰明確的目標,目標能夠起到導向作用。教學目標是整堂課的出發點和歸宿,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和核心,對整堂課起到導向、評價、調節、激勵的作用。因此,教學目標的準確設定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組織課堂教學過程中也要樹立明確的目標意識,目標的設定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實施效果?!缎W數學課程標準》對義務教育階段的各個部分給出了總體目標、階段目標,教參中又給出了單元教學目標、每一課的教學目標。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首先要深入的研究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不要斷章取義,胸中要裝有學科總目標、學段目標、單元目標,要清楚知識的前因后果,設定的目標要體現目標的三個維度;其次,要根據目標的設定選取能夠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換句話說教學內容的選取是為了達成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師要考慮到設計的趣味性、連貫性、層次性及實效性。有了這樣的思路,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就不會為了教學內容、教學環節的取舍猶豫不決了,該留及留,該舍則舍,取舍有度。以往聽到的一些課環節很多,一堂課熱熱鬧鬧,每個環節都走過場,每個環節都平鋪直敘,這樣的課教學效果并不好,問其原因,老師們會說每個環節都很好,不愿意舍棄。古語言:舍得,舍得,有舍有得。我們設計的核心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再次,教學目標的設定不是統一的,要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教學目標。前不久,聽了一節北大附小王老師講的《3的倍數特征》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往3的倍數特征的三維目標一般會定為:(1)通過觀察、探究、交流等活動,讓學生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征的過程,理解3的倍數的特征,會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2)發展學生分析、觀察、比較、操作、概括、猜測、驗證、歸納的能力;(3)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并能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情感的體驗。而王老師通過課前的調查了解到了學生絕大都數都已經知道了3的倍數特征是什么,再按部就班的探究3的倍數特征是什么就很難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很難在學生原有的基礎上有新的提高,再有也很難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感。針對學生的學情的特點,王老師將教學目標調整成探究3的倍數特征為什么和各個數位上的數字都有關系,并圍繞這一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利用在方格圖上圈一圈的方法,逐步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奧秘。這樣的目標設定完全是符合學情的,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2 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有敏銳的發現意識
現在的課堂不是一潭死水,教師照著教案進行下來就算完成教學任務了。課堂是變化的,思維是動態的,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師生與文本不斷的碰撞建構的過程,也是師生共同演繹生命的過程。葉瀾教授在《重建課堂教學過程》一文中提到:“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注意力、合作能力、發表的意見和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敏銳的發現意識,悉心留意來自學生的反饋,發現學生有價值的思維、發現學生生成的教學資源,適時適度的做出調整,當好“調度員”以順應學生發展的需要。
一是教師要樹立差異即資源的意識。不可否認學生之間存在著一定差異,他們有著各自的經歷、特長、知識、獨特的思維方式等,這樣的差異正好會在課堂上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教師不要壓制、不要抱怨,換個角度看,這是難能可貴的資源。
二是教師要樹立錯誤即資源的意識。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在教學中常會暴漏出學生的一些問題,一些錯解,這些錯誤具有不可預見性,而這樣的錯誤又往往是學生思維的真實反映,蘊含著寶貴的教學財富,教師要本著以生為本的教育觀,讓學生充分展示思維過程,探求其產生錯誤的內在因素,讓學生在糾錯、評錯中明晰思路,汲取教訓,深化理解,這樣的教學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建構。
三是教師要樹立生成即資源的意識。教師要注重引導性提問。通過發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障礙、錯誤、疑問,提出具有指向性的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的去發現、嘗試、探索,避免無意義的時間浪費。如:在《簡單的數據分析》一課中,E品牌的礦泉水銷售量為65瓶,若在原有的縱向條形統計圖中繪制出現了格不夠的問題,當學生想出的辦法仍不是繪制橫向條形統計圖時,教師可以指向性的提問:“大家想想,橫軸表示的只能是礦泉水的品牌嗎?”學生在這樣的問題下,思維更加快捷,很容易想到橫軸除了表示礦泉水品牌,還可以表示數量,由此讓學生試著畫一畫;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應答。允許學生的解答多樣化,尊重學生的不同見解,提倡多角度、多層次的討論交流;教師要善于質疑問難。讓學生在爭辯中,學會分析,學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調控自主學習方向。如:在教學《找質數》的過程中,教師提出“2的因數有1和2兩個,4的因數有1、2、4三個,12的因數有1、2、3、4、6、12六個,那是不是數越大,它因數的個數就越多呢?”從而引發學生的質疑、探究。再如,1是不是質數的問題上,學生想法不一致,教師適時的讓不同觀點的學生爭辯緣由,使得問題在爭論中愈現明確;教師要適時評價反饋。即以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間的相互評價和師生的共同評價相結合,拓展反饋評價的空間。以往的課堂更多呈現的是教師的評價,現在我們要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從中認識自我、不斷改進自我。學會生生互評,互相鼓勵,促進合作,互相欣賞,激勵進步。當然這樣的課堂需要教師的發現,也需要教師的調控,因為課堂上的時間是有限的。
3 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有極強的時效觀念
我們的課堂只有40 min,我們的課時每周也就固定的那么幾節,而我們的教學任務每個學期是固定,我們要樹立時間觀念,在有限的時間里,有效甚至高效的完成教學任務,珍惜40 min的每一分鐘。在以往聽課的過程中,經常有教師完不成教學任務,造成拖堂、占課,學生還不買賬,這些現象反映出教師的時效性不強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還需要從備教材、備學生上著手。
備教材,要深入研究教材,設計高質量的問題,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陶行知先生也曾經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币惶煤玫臄祵W課離不開好的問題,學生就是在不斷的思考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增長才智,發展能力的。課堂的問題要清晰、明確、指向性強;問題要開放;問題要能夠調動起學生的興趣;問題要具有層次性,一步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備學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每一堂課在上課之前,我們教師都要做好準備,打好主動仗。我們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我們需要了解他們。其一,我們要了解他們的整體,包括年齡心理特點、認知特點、知識儲備等,就知識儲備而言,學生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并不是一張白紙,隨著生活經驗和以往的學習經驗,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和能力,新知識與前與后都有著一定的聯系,我們教師要找準新舊知識的最佳切入點,以便新知識更好的為學生而習得;其二,我們還需要了解他們的個體,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著自己的認知方式、自己的選擇能力、自己的人格特征,并且蘊藏著巨大的開發與發展的潛能。這些在備課之初,教師都要心中有數。在此建議老師們在上課之前做好學生前測,了解學生哪些內容已知、哪些內容一知半解、哪些內容未知、哪些內容想知,通過了解有針對性的精講精練。此外,教師還需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讓學生40 min之內都在主動積極的思考,并將這種狀態延續到課后。
4 當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有較高的理論水平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才能滿足當今的需要。首先,要認真學習先進的理論,樹立責任感、使命感,站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筑夢人的高度,自覺地把個人生命的意義、價值與祖國的教育事業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其次,要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和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借助教育教學理論來分析教學實踐,反思教育教學中的得與失,提高教書育人的水平;最后,要認真學習國家制定的各項法律法規,提高對法律法規的認識,堅持依法執教。
參考文獻
[1]于發友.教師專業標準與專業成長.小學教師[C]//廣州.世界圖書出版廣東有限公司,2013:17-18.
[2]潘小明.數學生成教學[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34-37.
[3]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5-57.
[4]徐斌、歐陽宇.知識、思維、課堂:數學教學的歷史與現狀[M].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6: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