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張珂 (初中學生 )

From:張業(yè)松(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馬拉松愛好者 )
任何一位父母,目睹孩子長大過程中無數(shù)個第一次,內心都會充滿驕傲和欣悅。
張珂同學:
看著面臨中考的你,我常想起四年前我赴美訪學,帶著上小學的你同行的經歷。
在美期間,你先后入讀了兩所公立學校,參加了由哈佛大學學生志愿者組織的“青少年領袖訓練營”等課外活動,隨我游歷了一些城市和鄉(xiāng)村,結交了不少中外人士……回想這一年我們父女“相依為命”的經歷,我想說,成長不只是你的,也是我自己的。
初到美國,趕上寒冬的收梢,我不很適應,重感冒躺倒。那時候你剛在一所國際學校安頓下來,開始朝七晚三的規(guī)律生活。從我們臨時的家到學校,因校車??奎c離得遠,需要自己乘 6站公交車往返。在此之前,包括在國內,你還從未有過獨自乘公交車的經歷。所以,你的上下學,要由我全程送接。我病了,勉強吧,能送盡量送,畢竟人生地不熟,安全第一啊。但病勢實在兇猛,撐不住了。我跟你商量,只送到站頭吧,在車上自己小心,到站后跟同車的同學一起下車,放學后不要貪玩,跟同學一起上車,老爸還在家附近的站頭上等。
這點小小的冒險,你很愉快地做到了。而且很快,在我還沒來得及出門等你的時候,你已在后院的窗外探頭,叫老爸開門了。
在我病重期間,你更值得一說的“事跡”是自己做飯。我發(fā)燒到四肢綿軟,沒胃口吃飯,更沒力氣起床做飯,就跟你商量:今天的晚飯你自己弄吧?電飯鍋里有剩飯,冰箱里有雞蛋和火腿腸,你自己會做蛋炒飯嗎?結果,你早已在我不知道的什么時候,掌握了蛋炒飯的核心技術,現(xiàn)在正好大顯身手,不僅過上了自力更生的日子,而且有天早晨出門上學前,還大聲招呼:“老爸,我給你把早餐做好了,你自己起來吃吧! ”
這些當然沒什么值得夸耀之處。任何身心健全的孩子,在一定的時機都不難做到,而且可能做得更好。但任何一位父母,目睹孩子長大過程中無數(shù)個這樣的第一次,內心都會充滿驕傲和欣悅,同時也會更加體認自身的責任。你長到現(xiàn)在,主要是你媽媽在照料,她為此傾注的心血,成為我映照自身、自我檢點的鏡子。
當然,我也不必妄自菲薄。你在興趣愛好上至少有兩樣東西,算是我的正面影響所致。一是運動的習慣,二是閱讀的興趣。這二者,一足健身,二可益智,修持得好,都是受用終生的防身長技,足以對付身體和心智上的各種挑戰(zhàn)。我是長跑愛好者,職業(yè)讀書人。你從小練習跆拳道,如今已是黑帶一段,誰要想在身體上挑戰(zhàn)你,先得掂量自己的本事。你的閱讀,從小就任由你的興趣,自己主張,自己挑選。在留美生活的后半程,我們父女搬了家,住到坎布里奇公共圖書館旁邊,那是一所被當?shù)厥忻穹Q贊棒極了的圖書館,從此你也忙極了,在圖書館樂而忘返,幾百頁的小說讀了好些本。以至于回國復學后,你有天向我講你的困擾:爸爸,我上英語課時,有些單詞會用,但說不出它的中文意思,很煩。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你就要面臨中考,成天裝在似乎永遠不合身的校服里,走路永遠低著頭,開始體會成長的重量。身為老爸的我,心情也很緊張,常常五味雜陳,除了一般性的安慰鼓勵之外,不知道還該對你說什么才好。女兒,加油,未來的路越來越靠你自己了。許多事情真正做起來,并沒有你自己想象的那么難。還有,老爸永遠站在你身后,直到你再也不需要的那一天。
老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