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傳統的教育中,體育教材注重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的編排,重在向學生展示完整的體育知識體系,呈現出關注學科知識的特點?,F行的體育教材,由過去的《體育》演變為《體育與健康》,從科目名稱的變化,我們就能感受到學科關注點的變化,不僅注重體育學科知識教育,更加關注體育與健康之間的關系,關注體育對人類的精神影響,擴大了體育學習的外延,更加關注體育的社會意義。體育教材的變化表現體育教學中心發生本質的改變。教師有傳統的注重學科知識向關注運動與健康轉變,讓高中體育教學充分發揮課程的促進作用,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服務。
關鍵詞:體育教學改革 大體育 教學主題
中圖分類號:TG5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a)-0147-02
留心高中體育教材變化,必定能感受到高中體育教學方向的變化,并體悟到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F將自己的一點感受和體會進行總結,為今后改進體育課堂教學奠定基本的思想基礎,也為體育教學改革奉獻自己的綿薄之力。
1 從《體育》到《體育與健康》之變
在傳統的教育中,體育教材注重體育知識和體育技能的編排,重在向學生展示完整的體育知識體系,呈現出關注學科知識的特點?,F行的體育教材,由過去的《體育》演變為《體育與健康》,從科目名稱的變化,我們就能感受到學科關注點的變化,不僅注重體育學科知識教育,更加關注體育與健康之間的關系,關注體育對人類的精神影響,擴大了體育學習的外延,更加關注體育的社會意義。
教材編排的變化標志著體育教育方向的轉變。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和《體育與健康新課程標準》,準確確立教學總目標和方向,由注重學科知識和技能教學向關注體育與健康的關系轉變,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體育觀,正確處理運動與健康的關系,讓體育運動切實為健康服務。比如,很多人單純地認為體育鍛煉對身體有益,但是,當人身體疲勞時繼續進行過量的運動,不但對人體無益反而有害,會導致人免疫力下降。如果青少年長期進行透支體能的體育運動,還會影響成長發育。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向學生傳授體育知識、運動技巧,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還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觀,處理好體育與健康的關系,讓體育學習真正成為健康的指南。
新教材還編排了大量體育運動對精神的重要影響、體育文化、健康飲食的內容,教師要將這部分內容放到與體育技能同樣重要的地位,比如,體育運動對心理健康的促進,體育活動對人精神世界、社會交際的影響,體育文化在社會文化中的重要地位;飲食與健康的關系,良好生活習慣和健康的關系,對常見傳染病對和常見疾病的預防,對心理健康的維護等。教師要將這些內容滲透到體育內容的教學中,比如,當一節課接近結束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你今天覺得勞累嗎?饑餓嗎?你早晨(或上午)吃了那些食物,它們能為你提供多少熱量?提醒學生關注飲食與健康的關系。也可以向學生提問運動后的感受,引導學生關注體育運動與精神調節之間的關系。教師也可以利用下雨(雪)、霧霾等不利于室外運動的機會,組織學生上室內課,就某一健康主題進行討論式學習,讓學生在交流中對這方面的內容有更深刻的認識和理解。
教師還可以結合國內外某一重要的體育盛事,鼓勵學生通過觀看比賽、參與論壇交流等形式,了解與體育相關的文化和精神,開闊學生的體育視野,加深學生對體育精神的理解。
2 樹立“大體育”的現代教學理念
所謂“大體育”的教學理念,一方面指我們的體育教學不再以課本內容為全部,而是盡力增加豐富多彩的體育內容和運動形式;另一方面,體育教學以強身健體為最終目的,從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為出發點,兼顧學生的心理、精神、意志等各方面的發展,保證學生身體和心理都能健康發展?!按篌w育”理念的核心內容是“健康第一”,運動為健康服務。這種教學理念,與中央倡導的“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礎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鍛煉身體的習慣”相契合,符合時代對體育教育的要求。
教師在教學中,要考慮學生的運動習慣和個人愛好,將這些作為培養學生體育發展的基礎。比如,大部分學生習慣乒乓球、籃球、足球等球類運動,還有部分女生喜歡健美操、瑜伽、毽球等具有一定美感的運動類型。很少有學生喜歡跳高、跳遠、投擲類運動項目。高中體育教學要和學生的終身運動結合起來,為學生掌握熟練的運動技巧、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紀要向學生傳授普遍的體育知識,讓學生有廣泛的運動基礎,又要有重點發展學生的體育愛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為學生的終身運動奠定基礎。
同時,我們要正確理解“健康”這個概念:健康不僅僅是免于疾病和衰弱,而是保持身體,精神和人際交往的全面完善狀態,確立生理、心理、社會相結合的多維健康觀。使學生理解和認識到在青少年時期打好體質健康的基礎,不僅是我們在學生時期完成學業和幸福生活的需要,同時也是終身健康的需要。并進一步認到增進健康和增強體質不是一勞永逸的事情,必須通過長期鍛煉和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實現自身“健康”,不斷提高自身的健康水平。
3 確立體育為健康服務的教學主題
傳統的體育教學關注技能、體能重于關注健康,尤其是忽視了運動與心理、精神的關系,忽視了飲食、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對健康的影響,這正是新一輪體育教學改革的關鍵所在。教師在組織體育課教學時,要將“健康篇”的內容與“體育篇”的內容進行有機整合,促使“體育”與“健康”相輔相成,互相促進。
當課堂上進行了某一項體育運動之后,比如,進行一場籃球賽、足球賽、乒乓球賽,或者一次中長跑,教師要利用休息間隙或者比賽完的短暫時間,組織學生談談比賽過程的感受,或運動后的精神狀態的變化,促使學生認識到運動對負面情緒的宣泄、對積極向上心態的形成的重要作用。并引導學生學會通過運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培養積極向的精神風貌。
教師還可以借助體育課的機會,以漫談的形式調查班級內男生抽煙、飲酒的狀況,并組織學生提討論的形式來認識吸煙、飲酒對身體的傷害,增加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做到自覺遠離煙酒和毒品,從思想上增強學生的健康意識,引導學生從各個方面注意對身體健康的維護。
男生對各種體育競賽感興趣,也對各種體育名人感興趣。教師要利用這個契機,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各種體育大賽中人們為了取得理想成績婦幼違禁藥物的現象,和部分運動員為取得冠軍進行超體力的訓練導致身體傷殘的現象。讓學生切實認識到體育運動和競技性比賽是兩個概念,認識到普通體育運動對人類健康的促進作用,因追求榮譽而損害健康的體育運動不值得提倡。
因此,我們的體育教學改革的一大重點是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體育觀念,讓學生切實認識到體育為健康服務,我們要通過運動來強身健體、預防疾病、調節情緒、消除負面情緒,讓體育運動成為身心健康的推手。
4 促進學生課內外體育運動相結合
體育課堂教學中,一般情況下我們只是向學生傳授一些動作技術和運動要領,并通過相應的運動訓練來幫助學生掌握、鞏固和提高運動技能,同時培養學生挑戰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的精神和毅力。但是,僅僅依靠課堂學習和訓練,想讓學生的運動技能得到大幅度提高、健康水平有所改善,基本是不可能的。體育的核心精神在于“持之以恒”。學生只有長期堅持、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體育品質,才能享受運動帶來的愉悅,才能感受到運動帶來的人家關系的和諧,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體質、改善健康狀況。因此,堅持“課內外結合,拓展體育的教學時空”是體育教學成果得以鞏固和拓展的必要途徑。因而,每一節體育課的結束不是體育運動的結束,而是一個新的運動階段的開始。教師要鼓勵學生走學校學習與日常運動相結合的道路,是課內外的運動形成完美的對接,保證運動的持續性和長期性。但是,要達到這種目的并未易事,教師必須認真研究教材、改進教材,提高體育教學的生命力,并根據體育在不同階段的發展熱點、趨向,結合每個學生的興趣愛好等多種因素,為學生選擇相應的運動項目,制定科學可行的運動計劃,促使體育運動伴隨學生由課內發展到課外,由校內延伸到校外。
總之,體育教學改革是代發展的要求,學習內容也會隨著時代發展變化進行適當的調整。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結合社會現象對體育教學進行深度思考,切實搞明白體育教學的方向與核心。然后有針對性地制定教學方向,采取多樣的教學策略,促使體育教學與時俱進,切實為學生強身健體、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林向陽,黃漢升.論普通高校體育教材的篩選機制和評價模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82-84.
[2]張三花.回歸生活世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價值取向[J].教學與管理,2004(19):33-35.
[3]郭曉明,蔣紅斌.論知識在教材中的存在方式[J].課程·教材·教法,2004(4):3-7.
[4]周香.論教科書對課程標準的理解與表達[J].當代教育論壇,2004(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