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亞鴻
【摘 要】初中地理是趣味性很強的學科,可是為什么學生在聽課時,興趣激發不出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很少。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學內容都可以通過活動的形式來組織教學,學生在活動中能與課本知識“近距離”地接觸,能去親身體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能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我們在傳授知識的時候不能局限于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應該培養他們“互動合作”的學習意識。
【關鍵詞】初中地理;“互動合作”
地理學科雖然是一門自然科學,但是地理知識和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實用性很強。特別在人類日益污染環境的情況下,學習地理知識能夠提高學生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意識,能更好地保護好環境。為了使學生能掌握更多的地理知識,筆者在此淺談初中地理教學中“互動合作”教學方式的建構與優化。
一、提出問題促“互動合作”教學
我們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總能發現一種現象:初中地理是趣味性很強的學科,可是為什么學生在聽課時,興趣激發不出來,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互動很少。在章節教學任務結束后,也沒有進行一兩次課堂合作互動。所以,筆者認為,應該要以問題來促“互動合作”教學,迫使學生在問題的帶動下進行互動合作。例如在講授“氣候”的知識點時,我結合以前所學的知識,提出下列問題:喜馬拉雅山處于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之間,是什么原因導致最高峰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由以前的8848.43米降為8844.43米呢?同時要求學生前后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此問題的提出在學生引發了學生的好奇心,他們結合地殼運動和氣候的知識點,展開了激烈的討論。“互動合作”的教學現象出現了,學生在討論中團結合作,資源共享,共同尋找正確的答案,凝聚了大家的智慧。經過討論后,大家認為珠穆朗瑪峰的高度為什么會下降,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①測量的技術有限,所以出現了誤差;②地殼運動導致珠穆朗瑪峰的高度下降;③全球氣候變暖,珠穆朗瑪峰頂端的冰雪融化,致使珠穆朗瑪峰的“高度”降低。所以說通過提問能夠讓學生以討論交流的方法相互學習、交換看法,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開展活動促“互動合作”教學
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學內容都可以通過活動的形式來組織教學,學生在活動中能與課本知識“近距離”地接觸,能去親身體驗活動所帶來的快樂,能更好地掌握地理知識。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地理下冊《“世界最大的黃土堆積區——黃土高原》的授課時,為了讓學生了解我國黃土高原的地形面貌、水土流失嚴重等知識點。我把全班同學分成四個大組,要求這四組的學生熟悉教材上的內容,然后每組把這一章節的內容通過戲劇或小品的形式呈現出來,由學生扮演戲劇中的角色。這樣貼近生活的表演,為學生創造了一定的生活教育情境,有效地帶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情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獲得身體、心靈的解放和自我發展,有效地展開了學生的互動學習策略。
三、結合生活促“互動合作”教學
地理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也應該從我們的生活中發掘出和地理知識相關的現象,使它們“進入課堂”,引導學生“互動合作”,以助于地理知識的識記和理解。例如,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章《中國的自然環境》中的第二節《氣候》,在講解這一節內容時,我要求學生結合南安市的氣候特點,特別是結合南安市2014年上半年的天氣狀況,然后再思考:我國氣候多樣,季風顯著這個特點在我們南安市的氣候上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當這個問題提出來之后,學生能很快地回憶起南安市2014年上半年的天氣——3、4月份細雨綿綿,多日不見陽光。然后再給他復習原有的知識點七年級上冊第三章《天氣與氣候》,學生就能理解季風是指一年內盛行風向隨季節而發生明顯變化的風。所以說,地理教師只要能結合當地人們的生活現狀,善于發掘出生活現象與地理知識的相關點,引導學生以互動合作的形式去思考這些現象,分析探究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必能使學生感悟地理知識,學習地理。
四、結語
綜上所述,提高初中地理合作的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在初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嚴格要求自己:我們在傳授知識的時候不能局限于學生學到了多少知識,而應該培養他們“互動合作”的學習意識,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探究精神以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他們對地理的興趣。而作為教師,在教學時也要對教材進行研究,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方法等進行研究,結合這些研究,來啟發學生“互動合作”學習,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愉悅地聽課、透徹地理解,使合作學習在初中地理學習中綻放光芒。
參考文獻:
[1]湯慶慶.《初中地理“互助合作”教學方式的構建與優化》[J].新課程(中).2014(05)33—34
[2]張曉維.《高中地理“互動合作”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優化》[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4(22)21—22
[3]許淑娟.《初中地理“互動合作”教學方式的探究》[J].新課程(中).2013(12)25—26