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秋天的斯普林菲爾德似乎格外低調,名人堂入堂儀式甚至在我們還未來得及去留意時便已經悄然舉行完畢了。
并不是說這一屆成員分量不夠重,看看這幾個名字吧——迪肯貝·穆托姆博、迪克·巴維塔,湯姆·海因索恩、約翰·卡利帕里、麗薩·萊斯利,球員、裁判、教練、大學教練、女子籃球,在各自領域他們都曾書寫過獨屬于自己的輝煌一筆。
低調,它就是2015年名人堂里奏響的主旋律,也暗合11位入圍者的共同特質,但低調中卻又絕不乏奢華。
算上今年的11人,斯普林菲爾德圣殿中總計359個席位已經有了它們的主人。與橄欖球及棒球名人堂不同,奈史密斯名人堂不只是允許國際和美國專業籃球人入圍,非專業籃球人同樣有機會。這在職業體育界,可謂是最包羅萬象的榮譽室了。
“與2013及2014年不同的是,今年既沒有貢獻者,也沒有球隊,但11張面孔我們多數都不陌生,像迪肯貝、巴維塔、卡利帕里,提起這幾個名字,跟他們相關的經典動作或軼事立時便會浮現在眼前,不是么?”9月11日入堂儀式當天,《雅虎體育》曾在發表評論時這樣寫道。
的確,穆托姆博蓋帽后搖手指、2007年拉斯維加斯全明星周末巴維塔同巴克利的“世紀之吻”以及卡利帕里是NCAA里出了名的“招生帝”,這些事情大家早已耳熟能詳了。尤其是“穆大叔”,他職業生涯暮年效力火箭5個賽季,總計送出293次封蓋,是姚明身邊最得力的幫手和導師。如果不是2009年季后賽遭遇嚴重傷病,這尊“非洲大山”到底能在NBA屹立到何時?沒有人知道答案。
“當一個人擁有夢想時,你根本無法想像這個夢想究竟可以飛得多遠,對我來說,來到這里就像是做夢一樣。” 步入名人堂,“大叔”感慨萬千。另一旁,76歲的巴維塔則開起了玩笑:“和這些家伙們站在一起真有種不安的感覺,想想看,一直以來他們都在跟你抱怨、咆哮,如今突然說好話,我還真有點不太習慣。”
巴維塔已經于去年夏天退休,結束了他長達39年的NBA裁判生涯,曾創造過連續吹罰2635場比賽的壯舉。退休后,他回到自己的家鄉紐約布魯克林,停止了一切與籃球相關的活動,安心頤養天年。
至于卡利帕里,他的“親友團”應該是11人里最龐大的了。德馬庫斯·考辛斯、特倫斯·瓊斯、安東尼·戴維斯、約翰·沃爾、布蘭登·奈特、麥基吉、馬庫斯·坎比……總計64名肯塔基昔日弟子前來觀禮。并且據統計:從卡利帕里手下走出所有正在征戰NBA的球員們合同總額已經超過了十億美元。
“是這群孩子們成就了我,他們懷揣夢想、努力拼搏,執教這樣一群年輕人,其實是我的榮幸。”接受采訪時,卡利帕里顯得非常謙虛。今年夏天,他又與肯塔基簽訂了一份七年總價值5200萬美元的合同,“招生帝”在未來還必將給NBA輸送更多人才。
此外,跟卡利帕里一樣代表NCAA出現在斯普林菲爾德的還有喬治·雷弗林。雷弗林出生于1937年,曾先后執教過維拉諾瓦大學(助教)、馬里蘭大學(助教)、華盛頓州大、愛荷華州大和南加州大學,目前擔任耐克國際籃球事務總裁。
哪支球隊是今年最大的贏家?毫無疑問凱爾特人,因為他們總共有兩位名宿入圍。其中海因索恩是在1986年以球員身份入選后再度以教練身份入選,成為了歷史上第四個以雙重身份入選的人(其他三位分別是約翰·伍登、比爾·沙曼、蘭尼·威爾肯斯)。海因索恩今年已經81歲,是到場所有成員里年齡最大的。
而1976年總決賽MVP得主喬·喬·懷特,他同另一位同時代成員斯潘塞·海伍德一樣,長期以來未登堂入室外界一直議論不斷。要知道,上世紀70年代NBA群雄并起時,他可是幫助凱爾特人兩奪總冠軍,是約翰·哈夫利切克和戴夫·考恩斯的左膀右臂。這次同海伍德一起來斯普林菲爾德,兩樁“懸案”也終于告破。
跟懷特、海伍德一樣縱橫于70年代的還有路易斯·丹皮爾。提起這個名字可能大家會覺得陌生,但1944年出生的他,卻曾先后7次入選ABA全明星陣容,還在1975年同阿蒂斯·吉爾摩爾一起幫助肯塔基上校隊拿到了ABA總冠軍。丹皮爾身高只有1.83米,身手卻異常敏捷,職業生涯場均能貢獻15.9分,ABA元素現在儼然已成了每年名人堂評選必不可少的一環。
國際方面呢?有“澳洲籃球教父”之稱的林德塞·蓋茨這次是惟一入選者,由國際篩選委員會引薦。作為前澳大利亞男籃主教練,蓋茨曾帶隊征戰過1964年東京奧運會,他的兒子安德魯·蓋茨,也是澳洲籃壇傳奇球員。
同國際篩選委員會一樣只引薦了一人的還有老兵篩選委員會,這次他們選中的是約翰·埃薩克斯。埃克薩斯出生于1915年,已于2009年去世,身高1.85米的他,是早期籃壇一位巨星。1943年,那時NBA尚未成立,但打職業籃球埃薩克斯每月能收入175美元,這在當時已經是天價。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惟一一名女性麗薩·萊斯利了,她也是所有成員里最年輕的(43歲)。萊斯利1997年進入WNBA,2009年宣布退役,12年職業生涯全部奉獻給洛杉磯火花隊,堪稱洛城女科比。2001、2002年她曾奪取總冠軍并蟬聯FMVP,2001、2004、2006年還三奪常規賽MVP、8次入選WNBA年度最佳陣容第一隊、4次拿到奧運會金牌。如今萊斯利是一位全職媽媽,不過在接受采訪時,她卻透露了未來想去NBA執教的野心。“我絕對能勝任NBA教練的工作,只是眼下孩子們還小罷了。你看貝基(哈蒙),她在馬刺隊不就做得很好么?我對NBA有一定了解,能夠幫助一些球隊迅速提升他們的某些薄弱環節,如果去當教練的話,也能獲得成功,這點毫無疑問。”
好嘛,醉我第一個在WNBA賽場完成扣籃的人,這位巾幗英雄果然豪氣沖天。
2015年的盛典已經落幕,接下來,2016年第一個重磅的名字也已經呼之欲出——阿倫·艾弗森。按照規定,名人堂成員是要在退役滿5年后才有資格獲得提名的,盡管“答案”2013年才正式宣布退役,但他上一次出現在NBA賽場還要追溯到2009-10賽季。后來雖然去過土耳其淘金,不過NBA官網記者斯科特·霍華德-庫珀卻表示:“沒有關系,因為如果是北美篩選委員會推薦的話,時間節點就卡在2010年,而一旦阿倫獲得提名,入選將沒有任何懸念。”
名人堂就是這樣,不管你是男是女、黑人白人、來自哪里、曾經多么的具有爭議,甚至是否健在……只要熱愛籃球,在這個領域或與之相關的范圍內兢兢業業,做出過杰出貢獻,就一定不會被遺忘掉。殿堂中的幾百個名字是一種褒獎不假,但更是一種激勵,時刻激勵著那些為籃球事業奮斗終生的人們。就像“穆大叔”所說的一樣:“當一個人擁有夢想時,你根本就無法想像它究竟可以飛得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