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些難以解釋的事情出現時,人們會將其歸功或歸罪于神明的左右,這是信仰還是迷信,只能說仁者見仁。不過,對于路易·丹皮爾來說,這絕不是什么迷信,因為他的投籃在那樣一個年代里,真的彷如上帝手把手教出來的一樣。他能量驚人,力量超群,還擁有超人的彈跳,不夸張地說,丹皮爾生涯早期在ABA時所用的一些籃球技術,過了25年才有NBA的球員學會使用。
在選秀時,丹皮爾被辛辛那提皇家隊選中,不過,他還是選擇在ABA的肯塔基上校隊開始自己1967-68的處子賽季。作為一個菜鳥,他的新秀賽季表現超凡:場均21分、3.5次助攻和4.5個籃板,即便是全明星球員也不過如此。然而,這還只是開始,在接下來的兩個賽季里,丹皮爾持續著表現全面飆升的旅程。
作為一名全明星球員確實就應該這樣。在新秀賽季,丹皮爾只投中了38個三分球,而且命中率僅有27%。不過,在接下來的兩個賽季里,他分別投中了單賽季199和198個三分球,且命中率均為36%,這讓人們看到了一個真正的三分射手是什么模樣的。值得一提的是,單賽季199個三分球的紀錄直到1995年才被約翰·斯塔克斯用217個打破。而丹皮爾職業生涯794個三分球的紀錄也直到1990年代才被人趕超。
其實上述的這些不過是丹皮爾職業生涯的綜合成就,他最瘋狂的時光是他和他在肯塔基的后場搭檔達雷爾·凱瑞爾達成組合之后的蜜月期里。那時,丹皮爾場均從21分逐漸躥升至26分,在1968-69賽季更是以井噴式的爆發表現名揚天下。那個賽季,在丹皮爾創下了ABA單場54分的紀錄之后,人們甚至相信,這有可能是上校隊進軍季后賽的號角。那場比賽,丹皮爾率隊迎戰印第安納,全場比賽,他只用了23次投籃,其中包括四個三分球以及罰球線5罰4中便拿到了創紀錄的得分。
不過,肯塔基卻并沒有因為這些華麗的表象而得到升華,事實上,凱瑞爾也投了很多三分球,場均數據也在不斷攀升,但這對于上校隊來說,幫助并不大,盡管他們的戰績較以往有一些進步。但是,季后賽里只能贏下一輪系列賽,這顯然不能讓人滿意。

好在,這一切都在1971年時丹·伊塞爾到來之后得到了改變。在那一年獲得改善的肯塔基上校隊隨即打進總決賽,只是最終7場系列賽不敵猶他明星隊。之后在1972年,吉爾摩爾的到來促成了職業體育史上最偉大“三駕馬車”的誕生。吉爾摩爾、伊塞爾、丹皮爾,這三個人在一起時,除了1973年有過短暫下滑期外,其他賽季平均每年能贏下59場比賽,其中還包括1972年那恐怖的68連勝。然而,團隊的成功總是伴隨著個人的犧牲。丹皮爾就是如此,自從球隊穩步向前以后,他的場均得分再未超過20以上,三分命中數也下滑到了聯盟平均水平。不過,當把眼光放在團隊至上之后,那么怎樣拿到總冠軍才是惟一重要的事。雖然得分減少了,但因為吉爾摩爾和伊塞爾的表現,丹皮爾的效率也隨之提升。
在1960年代末期,丹皮爾的平均上場時間超過40分鐘,在三人組合后便維持在34分鐘左右,可他的場均助攻數仍然保持在5.5到6.5次之間,命中率則從40%提升到了50%,況且,他依然是全明星的常客。
可惜的是,美好的時光總是很短暫,1976年,ABA被迫解散,肯塔基上校隊沒有成為最終進入NBA的那四支完整球隊之一。在解散后的選秀中,丹皮爾被圣安東尼奧馬刺隊挑走。不過,在馬刺隊度過的最后三年,他依然可以證明自己是最好的替補控衛,幫助馬刺隊成為東部勁旅并在1979年進入總決賽。之后,職業生涯已近遲暮的丹皮爾選擇在34歲時宣布退役。
遺憾的是,NBA在丹皮爾退役以后,也就是1980年才引入了三分線。而那個昔日ABA時代最棒的三分射手,在來到NBA后一個三分球也沒有投過。不過,對于這位只屬于ABA的三分先生來說,這不過是完美之中一個不足道的小瑕疵而已。畢竟他是僅有的6名打滿全部ABA賽季的球員之一。
在籃球歷史上,丹皮爾留下了很多領跑ABA時代的數字:總得分13726分、總助攻4044次、總參賽場次728場、總出場時間27770分鐘、兩分球命中數5290次、兩分出手數12047次、三分命中數794個、三分出手數2217個。除了這些,他還有多項數據占據ABA前列。
曾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永遠不要讓丹皮爾和凱瑞爾獲得舒服的位置,因為那樣就輸定了。”
對于丹皮爾來說,這句話形容得再恰當不過了。他的職業生涯充滿了天賦、運氣和時機,一切都是那樣完美。或許,你不得不承認,他可能真的是一名罕見的上帝門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