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針對遼河油田錦州采油廠在油井污染預防中的一些做法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對如何加強油田生產中的環境管理進行了探討,為避免重大污染事故的發生、確保油田清潔生產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葦田;油井;污染;預防
引言
遼河油田錦州采油廠位于遼寧省凌海市,處于大凌河和小凌河沖積扇之間,屬遼河三角洲沖積區。油區內有大凌河、兩個海潮溝和一個葦田上水線與海域相連,包括近10萬畝葦場、5萬畝灘涂養殖場,以上區域內分布著600余口油井,易發生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環境保護責任艱巨。近幾年來,采油廠在油井污染防治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通過對各種防治措施的實施、檢驗,目前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
1 油井的污染預防措施
為了做好油井防污染工作,錦州采油廠從抓好環境管理基礎工作入手,加強污染源和關鍵環節控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1 完善體系,夯實環境管理基礎
在環境管理中,錦州采油廠堅持把制度創新作為提高環境管理水平的基礎。針對以往各類規章制度交叉內容多、可操作性不強的實際情況,在把環保例會制度、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環保培訓制度納入到環保工作體系的同時,重新建立健全了各項規章制度,形成了一套完善的環境管理體系。
實施環境管理體系以來,為了增強全員環保意識,錦州采油廠一方面通過將環保各項指標納入生產經營承包指標、落實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等行政手段約束領導干部的行為;一方面把環保宣傳教育始終貫穿于全年總體教育培訓之中,注重分層次、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環保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為了提高宣傳教育質量,采油廠充分利用電腦網絡的優勢,將環保相關知識傳送到采油井站,實現了環保信息的共享。隨意打開井站的電腦,環保宣傳教育材料、規章制度、污染源控制措施圖、污染源分級管理實施情況等內容便一目了然,極大地方便了崗位員工學習環保知識。如今,各員工都知道怎樣識別污染源、控制污染源、預防環境污染,都能做到對生產廢棄物分類存放,對“跑、冒、滴、漏”及時處理,主動預防的意識明顯增強。
1.2 動態管理,加強污染源控制
結合油井分布區域以及油井污染對周邊地區的環境影響程度,采油廠制定了《采油系統污染源分級管理辦法》,將污染源分為“重大、一般、可控”三個級別,實施動態管理,對“重大、一般污染源”范圍內的油井實施針對性的預防措施,通過加裝管線單流閥、打防噴備卡,提前熱洗或增大加藥量以延長光桿使用壽命,更換劃痕嚴重的光桿避免因桿斷等措施減少污染事故的發生;對葦田、海溝附近的井場修砌護坡,及時更換腐蝕的油井管線,在環境影響較大的部位修砌管線護堤,減小污染范圍,降低污染損失,杜絕了重大污染事故的發生。
在各采油站值班室里,各級污染源存在的污染因素、應采取的控制措施、污染源承包人以及出現污染后的處理辦法等內容清晰地展現在“采油站污染源控制措施圖”上,崗位員工在日常操作、巡檢中對涉及“重大、一般污染源”的操作重點部署、重點檢查,確保各處污染源都在受控范圍,大大降低了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幾率。
1.3 嚴格監控關鍵環節,實施“4321”管理辦法
在油井管理中,油井的修井作業施工易產生污染,具有較大的環境風險,為加強修井作業施工管理,錦州采油廠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對修井作業實施“4321”管理辦法,對施工全過程的污染防治管理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4”是對作業施工過程進行四級監督,即采油站、作業區、作業科、環保科對作業全過程分級監督。在簽訂施工合同時,明確了“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要及時處理產生的污染物,各級監督人員對施工過程中的污染治理情況重點跟蹤、認真落實,督促施工單位認真履行環境管理職責,杜絕污染事故的發生。
“3”是指作業施工前必須采取三項防污染措施:井口安裝油井防噴器,井場鋪墊高強度防滲布,作業清污車輛配備防滲漏裝置。
“2”是在施工前進行兩次交底,即技術交底和安全環保交底。在安全環保交底中,向施工單位告知施工現場的污染源和環境因素分布情況、控制措施以及環境污染事故的應急處置辦法,提高了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和清潔生產能力。
“1”是指作業施工結束后,施工單位必須在一天內將作業現場清理干凈,確保現場整潔、規范。
2 結束語
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已于2015年1月1日正式施行。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做了政府工作報告。對于近來民間熱議的環保議題,李克強總理延續了一貫的關注。談及環保和節能減排,特別提到嚴格環境執法,“對偷排偷放者出重拳”,“對姑息縱容者嚴問責”,為近年來罕見。打好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攻堅戰。環境污染是民生之患、民心之痛,要鐵腕治理。這充分表明了中央領導對歷史高度負責、對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高度負責的態度,充分反映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心愿。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將不斷深入探索,以科學發展推動環境保護,堅持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實現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