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河南中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在近年學生數量不斷增長的新形勢下,積極在大學生黨建工作中發現、分析新的問題并尋求良策,特別是在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工作中,通過不斷摸索、實踐和積淀,逐步形成了“重組織、明動機、分時期、重全程”的教育、管理模式,來提高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確保新形勢下大學生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可靠性和純潔性,真正做到“把好門、保質量、出精品”,從而夯實大學生黨建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現簡要概述,以供兄弟院校黨建工作者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黨建 發展質量 黨員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a)-0000-00
高校大學生黨員肩負著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建設和實現“中國夢”的歷史重任,隨著國內高校學生的不斷擴招、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網絡信息化的飛速發展、大學生價值取向多元化對固有思想和價值觀念帶來的沖擊,使高校黨建工作面臨著諸多挑戰[1]。黨的十八大也明確提出要創新基層黨建工作,2013年中央下發《關于加強新形勢下發展黨員和黨員管理工作的意見》提出了“四大考驗”和“四種危險”及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十六字總要求,由此可見新形勢下高校基層黨組織在學生黨員的質量上,面臨著新的挑戰,迫切需要在學生黨員管理和教育中創新方法,確保新形勢下大學生黨員隊伍的先進性、可靠性和純潔性。
1 影響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分析
1) 基層高校學生黨支部書記大多數由思想政治輔導員兼任,由于學生管理中日常瑣碎、事務性工作較多,任務較重等原因,缺乏精力及時間投入到基層黨組織建設上來,甚至有些新進入輔導員隊伍的老師還尚未具備扎實的政治理論基礎和良好的業務能力。
2)在校生黨員逐年增多,黨支部規模大小不一,人數多的支部偏多。調查顯示:10-15 人的支部占18.6%,16-25 人的支部占36.7%,25-100 人的支部占43.6%[2]。支部黨員素質及能力也各有不同,正式黨員,積極分子、預備黨員三個階段的人數不均衡,學生基層黨支部更新滯后;醫學或醫類相關專業種類增長快,專業、年級之間學生黨員缺乏交流,黨員自身歸屬感不強。
3)少數學生由于自身對黨的歷史、理論知識缺乏系統學習、對黨的組織缺乏理論了解,導致入黨動機不明確,存在多元化、功利化,很少考慮一名黨員所肩負的責任和使命。即便是已入黨的學生黨員也存在社會閱歷淺、思想單純、實踐能力不足等特點,導致思想上易受影響,價值取向的易偏移。
4)目前學生支部內組織生活形式單一,內容老套,氛圍沉悶,學生黨員參與的積極性調動不足,自我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形勢與政策興趣不高。在關于組織生活吸引度的調查上,13%的學生黨員認為說不清楚,17.4%的學生黨員認為很有吸引力,21.4%的學生黨員認為吸引力很小,48.2%的學生黨員認為有吸引力,但吸引力在減小[2]。可見與校園文體、社團活動相比,學生黨組織的聲音缺乏活力和激情。
5)大學生黨員發展過程中,一定程度存在重視程序、忽視質量,對于發展對象的考察中存在只注重材料和手續的完備等情況;重視入黨前考察、培養,輕視入黨后的教育管理,并且對培養期的教育效果也缺乏有效的考核和監控體系。
6)醫學類高校學生存在學制及臨床實習期長、實習地點或教學醫院分散等多方面的特點,學生黨員及發展對象離開學校進入醫院開展臨床實習過程中高校學生黨支部在教育、管理等工作上出現了脫節現象,黨員教育的連續性受到影響。
2 在提升大學生黨員發展質量上的一些做法
2.1 重組織,保證工作執行力
學生黨支部擔負著組織發展、教育管理、凝聚人心的神圣使命;是實現黨的領導的重要抓手和戰斗堡壘,也是保持黨的先進性的基礎,支部黨務人員自身素質如何,必將影響到發展和培養黨員的質量。基礎醫學院黨委對大學生黨支部建設上,一是根據學生思政輔導員的情況選派理論基礎扎實、理想信念堅定、組織能力突出的同志擔任學生支部書記;二是指派黨性強、作風正派、素質過硬的退休老黨員作為特聘組織員參與大學生黨支部建設,提高支部成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三是對人數較多的大學生黨支部按照年級的高低、專業相似度適度進行調整,達到各支部均衡發展,并積極發揮支部內優秀學生黨員模范帶頭作用,依據他們的特長及興趣愛好,多年來逐步形成了以“心理健康指導”、“團日活動”、“科技創新”、“學風建設”等為特色的黨組織,支部內成員因興趣相同在一起相互交流、學習,不斷提高黨員參與黨內活動的積極性。
2.2 明動機,保證發展“入口關”
大學生黨員發展工作是組織程序問題,更是思想建設問題,要培養符合發展標準的積極分子,必須把握好“入口關”,明確入黨動機,確保一批信仰馬克思主義,矢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斗終身的先進分子加入隊伍,保持隊伍的先進性。基礎醫學院學生黨支部積極在黨的理論學習、社會實踐、典型宣傳三個方面來端正積極分子入黨動機。通過組織團日活動、業余團校和黨課的學習,普及黨的理論知識,增強對黨的認識和了解;以大學生“三下鄉”、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等形式參加社會實踐,堅持專業知識與服務社會相結合,期間通過紅色教育、尋訪基層優秀校友、支農、支教、支醫等體驗教育,來正確認識自己,完成個人與社會的統一,增強社會責任感,樹立服務意識,明確入黨的目的,提高黨性修養;利用座談、宣講等手段積極宣傳在校園文化建設、中醫藥知識競賽、科技創新、自強之星、社會服務等方面涌現出的優秀學生黨員,樹典型、促引導,彰顯榜樣力量,營造上進的氛圍,提高思想覺悟。
2.3 分時期,保證教育實效性
大學生入黨教育要針對大學生入黨的不同時期進行分期教育,把服從、服務作為著力點;把信仰、黨性原則、黨性修養、使命、責任作為目的。基礎醫學院學生黨支部入黨教育分為四個時期:新生入學教育期間的黨史、黨知的啟蒙教育;積極分子時期的行為養成教育;預備黨員時期的服務意識、自我學習教育;正式黨員的先鋒模范、爭先創優教育。
在黨員分期教育中,學生被 “推優”之后,就為每個人建立《學生黨員發展綜合測評表》,實行量化積分、全程考核,內容分為五個方面:思想表現(申請入黨時間、思想匯報情況);學習能力及效果(政治理論學習情況、專業課程學習情況、黨的組織生活出勤情況、黨的理論知識考試成績、學期學習成績績點);社會實踐(寒假預實習情況、暑假社會調研情況、志愿者服務情況);校內活動(團日活動、校園文化活動、體育競賽、中醫藥知識競賽、科技創新、心理輔導);所獲榮譽(國家、省級、市級、校級、院級獲獎情況),動態顯示在黨員發展過程中發展對象和正式黨員的綜合表現,并作為發展黨員和民主測評黨員的重要參考,為黨員教育建立質量監控體系,保證教育、培養質量。
2.4 重全程,保證教育連續性
針對實習期間黨員教育脫節現象,基礎醫學院學生黨支部做法如下:第一:在實習前集中開展黨員黨性教育,增強黨員意識、樹立黨員形象,增強組織觀念,帶著責任感和使命感奔赴實習點;第二:對所有實習黨員合理分配實習小組,保證學生黨員的數量均衡,小組內成立臨時黨小組向每位實習生黨員發放《中國共產黨員證明信》及學生黨員《實習醫院黨組織考核表》(內容包括醫德醫風、專業理論水平、臨床動手能力、遵守規章制度情況、參加理論學習及院內活動情況),實現實習期間實習醫院黨組織及原學生黨支部的雙重教育、管理;第三:為監督實習黨員持續性教育的質量以及在臨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堅持與實習檢查相結合,建立聯系走訪制度,每學期指派專人會同實習檢查人員到實習點召開實習生黨員座談會,幫助實習生黨員端正心態,解決實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增強自身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第四:利用校園網絡中的黨建模塊及微博、微信及時發布黨建信息及學習內容,實現實習階段學生黨員和在校生黨員教育、管理的同步化。
基礎醫學院黨委依據 “重組織、明動機、分時期、重全程”的教育、管理模式,不斷深入開展大學生黨支部組織發展工作,在大學生黨員培養過程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黨員,并取得諸多成績,例如學生一支部成立心理健康宣講團,積極配合我校心理健康中心開展心理素質拓展訓練和心理健康知識宣講;學生二支部結合 “團日活動”,成立大學生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積極開展貧困幫扶、留守幫扶、孤寡幫扶、醫療幫扶等社會公益活動;學生三支部成立“科技創新團隊”以大學生挑戰杯為平臺,開展科技創新工作,共獲得國家二等獎一次,三等獎四次,省級金獎兩次;一等獎三次;學生三支部積極開展學風建設,參加及組織中醫藥知識競賽;英語四六級模擬考試等活動,逐步形成了創先爭優、勤奮好學的良好學習氛圍,五年來,共有141人次學生黨員獲得省、市、校級榮譽,學生黨支部也多次榮獲校“優秀黨支部”等榮譽稱號。
3 結語
大學生黨員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優秀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全體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針對新時期出現的黨員質量問題,高校務必要認真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及大學生的時代特點,有針對性、實效性地開展大學生黨員的教育與監督工作,認真做好“把好門、保質量、出精品”,培養出優秀的大學生黨員隊伍,以便在社會主義建設的各個領域發揮作用,成為不可替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張倩,趙潔.加強和改進大學生黨建工作研究[J].高校研究與實踐.2014,33(1):70-74.
[2]楊曉蘇,張在金等. 提高大學生黨員組織生活質量有效性研究[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0,(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