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各種金屬礦脈的不斷開采,礦產資源在開采過程中不斷被消耗,很多礦場出現后備儲量不足,開采量不斷下降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根據礦場自身地理條件,結合高科技技術手段,在原本礦脈深處或周圍進行探尋,發現和尋找新的礦床,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文章結合激電中梯測量法在黑龍江省老柞山金礦探尋中起到的作用,對激電中梯測量法在多金屬礦中的應用做一個初步的說明和講解。
關鍵詞:激電中梯測量;多金屬礦;老柞山
老柞山金礦礦場,是我國改革開放初期便發掘開采的金礦之一。然而隨著逐年的開采,老柞山金礦礦山開采深度的不斷加深,整個礦區后續儲備量出現嚴重的不足。為了使老柞山金礦保持一定的開采量和開采年限,勘探人員利用其原本地址條件,結合激電中梯測量法等多種高科技手段,利用金與硫化物之間天然存在的密切聯系,在復雜的礦區內進行新的地質勘探,以期望能夠找到新的礦脈點。
近年來,根據老柞山金礦礦區以及其周邊地區地質勘探的結果顯示,老柞山金礦礦區內的金礦石及與金礦化有關的黃鐵礦化巖石脈巖與圍巖相比,均具有很強的磁性以及較低的電阻率和較高的極化率。在已經發現的激電中梯異常現象中,經過一定的查證,多數激電異常現象的出現,都和含有金屬硫化物的金礦體有著密切的聯系,這樣的發現表明,激發極化法為代表的物探方式,是老柞山金礦礦區內行之有效的地質勘探手法。
1 礦區情況
老柞山金礦礦區地理條件特殊,位于三道溝火山盆地的東南邊緣,樺川凸起東南一側,其礦床位于吉黑褶皺系佳木斯隆起的中部,老爺嶺中間隆起區中段,礦區內巖漿活動十分活躍。整個老柞山金礦礦區總面積達到了28平方公里,可以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分為東部、中部和西部三條大型礦帶,其中包括六個已知的金礦礦床。這樣的數據顯示了老柞山金礦擁有著較大的開采價值,作為我國老牌金礦開采單位,老柞山金礦礦場曾一度位列全國黃金開采量的前三十名。
在老柞山金礦礦區內,通過磁性檢測,其巖石磁性基本符合規律,即由時間順序,磁性逐步增強;隨著基性向酸性過渡中,磁性由強逐步減弱。與此同時,通過檢測我們發現在老柞山金礦礦區內,礦石的極化率隨著年代和區段的不同而呈現出較大的差異。根據極化率的不同,我們大致將老柞山金礦礦區內的礦石分為三種。其中高極化率的礦石,包括含礦矽卡巖、含礦混合花崗巖及含石墨類巖石,極化率值在10%-50%之間,是老柞山金礦礦區內激電異常的主要場源;中等極化率的礦石,包括矽卡巖、紫蘇閃長巖和閃長玢巖等,極化率值多在4%-10%之間;低極化率的礦石,包括花崗巖、花崗閃長巖以及大理巖等,極化率值多在4%以下。不僅如此,礦區內礦石所呈現的電性也出現了很大的差異,黃鐵類礦石、金礦石、混合花崗巖等礦石存在的區域內,具有著強烈的激電效應。然而一般情況下,黃鐵類礦石內均含有含量不等的金,只是含金量較高者便是金礦石,反之含金量較低者則并不具備開采價值。在礦區內,由于石墨類礦石的存在,給金礦石的探尋過程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和干擾。不過由于石墨礦石和金礦石之間存在著明顯的電性差異,石墨類礦石電阻率較之金礦石更低,而幅頻特性較之金礦石則更高,故而可以根據激電效應的不同而進行區分。
2 激電中梯測量法的應用
在老柞山金礦礦區的地質資源勘察中,激電中梯測量法的應用是非常廣泛的,通過這種方法,我們鎖定了一些激電異常的區域,并根據硫化物與金之間的聯系來判斷新的礦床所可能存在的區域和地點。
2.1 激電中梯法原理
激電中梯法在地質探測中已經是一種非常成熟的方法,其最大優點在于—一次性探查區域面積大,且能夠實現多次同步觀測結果,從而確保探測結果的完整性和正確性。由于其工作面積大、工作效率高,激電中梯法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使用,并在硫化物礦床探測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激電中梯法通過一個人工構建的場源來進行供電,在保持電流不變的情況下,向地下進行供電,隨著時間的推移,地表上兩點間電位差不斷增大,最后到達峰值,從而飽和。斷開電源后,地表兩處的測量點之間仍然存在一個不斷衰減的電位差,這個電位差所存在時間較長,在不斷衰減的過程中,最后趨近于零,激電中梯法便是根據所產生的電位差來實現尋找礦床的目的。
2.2 激電中梯法在多金屬礦中的應用
在多金屬礦中,金礦石與硫化物有著天然的密切聯系,在激發激化法探測中,所尋找礦石礦體與周圍巖石相比,有著明顯的電性差異。礦脈礦體表現出低阻高極化的顯著異常特性,通過大量的勘測事實和理論依據表明,采用激電中梯法尋找多金屬礦化體的依據是可以信賴的,目前這種方法已經得到了廣發的認可和推廣,在尋找金礦石等其他礦石的地質勘測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3 老柞山金礦區實際效果
早在1986年,黑龍江省地質勘查隊便在老柞山礦區以東進行了面積達10平方公里的激電中梯測量工作,其中AB為600m,MN為20m,網度為200(m)×40(m)。通過激電中梯法測量,已經發現其中存在異常,并作出合理推斷,這些推斷中的一部分已經被證實與礦脈有關,其余異常則均為得到驗證。在老柞山金礦礦區內,由于其內礦石電性存在明顯差異,且石墨類礦石和含金屬硫化物類礦石所產生的激電效應不同,故而勘探人員在礦區內投入激電方法,來進行干擾的排除。最終發現—中低阻與中高級化激電異常,而與硫化物有著密切關系的金礦石,必須具備良好的電性,才可能是我們所尋找的金礦礦脈。而通過激電中梯法,我們有效的排除了石墨類礦石的干擾,根據金與硫化物之間的密切關系,其產生的激電異常將士我們尋找金礦的有力手段,也為后續地質勘探工作提供了便利。在最終的結果中,勘探人員利用激電中梯法重新對過去存在異常的地面進行了重新檢測,確定了部分異常所存在的位置、中心埋深,這一點為后續勘探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除此之外,通過激電中梯法,新獲得幅頻率異常地表點10處,其中東山區存在六處,其余四處位于雙興區內,這些新發現的異常點對于日后的勘探工作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4 結束語
目前在國內主要的地質勘探活動中,由于其所具有的高效率、大面積性等優點,激電中梯法已經成為了必不可少的探測方法之一。在老柞山礦區的多次勘察過程中,通過激電中梯法的工作,我們新近發現了數個激電反應異常的區域和坐標,并對過去存在的一些異常區域做了一定的排查工作,這均有利于未來更深一步的地質資源勘探活動的進行,為后續的工作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據。
參考文獻
[1]崔東鄆,王偉建.激電中梯測量工作在多金屬找礦中的應用[J].貴州地質,2009,3:218-220.
[2]岳云寶,池躍龍,杜炳銳,等.激電中梯法在某礦區尋找金礦的應用[J].中國西部科技,2011,28: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