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針對傳統課程設計題目重復,考核方式單一,學生積極性不高的問題,以CDIO教學改革為理念,實施跨學科、多課程綜合的專業綜合訓練課程改革。該課程以設計工程實踐氣動機器人為對象,總課時為8周。前4周為理論設計階段,考核內容包括答辯、組內互評、教師自評及部分,需要提供技術標、商務標、機械圖紙、氣動圖紙、電氣圖紙及答辯ppt;后4周為實物制作調試階段,考核內容包括答辯、比賽、表演、成本、教師評分、組內自評及部分,需要提供實物制作圖片、說明書、改進的機械及電氣圖紙、答辯ppt。并以某一組學生完成的氣動機器人為例,給出機器人的機械圖、電氣圖、氣動圖、總裝圖及X-d圖。本專業綜合訓練實現了跨學科、多課程的聯合知識體系能力培養,增強學生自主承擔科研任務的能力。
關鍵詞:CDIO 多課程 多領域 綜合訓練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a)-0156-02
1 問題根源
課程設計能夠加強學生對所學課程的理解,并能將其轉換成實際應用,是理論向實踐過渡的一個重要過程,歷來受到工科學校的重視。近年來,課程設計出現了一些弊端:教師指導不嚴格,題目重復,學生互相蹭車,打醬油,使得課程設計的作用越來越差,效果非常不明顯。
2 教學改革
為了解決課程設計的弊端,推行了以CDIO[1-2]教學改革為理念,跨學科、多課程綜合的專業綜合訓練課程改革[3-4],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獨立解決科研問題的能力。
2.1 項目要求
總體要求:
自行設計氣動爬行機器人[5],機構形態自擬,完成機器人的整機設計、選型、加工、集成及調試。
具體要求:
(1)采用氣動系統驅動,氣源、電源拖線方式,氣源壓力5 bar,電源電壓24 V。
(2)實現手持有線控制器的轉向、前進、后退控制、步態行走。電氣控制采用繼電器方式。
(3)實現5 kg負重下按預定軌跡行走要求。
(4)整體平面尺寸不超過200mm× 200 mm。
2.2 項目實施節點設計要求(見表1)
2.3 項目實施節點成績評定
2.3.1 理論設計階段(1~4周)
(1)成績評定方法如表2所示。
(2)以小組形式提交材料,內容如表3所示。
2.3.2 實物制作調試階段(5~8周)
(1)成績評定方法如表4所示。
(2)以小組形式提交材料,內容如表5所示。
(3)另設獎勵機制。
通過答辯及競賽,評比出足式機器人和爬桿機器人一等獎各一名,獎金400元,二等獎各1名,獎金300元。
2.4 元器件提供
提供的元器件如表6所示。
2.5 具體案例
2.5.1 結構設計
該爬行機器人[6]的結構采用分體式設計,共有9個氣缸進行動作,如圖1所示。
氣動爬行機器人的氣動原理圖及電氣原理圖分別如圖2、圖3所示。
氣動爬行機器人的總裝圖及x-d圖分別如圖4、圖5所示。
3 跨學科專業綜合訓練特點及收獲
(1)跨學科、多課程綜合本專業綜合訓練實現了跨學科、多課程知識體系的綜合,能夠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立體的、綜合的知識體系,培養學生獨立完成科研、解決問題的能力。
(2)具體工程實踐為對象。該專業綜合訓練以具體的工程實踐為對象,更加貼近生產實踐,能夠使得學生提前進入工程實踐狀態,實現工科學生理論課與企業工程實踐的無縫聯結。
(3)更加靈活、科學的考核方式。該專業綜合訓練不再是原來“一張卷、一張圖”的考核方式,而是多節點、多成果的考核方式,更加科學、更加合理地體現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強蕊.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大學物理實驗教學與考試模式[J].西安科技大學:高校研究,2014(1):63-64,67.
[2]李琳.地方高校應用本科教育的轉型探索:CDIO的視角[J].高等農業教育,2014(8):51-53.
[3]周俊,周堅中.現代光電技術綜合訓練中心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科教文匯,2013(11):77-78.
[4]王東明,于丹.技工院校模具專業工學一體綜合訓練教學模式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51):267-269.
[5]關浩,藍健,楊博龍.氣動競賽機器人控制系統設計[J].液壓與氣動,2009(1):7-9.
[6]王志恒,錢少明,楊慶華,等.氣動機器人多指靈巧手—ZJUTHand[J].機器人,2012,34(2):223-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